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屹立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的象征,承载了所有国人对那些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光荣牺牲的人民英雄的崇敬和敬佩。而且这种敬意,深深表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修建过程中。</h3></br><h3>这座纪念碑,其正面,选用的是整块重达60.23吨的花岗岩,上边铭刻着由毛主席亲笔题写的<strong>“人民英雄永垂不朽”</strong>八个大字。</h3></br><h3> <h3>其反面,则是由七块石材构成。铭刻具体内容是由毛主席草拟,周总理提笔的碑文,碑文总字数为150字。</h3></br><h3><strong>是中国共产党创造出了新中国,为何英雄纪念碑上不提党?</strong></h3></br><h3><strong>1949年,修建纪念碑对于命名,是毛主席亲自批示:禁止提党。简单的一个批示,却向人们展示出什么叫胸襟与前瞻。</strong></h3></br><h3>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动工之前,毛主席便开始跟周总理商讨题写碑文的事,毛主席觉得,<strong>党来自于人民,胜利是各族各类人民一起努力的结果。当中有广大农民的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帮助,有各民族的英雄付出的努力,他们都为了胜利,为了解放,抛头颅撒热血。既然是纪念碑,纪念革命胜利,纪念逝者,那么一定要突出人民英雄。</strong></h3></br><h3> <h3><strong>因此,主席最终直接批示,要体现人民英雄,不可以提中国共产党。</strong></h3></br><h3>碑文150个字,每个字激荡人心。碑文只是三句话,却三次以<strong>“人民英雄永垂不朽”</strong>落笔。每读一遍,都令人热血沸腾。而刻在碑上的那150个字,是周总理字字揣摩,字字练习所写。</h3></br><h3>最初,周总理与很多同志都建议由毛主席直接撰写碑文。但是这个提议竟被毛主席本人给回绝了:<strong>“我的书法作品在全国范围内早已不少了,最好还是不要再让我写了。”</strong></h3></br><h3> <h3><strong>“主席,要不然您就写一部分,其他的部分交由周总理吧。</strong>”看着毛主席回绝了这个提议,大家又把期待的目光转向了周总理。最终,周总理不得不从百忙之中腾出时间去完成这一项工作。而毛主席主要负责书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几个大字。</h3></br><h3>为了能写好碑文,周总理白天工作,夜里练习书法。短短的一小段碑文他竟然练习了整整一星期。当周总理将墨迹未干的作品交由工作人员时,也不忘谦虚地嘱咐上一句:<strong>“你们先看一下怎么样,如果感觉不行,那么我再重写一张。”</strong></h3></br><h3><strong>“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strong></h3></br><h3><strong>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strong></h3></br><h3><strong>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strong></h3></br><h3> <h3>实际上,在投身革命之前,周总理也是一个业余的作者。看见周总理刚劲有力的字体,大伙儿基本上都难以将其与总理浓眉大眼的外表对应起来。</h3></br><h3>在1949年9月30日的时候,就是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前一天,政治协商会议上边顺利通过在天安门广场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并且在当晚,<strong>毛主席率领全体的政协委员及中央领导参加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立自此展开。</strong></h3></br><h3>而之所以会设立在天安门广场,周总理那时候的考虑有以下几点:</h3></br><h3><strong>一是,天安门广场承载从五四爱国运动至今的革命传统,并且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同胞向往之地。</strong></h3></br><h3><strong>二是,天安门广场有充足的地方便于后续的活动开展,并且也能够构建起一个相当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strong></h3></br><h3><strong>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也是我国国各地的建筑师们齐聚在一起,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方案进行征选。</strong></h3></br><h3> <h3>杨廷宝、杨立中、梁思成和林徽因等著名建筑师也参加了这一创作盛会。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的职责,要给中国革命历史和英雄精神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象征。</h3></br><h3>杨廷宝给出了一个设计构思:<strong>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石塔。他解释道,石塔代表着坚固和永恒,满足纪念碑的价值。</strong></h3></br><h3>梁思成补充道,我们可以通过石塔为基础,融合现代建筑风格,打造出一座别具一格的纪念碑。</h3></br><h3><strong>林徽因则建议在纪念碑的底座上刻上浮雕图案和铭文,用来纪念那些革命、解放和民主运动中光荣牺牲英雄们。</strong></h3></br><h3>杨立中提出了有关塔身的设计,在他看来应该用八角形的石塔来展现,以展示中国革命的历史场景和英雄人物事迹。</h3></br><h3> <h3>4位建筑师在激烈讨论中融入了彼此的创意和构思。他们将自己对于中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认知融入设计里,期待可以通过纪念碑向后代传递这一份历史的重要性和英雄的精神。</h3></br><h3>最后,<strong>由众多建筑学家构成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从240多份设计中精选出红墙上立碑、碑顶立群像、碑形建筑顶设计等8种,</strong>但究竟用哪一种,他们却发生争执。</h3></br><h3>是碑形建筑顶设计更加凸显革命先辈英勇气概,或是巨型雕像顶?最后通过热烈讨论,<strong>在1954年的11月6日确定既彰显中国气派和民族精神又兼收西方优秀艺术元素的“碑形建筑顶”的方案。</strong></h3></br><h3>1952年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重担,落实在梁思成和刘开渠身上。</h3></br><h3>梁思成是林徽因丈夫,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主持者。1952年5月,参与纪念碑设计任务,已有一段时间的一代才女林徽因,再次被任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h3></br><h3><strong>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风格,分解成碑身、须弥座和台座三个部分。</strong></h3></br><h3>人民英雄纪念碑整体模型出来之后,后面的工作任务主要集中在花纹图案和浮雕设计。