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这一辈子”凄凉人生

三两语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电影《我这一辈子》根据老舍同名原著改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是一部比较虐心的电影,讲述着“我”这个角色一辈子经历的凄惨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是石挥自导自演的一部电影,是国际电影节获金扬花奖作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电影以一个老警察的视觉展开的:</b></p><p class="ql-block">“我”是一个奉公守法的北京老 巡警,清末,二十多岁的“我”失业后,由邻居巡警赵大爷介绍,当上了清政府的警察,目睹了清兵的腐败。“我”曾被派到秦大人家当门警,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秦大人倒台,“我”升了巡警,并结识了学生领袖申远且成为好朋友。几年以后,秦大人又上台了,“我”又被派往秦公馆当门警,秦大人的官愈做愈大,老百姓却愈过愈穷,“我”被降为三等警察。“我”的妻子病死,留下了女儿大妞和儿子海福。紧急关头,“我”救助了地下共产党申远。抗战时,让儿子参加了 八路军。后来“我”因儿子之故被关进了监狱,狱中又与申远相逢,在他的教育启发下,“我”对自己过去糊里糊涂的一生有了认识,但未及解放,“我”在街话剧皇帝头冻饿而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电影《我的一辈子》插曲</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163.com/dy/article_v2/I5DG7Q6L05439A3X.html"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电影《我的一辈子》</a></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离经叛道”的鬼才</b></p><p class="ql-block">石挥是中国内地电影、话剧男演员、导演、编剧。四五十年代,他话剧电影双栖演员之一,他和赵丹并列为中国影坛的两大男神。如果说赵丹是那个时代的胡歌,石挥便是当时舞台上的葛优。他演出过《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剧目。他还写过话剧剧本《云南起义》,导演过《福尔摩斯》等话剧,被人们誉为"话剧皇帝"。1941年进入电影界,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摄并担任主演的《乱世风光》。他主演了12部影片,导演了3部影片,其中他自导、自演的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我这一辈子》,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被称做“平民史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结尾欠佳的遗憾</b></p><p class="ql-block">石挥原来为电影设计的结尾是,北平解放,主人公在入城的解放军队伍中看到儿子,父子激动地拥抱,跟着浩浩荡荡的队伍一同前进。但在当时情况下,私营电影公司无法组织拍摄声势浩大的解放军入城式。石挥想向新闻纪录片厂商借入城式纪录片,以穿插于片中,却未能如愿。他只好将结尾改为主人公在饥寒交迫中死去。石挥不甘心“我”就此死去,回到上海继续拍摄时又到上海郊区寻找外景地,仍找不到合适的空地再现解放军入城式,他还想借用机场,但因蒋军飞机时来轰炸,无法动用。最终,石挥只能让主人公在结尾死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离奇死亡的猜测 </b> </p><p class="ql-block">由于当时的社会原因,1957年6月石挥被定为右派;11月19日,在第二次受到批判之后,石挥搭乘“民主三号”出海,此后下落不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猜测一</p><p class="ql-block">1957年11月的那天夜里,石挥站在“民主三号”的甲板上,眼前翻腾着漆黑的海水,“天下人都是王八蛋”,带着对人性的失望,对世道的怨恨,他纵身跳进大海。那一年,他42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猜测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石挥搭乘“民主三号”出海,此后下落不明。</span>后来在吴淞口外发现一具高度腐败的浮尸,经公安鉴定认为是石挥,乃将其划入“自杀身亡”之列。1979年石挥被平反后,其遗骨在2004年被运回天津老家,安葬于西城寝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猜测三</p><p class="ql-block">一位武姓记者的笔记记载,发现被认为是石挥先生的遗体是在他失踪十七个月之后,发现地十分荒凉,平时人渔民偶然从这里经过,发现海滩上有遗骸才凑近去看的,当时遗骸已经半埋在沙滩中。当时渔民有贪心的在其西服口袋中发现了一支金笔(与石毓澍的描述重合),后来被公安人员注意到,经查是石挥的遗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猜测四</p><p class="ql-block">1993年,武汉教授在他的论文《论刑事犯罪信息体系》中,曾以石挥的遗体鉴定为例,讲述人体信息在刑事侦察中的作用,现全文抄录如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解放初著名演员石挥,在政治运动中投身浦东大海自杀身亡,死后就地埋葬。数年后有人提出死者是否是石挥疑点甚多,经挖出尸骨,进行技术鉴定。因石挥在拍摄电影时曾出过枪伤事故,腿骨中弹,下颌牙床又曾动过手术,有X光底片可供对比,经查尸骨腿部确留有弹伤痕迹,牙床动手术处与X光底片完全一致,从而证实死者确系石挥。”</span></p><p class="ql-block">虽然只有寥寥一百余字,但石挥遗骨的鉴定,应该可以确定是无误的了。</p><p class="ql-block">猜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