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本的人生“投资”——河东支行警示教育第四十二期

雅鲁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总裁刘虹案例警示录</b></p><p class="ql-block"><b>【基本案情】</b></p><p class="ql-block"> 人生最重要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作为人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投控”)党委书记、总裁的刘虹,12 年间经历的投资项目不计其数,但对自己人生的错误“投资”,却让他满盘皆输。</p><p class="ql-block"> 经查,刘虹严重违反政治纪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生活纪律,涉嫌受贿罪。2019 年 8月,刘虹被给予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处分。2019 年 9 月,刘虹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随案移送。2020年8月 31日,刘虹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 200万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初心失守 贪欲迷途</b></p><p class="ql-block"> 刘虹出生于革命老区,其父多年从事地方党史工作,刘虹从小便深受革命思想熏陶。1985 年,刘虹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国家部委工作,参加过中央讲师团,被公派赴德国留学。他因工作努力,年仅 32 岁即被委任为主持工作的副处长。高学历、高平台,这样的起点堪称完美。</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从奋斗到沉沦,往往只是一念之间。1999年,刘虹从国家部委调离,先后在多个金融企业任职。在此期间,他的世界观逐渐发生了变化。正如他在忏悔录中所说,“有时自己认为之前做机关工作、做文字工作都不如到市场上真刀真枪地去做事,认为自己‘下海’太晚了,要早投人商海可能会有所成就”。在五光十色的生活面前,那个唱着“八十年代新一辈”的热血青年、那个怀抱理想的党员干部那个发表过几十篇论文、出版过专著的专业人士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满脑子充斥着欲望和虚荣的“空心人”。</p><p class="ql-block"> 表面上,刘虹在公司按时上下班,很少迟到早退,表现出忙于公事、勤奋负责的样子,而实际上他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经营个人“事业”上;在组织和领导面前,他把发展理念、战略构想挂在嘴上,实际上却不担当、不尽责,使公司错过了不少发展机遇;他公开讲自己“清正廉明”“对党绝对忠诚”,义正辞严要求干部员工遵规守纪,对办公经费审批抠得紧、管得严,但私下里却说一套、做一套,马克思主义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两面人做派显露无遗。</p><p class="ql-block"> 刘虹违反生活纪律,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贪图个人享乐,曾一次收受价值 100 多万元的高尔夫球卡;多次公车私用,违反规定指示司机接送其家人办私事;大肆收礼敛财,多次收受客户方和下属送的现金、购物卡、加油卡、提货券、高档白酒等。党的十九大之后,刘虹仍不收敛不收手,有的违纪违法行为甚至延续到 2019 年,完全置党纪国法于不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器私用 擅权谋私</b></p><p class="ql-block"> 作为人保投控党委书记、总裁,刘虹本应承担起集团国有资产调控处置、保值增值的重要使命。他非但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反而利用手中掌握的金融资源、组织赋予的权力,甘愿被老板围猎,甘当金融“掮客”,将擅权谋私发挥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刘虹与不法商人勾结沆瀣,以权谋贿。2011年,人保投控将持有的有关公司股权挂牌转让,转让标的额巨大。刘虹自然不会放过从中捞取好处的机会,他接受某信托公司债权融资次级受益人的请托,为其在履行借款业务、购买资质审核、诚意金缴纳、排除竞争对手、股权交接等事项上提供帮助,并通过签订虚假委托代理协议的方式收受巨额贿赂。在转让协议达成后,刘虹又伙同人保投控原党委委员、副总裁刘某,以拒不交出公司公章、拒不配合股权交接工作等方式索贿。刘虹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请托人购买房产,购买房产实际支付金额与评估价差价达 200 余万元。刘虹贪婪成性,从隐秘捞钱、收受节礼发展成为赤裸裸的利益输送、收钱索贿,还曾因为钱款数额与商人老板讨价还价、相互争执,上演权钱交易的丑剧。</p><p class="ql-block"> “我有一个错误的观点……只要不是凭借直接权力,而是凭金融知识和技术,凭对政策法规的熟悉而给别人帮助,就可以收取费用”,刘虹在忏悔材料中这样写道。基于这种自欺欺人的认识,刘虹利用自己在金融领域的职务便利和影响力,充当资金“掮客”、信息中介,从中牟利,毫无顾忌。