<p class="ql-block">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在的KK。成长是肯定的,进步是明显的,本学期他创造了很多的惊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也能看到,他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越来越有意识,但控制不住自己也是常有的,对于KK,我们仍然需要把很多事情表象一分为二,看到他的不足,更要看到他的优点。</p> <p class="ql-block">K的工作表现胜过以往任何学期,处在非常稳定地爬坡阶段,他有自己很清晰的目标——我想要做什么?我想要达到什么?把自己稳下来专心工作的状态也远胜从前,一旦将明晰的指令传递给他,即便是中间出现一些小的状态起伏,最终,他也能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p> <p class="ql-block">工作对他而言,不止是能力上的进步,更多了一层证明“我好棒”的滤镜,他会在完成某个大工作后,有意无意地蹭在老师身边,若有所指地提示:“你觉得我加法蛇做得好吗?”一旦得到肯定,KK强忍住那些忍不住的喜悦,控制不住地来回转上几个圈圈,又来问道:“米米也做了加法蛇,你觉得我比较好还是他比较好?”</p> <p class="ql-block">和同龄人一样甚至比同龄人更好,这个朴素的想法成为推动他不断向前工作的动力,他比任何一学期都迫切地想要成为一个“头儿”,不管是外出、值日、语言工作、数学工作…… 他有强烈地想要证明自己的欲望,有时还未等老师讲完,K就会一个箭步冲到我们面前:“我可不可以当组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拥有过很多机会,但也浪费了很多机会。我们常常开玩笑说,K的统筹协调能力跟不上他的野心。最典型的案例出现在银行游戏的工作中。</p> <p class="ql-block">银行游戏是一个综合性的数学团体工作,通常会有3-4个孩子参加,其中有一个是组长,组长拥有分配工作、解决分歧和冲突、书写算式和统计计算结果的绝对权力,其他人是组员,组员服从组长,被支配,被调拨。</p> <p class="ql-block">K热衷于参加银行游戏,他喜欢的并不是这个工作本身,而是当组长。从3月到6月,K带领的数学小组,十有八九最后会被组员策反——组员们组队到老师面前投诉,要求罢免K。往往这个时候的K,不甘心的脸上写满了疑惑,似懂非懂……</p> <p class="ql-block">K并不缺乏计算能力,有他参与的数学小组,计算结果准确率也很高。他的弱点在于控制,一是控制不住流程,二是控制不住自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约是他在日常生活里大多都是服从和遵循的角色,当K面对一件相对复杂的工作,哪怕已经观察和参与过很多次,依然无法在脑袋里建构起它完整的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他常常怀揣着巨大的兴奋,不知疲倦地跟着组员不停往返拿取教具,期间还会煞有介事提醒警告那些不守规则的行为和语言,试图从一开始把握住细节,最大限度地争取成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K常常会因为这个顺利的开头而迷失:要么因为控制不住自己,带头违反规则;要么他太投入做一个组员,而忘记了自己组长的身份,几个人为了抢托盘抢教具闹得不可开交;要么因为他按耐不住地四处展示,等他回到工作中时,组员已经七零八落,再也聚不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每当K低着头连手指头都在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他又一次被组员“抛弃”了。好在他并不是个玻璃心的孩子,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人招呼他做银行游戏,哪怕是做乘法和除法的工具人,他都百分百愿意加入。只是每次工作开始前,都要跑到老师身边:“那我这一次能不能当组长呢?组长不是轮流的吗?”</p> <p class="ql-block">这是K上大班之后,我们会继续推动他的发展点。当孩子进入6-12岁阶段,会进入一个高速的社会性发展时期,孩子会在意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他想要确定自己的能力,想要成为环境中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这个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在这个阶段来临之前,为孩子创设发展的机会,为他预备好一些基本能力。那么,当他真正要匹配自己的愿望时,才会更胸有成竹。所以呀,进入大班的K,还是不可避免地要被团队“毒打”,也许“打”着“打”着,他就真的长大了,哈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