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剧团原创同州梆子优秀剧本《丰图义仓》参加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改稿会

太阳花

<p class="ql-block">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聊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优秀剧本(剧目)改稿会在山东省聊城市举办。大荔县文化和旅游局申报的原创同州梆子历史剧《丰图义仓》作为陕西省县级剧团唯一一部入选剧本被遴选为此改稿会的十大优秀剧本之一。会上,来自全国戏曲及文化界6名教授专家进行深入分析、精准指导,为该剧的继续打磨提升提供了宝贵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改稿会由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吴新苗主持,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戏剧曲艺处一级调研员陈珺,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原所长刘彦君,山东省吕剧院原院长、一级编剧刘桂成,安徽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李春荣,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东方艺术》 主编李红艳6位专家对剧本进行了点评。</p> <p class="ql-block">  此次改稿会我县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贺康平高度重视,亲力安排部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军利,办公室主任高立平,资深文学作家张亚林及剧目主创团队主要负责人参加。</p> <p class="ql-block">  同州梆子历史剧《丰图义仓》是由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主任,国家一级导演姚志强,国家一级编剧王昭,大荔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二级作曲何满堂作为剧目主要创作团队打造。从2020年5月开始,大荔县剧团就作为创作单位展开了剧目创作,编剧、导演等主创人员在我县丰图义仓景区,数次采风、多次研讨,目前,剧本已经完成7次打磨修改。</p> <p class="ql-block">  申报的同州梆子《丰图义仓》剧目,是经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组织专家评审、公示后确定的十大优秀剧本之一,是陕西省县级剧团创作的唯一一部入选剧本,专家们对这部以“国家战略,粮食安全”为主题的地方戏曲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其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特⾊强烈,结构完整,⼈物形象饱满突出,是⼀部完成度较⾼、创新意识较强的作品。本次改稿会坚持以指导为主,会上,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剧目主创团队编剧、导演、编曲等主创人员讲述了创作过程,主题立意,故事结构等主要内容。与会专家从该剧的政治导向、主题思想、人物设置、创作手法,故事关系、细节、语⾔等⽅⾯,提出了诸多中肯的建议,为接下来的剧目创排起到“画龙点睛”之笔。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听取专家的“金玉良言”,充分消化,努力提升完善剧本,打造一部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地方优秀舞台艺术精品,为讲好“大荔故事”贡献文艺力量!</p> <p class="ql-block">&nbsp; 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作为覆盖黄河流域九省(区)的一项地区性专业艺术盛事,本届演出季着眼戏曲事业持续发展的长远需求,策划设立了沿黄九省(区)优秀中青年戏曲演员展演、优秀剧本(剧目)改稿会等核心活动,集中展示近年来沿黄九省(区)戏曲传承创新发展成果,推动沿黄九省(区)戏曲艺术交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1882年(清光绪八年)由阎敬铭倡议修建的民办的丰图义仓,历时四年竣工。慈禧太后曾御封此仓为“天下第一仓”,并在仓顶赐“虎”“龙”二字,驰名全国,而且是全国目前为止唯一在使用的古粮仓,是大荔县一张灿烂的名片,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丰图义仓》以“国家战略、粮食安全”为主题思想,全剧围绕阎敬铭忧国忧民的集体意识和民众的共同利益与以地主为代表的坚持个人利益、狭隘的小农意识展开矛盾和戏剧冲突。如此,从民众对仓库的不理解,到后来的拥护,以及仓库储粮、放粮,造福百姓,烘托出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民为邦本,本固邦安的思想,讴歌了丰图义仓是百姓可信的“大粮仓”、是国家可靠的“压舱石”,从古至今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出重要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