</p><p class="ql-block"> 刘虹为某公司实际出资人谋取利益,收受其提供的价值巨大的干股;他接受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的请托,安排王某的儿子及其女友在人保投控实习,并承诺为王某公司业务发展提供帮助,收受王某现金和购物卡共计 20 多万元;他借向某企业介绍融资业务之机,收取融资“业务提成”200多万元;他违规获得股票内幕信息后提供给同乡,从中获取“炒股分红”100 多万元;他先后接受两名银行支行行长请托,帮助“揽储”并收取礼品礼金折合人民币 10多万元……对此,刘虹“心安理得”,却不知早已逾越了纪法红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欲盖弥彰 掩耳盗铃</b></p><p class="ql-block"> “几乎每个月都会想我要不要向组织上报告,去自首说明情况。但是不知道怎么办,经常心惊不已。贪念、恐惧和侥幸使我下不了决心。”这是刘虹在忏悔材料中写下的话,但悔之已晚。</p><p class="ql-block"> 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对党的忠诚、对组织的敬畏就无从谈起。在历次个人事项报告表中,对于通过他人账户进行的投资和在香港的港币存款,购买、持有、卖出位于北京的某房产,参股某公司等情况,刘虹均只字未提。人保集团原纪委对刘虹有关公车私用等问题进行函询,刘虹一口否认。面对组织的提醒挽救,刘虹宁可去看心理医生缓解压力,也不向组织坦白交代。</p><p class="ql-block"> 刘虹自恃身居人保投控一把手,能够随时观察动向、把控局面,暗地里与他人勾结串联,对抗组织审查。2015年,为应对审计署审计和中央巡视,刘虹与相关人员多次商议,统一口径,订立攻守同盟,签订虚假借款协议、股权转让协议、房产代持协议,伪造归还借款、转让股权等假象,对抗组织审查,掩盖收受贿赂的违纪违法事实。2016 年后,刘虹自认为组织对其调查已结束,便陆续要回部分前期虚假归还的钱款。“收了退、退了再收”滑稽戏的背后,是一颗忐忑而又贪婪的心。</p><p class="ql-block"> 直至被审查调查期间,刘虹还曾一度将自身的违纪违法问题归咎于公司“市场化”,大谈特谈自己对公司的“贡献”“政绩”,对自身的问题视而不见,对自己的罪行不思悔改。然而,机关算尽太聪明,掩耳盗铃终无用。背弃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等待刘虹的只能是身陷囹圄的下场。</p><p class="ql-block"><b>【风险梳理】</b></p><p class="ql-block"> <b>方向迷失,信仰崩塌。</b>作为党组织委以重任的主要领导干部,刘虹忽视觉性锤炼,政治“褪色”,思想“下海”,作风“生锈”,沉迷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肆意追逐金钱物质、个人私利,完全丧失了一个党员、一个领导干部的政治本色。党员领导干部不修党性、不修德行,方向迷失、信仰崩塌,必将走上歧路,对党的事业也将造成很大的风险。</p><p class="ql-block"><b> 权力集中,监督失效。</b>刘虹在人保投控任一把手长达 10余年,多年的权力经营,使得他在人保投控说一不二。公司主要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都是在他手中提拔的,个别人还成了他的“亲信”“铁杆”。将人权、事权、财权集于一身,从业务经营、选人用人等重大决策,到一些琐碎小事,都是他说了算。对于刘虹的权力行使,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敏,下级监督太难。</p><p class="ql-block"><b> 政治建设薄弱,生态污染。</b>刘虹担任人保投控一把手期间,选人用人时以人划线,把“听话”作为标准;作风专横,在班子内部压制不同意见;把自己的“亲信”安排到主要的经营机构,并从中报销个人费用;与人保投控原副总裁刘某相互勾结,形成利益共同体,成为贪腐“伙伴”。他的这些所作所为,使人保投控党的政治建设每况愈下,政治生态受到严重污染。对于刘虹的部分违纪违法问题,公司的班子成员掌握,中层干部知道,甚至普通员工也有所耳闻,但没有人敢于坚持原则,都不愿“触雷”。即使是在刘虹被采取留置措施后,个别班子成员对刘虹的问题仍然讳莫如深、三缄其口,不愿意向组织报告。</p><p class="ql-block"><b>【忏悔材料】</b></p><p class="ql-block"> 我迷失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公私颠倒。我自己又不警惕,自我反省少、要求低,慢慢忘了“我是谁”。当时,我几乎不看中央文件,政治意识淡漠,对具体业务的关注远远超过政治思想工作。在每天具体细小的工作中我越来越关心利益,功利心越来越浓,把公事从事业追求变成例行公事,把谋私事、谋私利变成为个人追求,公私颠倒,对信仰的忠诚渐行渐远。</p><p class="ql-block"> 我在疯狂地想私事、谋私利的过程中,还有几个错误的观点。一是“双重身份”,在公司里的公务身份,办私事时的私人身份。我很少把自己看成是党员、党委书记,更多的是把自己看成职业经理人、专业人士。二是不在自己任职的单位做私事,不损害国家利益,但可以在别的机构谋私利。只要不是国有单位,就可以想方设法谋取利益。三是认为不是凭借直接权力,而是凭金融知识和技术,凭对政策法规的熟悉而给别人帮助,就可以收取费用。由于这些错误观念,在做私事、谋私利时,心里没有什么负罪感,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在违纪违法。我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党员、是干部,忘了自己的岗位职责。经过纪委监委同志的教育,我现在非常惭愧和后悔。</p><p class="ql-block"> “党员的身份决定着,一名党员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他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的。