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追梦 立德铸魂——山东省思政课改革创新研讨暨优秀教学成果推广会

张艳

<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11日,入伏第一天,在这火热的季节,全省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齐聚泰山脚下,在泰山学院附属中学开拓视野,学习优秀成果。</p><p class="ql-block">来到泰安,看到的是一派繁荣祥和的景象,感受到了国家强盛带给人民的幸福。高铁站出口处出租车井然有序接送行人;人行道上汽车司机给行人让路,这温馨的一幕犹如一张张形象宣传片,展示了礼仪之邦的内涵与热情。</p> <p class="ql-block">山东省教科院张彩霞老师,泰安市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衍新、山东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陈成标,泰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吕忠堂等四位领导开幕致辞、讲话,并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殷切期望。</p> <p class="ql-block">首先展示的是泰安的优秀教学成果思政教育“首课负责制”,即每天担任第1节课的任课教师,不分学科,都要承担起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利用每天第1节课的前5分钟时间,结合重大时事、社会热点、教学内容等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集中进行思政教育,回应学生成长困惑与需求,构建起了“人人讲、科科讲、天天讲”滴灌式、润心田、培根铸魂的思政教育格局。“首课负责制”要与本课内容相关,避免两张皮,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落到实处。</p> <p class="ql-block">徐静、杨志华等7位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老师现场为我们进行了“首课负责制”教学展示,让老师们对“首课负责制”有了更直观形象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威海市文登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王桂玲为老师们展示了教学成果《善用大思政课涵育政治认同》,强调大思政课要讲好家国故事、融入党的创新理论,要胸怀“大格局”、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p> <p class="ql-block">东阿实验中学的刘道礼老师结合本土特色,为我们展示了优秀教学成果《黄河思政那些事儿》,强调要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p> <p class="ql-block">大美临沂的陈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优秀教学成果《引渠润德:初中思政课主题微视频的应用研究与实践》,琅琊清渠“不啻微芒 造炬成光”,采用“群备教研模式”总结整理出“小视角 见效快 易掌握 可复制”的主题微视频“1+5研究新范式”供全国各地的老师免费使用,丰富了教学资源、优化了课堂生态、锻炼了教师队伍、促进了学生发展。在此基础上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开拓出新栏目《时政教学资源建设》。张传江、赵蒙蒙等琅琊清渠时政教学资源建设团队的老师们为大家展示了琅琊清渠的建设特色与发展。“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琅琊清渠以水滴石穿的精神研究琅琊德育,引一渠清水滋润学生心田,相信这“微芒”必定造炬成阳。</p> <p class="ql-block">日照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刘相广老师展示了优秀教学成果《一体四翼 多元育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日照实践》,从问题导向 勇立潮头、目标导向探索实践、成果显著 多元育人三个篇章做了详细介绍。</p> <p class="ql-block">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李秀芝老师为老师们展示了优秀教学成果《县域思政学科多学段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索》,探索出了“同上一堂课”、“课堂+实践”、学段间跨段教研、资源共建共享和搭建教师成长平台等有效做法。</p> <p class="ql-block">在学习优秀成果的同时,我们还聆听了专家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李晓东教授为老师们作了《从教学到教研——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与策略》,李教授三个小时的报告全程站立,用自身实践为广大思政课教师上了直击灵魂的一课。李教授从一个课题命题的变化启发老师们思考“变了什么?怎么变的?”,并提出了期盼:通过今天报告的学习也要产生这样大致的变化。李教授从把握时代、针对问题、自我成就三个方面展开,李教授强调作为思政课教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求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那将是教育的失败。指出一些教师不知如何做的畏难情绪、对思政课一体化浅层理解、“死用统编教材”“偏用统编教材”等的问题。最后,李教授对广大教师提出建议:要脚踏实地也要抬头走路、做有心人更做行动派、运筹帷幄着眼将来。李教授谆谆的教诲殷殷的期盼让人无比动容。</p> <p class="ql-block">山东省教育科学院的张彩霞老师给老师们展示了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修身追梦·立德铸魂:初中道德与法治“一核四维”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一核四维”中“一核”指发展核心素养,培育时代新人的核心目标;“四维”即四维课堂: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育人全课堂、网络云课堂。“四维”以“一核”为中心,打造出立德铸魂的全方位育人新模式。</p> <p class="ql-block">青岛市教育科学院的徐开颜老师展示了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核心素养视域下德育课程整合实施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从问题的提出、解决的过程与方法、关键设计、效果与反思四个方面作了展示,本成果为教师打开德育课程整合思路,增强了“讲好思政课”的信心。学校德育活动与德育课程相融合,巩固了德育国家课程的权威。学生德育课程素养提升,提高了思政课“抬头率”“点头率”社会德育资源融入学校德育课程之中,德育效能持续放大。</p> <p class="ql-block">高密市柏城中学的刘德润老师展示了省优秀教学成果《初中思政学科“理想信念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跨越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努力遵循德育规律,力求找到提高思政教学效益和学生高尚德性养成的有效契合点,让初中生获得正确信念,疏通长期以来育德效果不尽人意的“通道”。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促进了学科成绩、<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明</span>显增强了学生道德品质与责任担当信念。</p> <p class="ql-block">菏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步翠岭老师为老师们展示了省优秀教学成果《“议题式思政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步老师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出我们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p> <p class="ql-block">济南市历下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孔萍老师展示了了《“同心润德”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区域实践》,孔老师从品牌—同心润德、内容—一三体系、成效—美美与共、展望—无限可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展示,倡导“全员”全程”“全方位”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孔老师勉励大家:教育的困境每天都在,不投身行动,即使理念学得再多,困境都不会自动瓦解。投入的行动乘以时间,未来才会有无限可能。</p><p class="ql-block">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相信岁月,静待花开!</p> <p class="ql-block">青岛西海岸新区文汇中学的周文君老师展示了《新时代基于素养培育的区域思政课教学与评价研究》,她提出了“感悟一探究一践行”三段引领式教学法为核心的教学与评价实施策略。由单一的评价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转向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对思政课的开展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的系统评估,具体针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进行双维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增强教育实效。</p> <p class="ql-block">张彩霞老师鼓励广大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思政课建设的模式,打造山东自己的品牌。期望老师们逐光而行,向阳而生,遇见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次的会议活动犹如滔滔江水,冲击着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洗涤着思政课教师的灵魂,借鉴、反思,前行路上有了更多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会议结束之后我们相约岱庙,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凝聚价值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