林徽因负责的有花纹图案设计构思。</h3></br><h3> <h3>那时候梁思成虽是碑建会负责人,但是由于他常常赴外访问,所以林徽因不仅是设计者,也成为了纪念碑设计任务的具体负责任者。</h3></br><h3>林徽因负责的有纪念碑整套饰纹设计方案。林徽因以唐朝风格为蓝本,<strong>阅览了很多的历史文献,明确了以中国传统的牡丹、荷花、菊花,代表高贵、纯洁和坚韧的三种花,设计系列花环浮雕图案。</strong></h3></br><h3>正是在林徽因这样精益求精的工作上,她设计了几百张花纹图案,最后终于确定了橄榄枝图案。</h3></br><h3> <h3>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底座上,还需要雕刻上浮雕,那时候负责雕塑的有著名雕塑家刘开渠。</h3></br><h3>融合毛主席撰写的碑文主要内容,最终以“<strong>虎门硝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和“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制作出浮雕。</strong></h3></br><h3>为了能让人物角色更加真实,就找到了真人,把衣服脱了拿着枪,做为人体模特,足以见得那时候工作人员的严肃认真。</h3></br><h3> <h3>据说要设计许多战斗场面,陈毅几人专门赶到工地视察,刘开渠陪同陈毅在工地上视察了好久,但是陈毅直到最后一幅浮雕前停住了。</h3></br><h3>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旁,还有另外两幅以<strong>“支援前线”</strong>和<strong>“欢迎人民解放军”</strong>为题的装饰浮雕,陈毅察觉到了一些问题。</h3></br><h3>刘开渠问<strong>:“您是感觉这里有什么问题吗?”陈毅皱着眉说:“浮雕上渡江时的武器装备是否不太对。”</strong></h3></br><h3>刘开渠突然惊醒过来:“当时使用的武器应该是与平常不同。”陈毅马上说:“<strong>当初的武器应该是在敌人那缴获的,快去叫来陈赓,当初过江时是陈赓同志指挥的,他可能比谁都清楚。”</strong></h3></br><h3>当时陈赓担任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在九江渡过了长江天险。</h3></br><h3>因为事情紧急,刘开渠马上找到陈赓同志,陈赓确定了陈毅所说的事情,并且对刘开渠详细叙述了当年过江的方方面面。</h3></br><h3> <h3>刘开渠立即对最后一幅浮雕进行了更改,特别是浮雕里人民解放军使用的武器作出了调整。</h3></br><h3>这件事传到邓公那里,邓公也打算去工地上探望刘开渠,并对每一个工作人员给予照顾和关心,邓公说:<strong>“你们做得非常好,纪念碑是具有重大教育价值的建筑,一定要认真细心,尊重事实。”</strong></h3></br><h3>革命前辈不但关心纪念碑的建设,并且还对参与建造的工人给予许多关怀,刘少奇和王光美也曾经赶到工地,刘少奇看到这些生动逼真浮雕,表示刻得很好。</h3></br><h3>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一共塑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172个,在有限画面中怎么使这些人物栩栩如生、形神兼备,艺术家们充分发挥出精湛的绘画能力。在人物设计过程中,艺术家们加强学习历史,进一步体验生活,从人物角色的精神塑造到具体服饰道具的重现,都用心良苦。</h3></br><h3>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终于完工,5月1日,当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安门广场上高高的矗立,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时,全国人心里也燃烧着那特有的自豪。</h3></br><h3><strong>令人遗憾的是,参加设计的林徽因并没有等到揭幕仪式的这一天,她于1955年4月1日告别这个世界,可以说英年早逝。</strong></h3></br><h3> <p class="ql-block"><b>经过中央允许,林徽因的遗体被安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值得注意的是,她的墓碑上没有什么铭文,仅有一只浮雕花环和橄榄枝的菊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现如今,当我们来到天安门,就可以看到那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至今,备受中华儿女的敬仰,每当夜幕降临,人民英雄纪念碑就会在灯光映衬下璀璨夺目,让我们一起致以无尽的怀念,一如毛主席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i.mbd.baidu.com/r/12Z5qHYaTS0?f=cp&rs=1720411211&ruk=uGgP47PuchCu8dGAKrHdeA&u=2ac2c6741d701283&urlext=%7B%22cuid%22%3A%22gO258lOQ2alriHf6ga2bi_uE28gQivunYiSca0akv8KZ0qqSB%22%7D" target="_blank">查看原文</a> </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yru19e" target="_blank">1949年,毛主席作出批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允许提及中国共产党</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yr26u4" target="_blank">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党政代表团赴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彭泽县学习考察</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yqc4ng" target="_blank">法治中国外联部主任刘报又添新职:被曲阜孔子文化學院聘请为副院长</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ypxc36" target="_blank">《人民日报》在6版刊发稿件《安徽安庆:激发平台活力 集聚人才动力》。</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ypanbs" target="_blank">中国雷池文化报的创始人雷池文化品牌提升传播者——安徽卫视记者王剑飞采访法治中国TV执行总编江改银</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xe7k0b" target="_blank">望江每天有几十万件的服装发往全国乃至全球各地。如何从纺织劳务输出大县迈向中部童装之都?来看记者一线调研</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rxbjkp" target="_blank">北齐南黄——近现代传统文人画的两座高峰| 成都八益2023春拍</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ra2v5h" target="_blank">江改银的诗:五岳和鸣圣水传递,通州运河风生水起;会师仪式空前震撼,东方军乐唱响国际!</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yp9m0g" target="_blank">江改银:时代名家总策划,雷池文化报社社长,法治中国TV执行总编,中国长剑将军书画院宣传部长</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