我没有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忘记了我是谁。初心信仰蜕变了,在利益和欲望之中迷失了。现在我深深地后悔没有保持清醒的头脑,丢失了原则,在“温水效应”之中走向了堕落;后悔当年没有坚持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后悔多年来没有坚持党性的锻炼和思想改造;后悔自己迷失歧路,没有警醒、没有悬崖勒马、没有早日悔悟。家是人生的起点和终点,家庭是人们避风的港湾。对家庭的忠诚如同对组织一样,讲的都是责任和奉献。我自以为是,违纪违法,打碎了全家人的平安幸福,惭愧至极,抱憾终生!</p><p class="ql-block"><b>【办案手记】</b></p><p class="ql-block"> 刘虹在反思自己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原因时讲道:“1999 年我从国家部委调离,自己产生了一个‘下海’的错误心态。我的思想定位就下滑了,觉得不需要再承担更多贵任,对信仰的忠诚就开始打折扣了。‘下海’和思想定位下滑是我信仰忠诚蜕变的开始,之后就像失锚的小船随波逐流,再也回不了初心。我很后悔当年‘下海’,后悔不自重,更后悔那时没有想清楚‘我到底是谁’。如果始终按党员标准,保持较高的人生追求,保持有价值的人生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可悲下场。”</p><p class="ql-block"> 刘虹对自己的剖析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谓“心态”的改变,实质上是理想信念的动摇。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一定不能忘记“我是谁”,不能有思想“下海”的心态。其实,与其说刘虹这样的领导干部是“坏人”,不如说是“迷者”。他要的那些钱根本花不了,只是在商海中迷了路、迷了心,在人生诸多的岔路口上选择了错误的一条。</p><p class="ql-block"> 从刘虹案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记自身的党员身份,牢记自己是为党工作的,注重加强党性修养,用坚强的党性战胜自己内心的欲望,才能避免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p><p class="ql-block"><b>【警示剖析】</b></p><p class="ql-block"> <b>国有企业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b>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国有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控股的按照市场化规则运行的子公司,都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决摒弃只讲业务不讲政治的错误思想、错误做法。要坚定政治信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夯实全体党员的思想根基。要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将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结构,切实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良好政治生态。</p><p class="ql-block"><b> 一把手的权力必须被关进制度笼子。</b>刘虹擅权妄为、违纪违法多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作为一把手的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要加强党内监督,将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贯通衔接起来,把上级监督、同级监督、下级监督的合力发挥出来,形成严密的监督体系。要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派驻中管金融机构纪检监察组“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充分发挥“探头”和“不走的巡视组”作用,针对同级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履行发现、提醒、制止、报告的职责。要加强一把手轮岗交流,减少腐败风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b>公权姓公,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不是个人私产,更不应成为营私的工具。本案中,刘虹权力观异化扭曲,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提供专业知识、信息就可以收钱,其实是为自己公权私用找借口,是混淆视听、自我安慰。权力染上铜臭味是最大的风险。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牢记权力是上下左右有界受控的,坚持廉洁用杈、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p>

刘虹

人保

党员

监督

政治

自己

投控

违纪

干部

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