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史上的一座丰碑——燊海井

康康

<p class="ql-block">燊海井开凿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凿成,历时13年,采用“冲击式顿钻凿井法”,井深1001.42米,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大井。</p><p class="ql-block">燊海井取名极富象征寓意。燊:火在木上烧,有生意兴旺的意思,三个火象征着生意红红火火,同时寓意天然气的源源不断;海:寓意盐井如大海一般汲取不完,财源滚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燊海井是一眼以产天然气为主兼产黑卤的生产井,曾日产天然气8500立方米和黑卤14立方米,烧盐锅八十余口。现烧盐锅8口,日产盐2500公斤。它的主要建筑有碓房、大车房和灶房,主要生产设备碓架、井架、大车等保存完好,是全国唯一一个近200年历史,仍在工作的盐井。</p> <p class="ql-block">清代井盐生产图说。</p> <p class="ql-block">燊海井天车被誉为四川自贡盐场奇观之一,是将若干杉木连结,以竹篾绳捆扎成巨大的支架,竖于井口,用于采卤、淘井、治井。天车有四个脚,顶上架设天辊,地上有地辊,四周拉12根风篾稳固井架。最高的达113米,可惜都拆除了,只有这个高18米的仍在工作。天车井架十分壮观,不管从采卤或者古建筑角度来说,都是盐都自贡特有的、不可多得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燊海井大车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是提捞卤水的设备。大车用硬木做成,直径4.5米,高2.5米,中间用轴固定车心,周围捆上4根底杠,支出于车道上起栓牛推车作用。</p> <p class="ql-block">大车中部的竹片,是起刹车作用的。所有的绳索,都是用竹子做的,防腐耐用,百年不变。</p> <p class="ql-block">燊海井烟巷是从䆲盆输送天然气到灶房的通道。全长30米,呈“广”形状。主要功能:一是用于安置火笕(楠竹掏空制成的天然气管道);二是分流天然气以供应各盐灶燃烧的通道;三是工匠维护通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笕管又称“枧管”</p><p class="ql-block">井盐输卤、输气管道。楠竹通节、接逗、合榫后,用竹篾捆扎而成。外糊油灰,防止兩水渗入及卤水、天然气渗出,并延长其使用寿命。</p> <p class="ql-block">枝条架浓卤塔又称晒卤台,井盐晒卤设施由枝条架、晒坝、卤池及抽水设备组成,利用自然风力和日光蒸发卤水中的水分,达到浓缩卤水、节约燃料、净化卤水、提高盐质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水车又称龙骨车、爬车,输卤设备,木制。设置在输卤地势低处,以人力为动力,将低处蓄卤池中的卤水引到高处。</p> <p class="ql-block">藥海井低压火花圆锅制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制盐工艺。其制盐的主要原料为黄卤、黑卤、盐岩卤三种;燃料为菜海井自采的低压天然气;灶型采用圆锅灶,又称瓮笼灶;主要制盐工具有灶笠子、铁铲、烟子扁、磨盐扁等。</p><p class="ql-block">制盐工艺共分为六大流程:一是提清化净,二是转摸杂质,三是下渣盐,四是铲盐,五是淋盐,最后是晾盐、验盐、分装入库。</p> <p class="ql-block">燊海井低压火花圆锅制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制盐工艺。其制盐的主要原料为黄卤、黑卤、盐岩卤三种。</p> <p class="ql-block">柜房是记账,结算的地方。四扇窗正对主要工作厂区,在屋内即可起到监视作用。</p> <p class="ql-block">历经了188年风雨的燊海井仍在正常工作。</p> <p class="ql-block">卤水出来了,这110斤的卤水,可以出15斤盐。</p> <p class="ql-block">尝尝味道,咸中带点甜,绵绵的味道不错!</p> <p class="ql-block">工人从库房将盐扛出。装车销往全国各地。</p> <p class="ql-block">盐学堂是培训工人技能的地方,如今也是孩子们参观学习,了解盐历史和制盐工艺的大课堂。</p> <p class="ql-block">近200年来,燊海井这口资深老井为自贡的盐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它真实地再现了井盐生产的全过程和井盐业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崇高的国际地位,它是全球范围内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历史遗存和重要文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