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三农文化园偶行

倚龙在天

<p class="ql-block">荷花含苞待放时,一个农村文化游颠覆了我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2023年7-17日,由于昨晚吃了安眠药,也是一直没有睡着,直到下半夜才睡,结果早上将近8点才起床,没有去上班,联系同学出玩,同学半月前发现这个地方,9点出发</p> <p class="ql-block">经过3左右,我们由虎石台到达这里,(中间有去看温泉别墅和温泉宾馆),门票50元,60岁半价,70岁免费,</p> <p class="ql-block">一进园区,就有惊讶的幻觉,鼎定天下,厉害。鼎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在这里应该是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之意,</p> <p class="ql-block">大学士长廊,造型设计不错,配这个人也是不错的,很适合,这个人文化娱乐圈里的事都知道,谁怎么发起的,谁和谁的恩怨,谁和谁有一腿,绝对专家,而且文笔也好,就是没有出书而已</p> <p class="ql-block">亭台楼阁,别有天地</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芍药庭,我们来晚了,已经谢败,可惜!</p> <p class="ql-block">文化展示由此开始,王家屯里看三哥,</p> <p class="ql-block">社会主义大食堂,</p> <p class="ql-block">二人转舞台,牌匾上是“”宁可少吃两顿饭,也要看全二人转”。不知道当时开饭的时候演不演戏,如果演戏,可真省粮食啊!</p> <p class="ql-block">社会主义大食堂就是好,看人家当时吃的,那叫一个羡慕啊!我小时候馋的厉害,家里我最小,哥哥都让着我,我从小到大不吃高粱米饭,都是母亲特意给我单独做一盒大米饭,鸡🐔呀,肉呀,也比别人吃的多不少,现在想起来惭愧啊!</p> <p class="ql-block">看看菜谱,别看价格啊</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个人馋的,想偷吃的</p> <p class="ql-block">现在还在用,只是改成煤气罐了,安全</p> <p class="ql-block">房子肯定是现代返修后的,当时不会有这么好,屋子里只是半间不到,而且内部也塌陷了,也就是只保留个门面供人观看,</p> <p class="ql-block">青年点,时代的产物,很多美好和痛苦的回忆激发了50年代出生曾经经历过的人,那时候我还小,没有响应毛主席号召,但去过同学哥哥的知青点,南北大炕,苞米面饼子吃的,我看过很多这方面的书,记录着那一代激情四射的人所经历的事,有苦有甜,大多数是苦难,但跟他们聊起来的时候,却个个充满幸福回忆,也是真奇怪。</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我非常奇怪的,忽必烈纪念馆,真是一个大家庭,56个儿女都舍不得丢掉一个</p> <p class="ql-block">看看黑板报,特别亲切,</p> <p class="ql-block">激励人心</p> <p class="ql-block">再看看标语,即使在现在,也偶尔能在老房子墙上看到,</p> <p class="ql-block">农村农作物作品,五谷丰登庆丰收啊,都是五谷杂粮做的</p> <p class="ql-block">陶土</p> <p class="ql-block">真正的英雄王三哥正式登场了,这是三哥父亲死后家人生活很困苦,要饭了,三哥生于1931年</p> <p class="ql-block">14岁三哥就从事劳动,</p> <p class="ql-block">三哥谈恋爱了,这个三嫂子可是万里挑一啊,人们的评价很高</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哥退伍了</p> <p class="ql-block">三哥有经济头脑,但被批斗了投机倒把</p> <p class="ql-block">三哥结婚回门,不是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背后没有小娃娃,那个年代封建,不能捧子结婚,</p> <p class="ql-block">三哥老了</p> <p class="ql-block">给三哥树碑立传</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手工艺和那个时代别具特色的人物,大家能都认出来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唢呐</p> <p class="ql-block">鞋匠</p> <p class="ql-block">裁缝铺</p> <p class="ql-block">染房,小时候奶奶和妈妈都用家里做饭的大锅煮颜料粉,然后把布放进锅里来回搅拌,取出晾干,那个布料一洗啊,掉色得五花八门的,想一想挺有意思的,也不知道颜色粉是不是有毒,就用做饭的大锅煮,</p> <p class="ql-block">洋铁匠,也就是钣金工</p> <p class="ql-block">豆腐坊,中国把豆子的伟大发明,夏天老埋汰了,所以老人都告诉夏天不吃豆腐,做豆腐非常辛苦,有驴的好歹还是驴拉磨,起五更爬半夜,</p> <p class="ql-block">编筐匠</p> <p class="ql-block">注意看他手里的东西,叉子型的,,,,,多少年没有听到嗡,,嗡,,嗡,,想起来了吗?剃头匠特有的音叉</p> <p class="ql-block">铁匠,錾子,榛子</p> <p class="ql-block">泥瓦匠,正在吊线</p> <p class="ql-block">石匠</p> <p class="ql-block">木匠</p> <p class="ql-block">拘匠,专门修理水缸,想起谚语“没有那个金刚钻,就别揽那个瓷器活”。蜡像做的都不错,很逼真</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个很亲切,小时候妈妈到处画这样,谁家的鞋样好就去人家比划着画下来,旧衣服旧布条有平时舍不得吃的白面煮成的浆糊往饭桌子上一层一层沾,晒干撕下来,再用学来的鞋样画在上面,按线裁剪,纳鞋底子,(我们家相对好的,姑父是塑料厂子的,能买到便宜鞋底,所以没有纳鞋底多少,),成为每家每户晚上的必修课,也是评论女人心灵手巧的标准之一。</p> <p class="ql-block">稻谷脱皮机,看这个的时候,正好过来一个大哥,说他上班的时候单位就是这样的机器,他用过,挺骄傲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西天取经,敢问路在何方碑,寓意着农村探索致富路</p> <p class="ql-block">廉政园,挺大的,但确实没有看到什么与廉政有关,院子里是几个民族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刘三姐纪念馆,刘三姐的歌;</p><p class="ql-block">刘三姐对山歌:唱山歌来唱山歌来 嗨这边唱来 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 嗨不怕滩险弯又多 喽 弯又多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 喽哎只有山歌敬亲人敬亲人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 哎只有山歌敬亲人敬亲人唱山歌来 嗨这边唱来 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 嗨不怕滩险弯又多 喽 弯又多</p> <p class="ql-block">三姐爱情保卫战</p> <p class="ql-block">民间剪纸博物馆,很好,中国非文化遗产,前天刚看完中央台剪纸介绍</p> <p class="ql-block">沈阳名人,自成一派</p> <p class="ql-block">文化园占地500亩,文化气息扑面,至少需要三四个小时,走的挺累的,超出想象农村能干出这样的,另外,王三哥是一个农民总和的虚拟人物(与管理人闲谈得知的),</p> <p class="ql-block">含苞待放似玉女,更爱徐娘丰润姿,</p><p class="ql-block">来的早了点,期待神装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