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寿民老与商向前老在1986年举行的书法联展

小军

<p class="ql-block">1986年,张寿民老与商向前老在当时的临沂地区展览馆举办过一次书法联展,济南的张伯杨先生写了祝贺词,商开栋老师的篆刻作品也一同展出。虽然当年书法篆刻绘画艺术的氛围还很平淡,但是这次联展对临沂文化界的社会影响还是很深远的,以至于今天仍然有些人还没有忘记。</p> <p class="ql-block">这是1986年联展时寿民老的三幅展品,当时为托裱,最近装裱。</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十年代,商开栋老师经王小古先生介绍,到一附小(临沂第一实验小学)与住在防震棚的寿民老见了面并有了来往,经常一起交流书法篆刻技艺。</p><p class="ql-block">此时为文革后期,寿民老还未平反,好多人还不太愿意和他来往,但是,商开栋老师就已经开始频繁的拜会寿民老了。</p><p class="ql-block">寿民老闲赋在家,没事就读书看报种花种草,报纸读完后就成了他练习书法的重要资源,大量的研习作品是在报纸上。由于当时人们包括我们家人都没有收藏意识,大都点火生煤球炉子了,即便有学生来看他零星的索要他的字,也几乎都是写在光板纸上,少有写在宣纸上的,而且当时他甚至还没有正式的书法作品专用印章。(这一时期寿民老在报纸上的墨迹可能只有商开栋老师和薛奎喜校长有收藏)</p><p class="ql-block">1978年5月,商开栋老师到浙江杭州,联系了商向前老与寿民老在书法艺术上实现了互动交流。</p> <p class="ql-block">1978年5月商开栋老师从杭州给寿民老带回来的商向前老的书法赠品。</p> <p class="ql-block">寿民老懂篆刻,2000年编写《纪念张寿民》一书时,韩寓吾先生给我写的回信中就提到“寿民青年时代就写的很好还能刻印”。</p><p class="ql-block">寿民老给抗战时期老战友毛梓才的回信中也提到,1938年在莱芜英章乡组织武装队伍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时,寿民老将英章乡的长戳印磨平,用剃头刀刻了“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第十中队”的印章,盖收八路军的给养。韩寓吾先生有可能是当时的知情者。</p><p class="ql-block">应该是在1981年左右,我们家搬到教育学院后,社会上对寿民老先生的书法作品需求大增。寿民老先是在一款石质印章的另一面自己刻了“寿民”闲章,并在纸片上留下了当时刻章的字模。另外他还用枣木片自刻了一枚“大年印”引首章(刻章的时间为过年三十期间且当年为大年份),并用一块带疤枣木块粘上了柄钮,刻刀是他用一根铁带条自己磨的。这两枚印章都是篆体阳刻,他也经常用,很古朴、很雅致,因此我印象很深。 </p><p class="ql-block">商开栋老师1983年到杭州西泠印社深造篆刻技艺,请吴振华老师为寿民老刻了一枚书法专用印,此印颇具古意,在大尺幅的作品上他经常用。之后赵庆元、彭思翔、刘克唐、吴兴沛、商开栋等老师都先后给寿民老刻过印章。</p> <p class="ql-block">寿民老1982年2月报纸墨迹:“商开栋商向前同族。”</p> <p class="ql-block">1986年商开栋老师想组织寿民老和商向前老在临沂办一次书法联展,因为寿民老不喜欢做宣传不愿办展,商开栋老师积极协调寿民老和商向前老,多次做工作,最终寿民老同意在国庆节期间办展。为此商向前老给寿民老写了这封祝贺信。</p> <p class="ql-block">寿民老和商向前老都是1908年生人,寿民老为3月,商向前老为9月。两位老人都是很早就参加革命,都当过小学教员,都在抗日根据地当过区长。后来商向前老一直在政府工作,解放初南下杭州,曾任杭州市法院院长、市统战部部长、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协副主席,浙江省书协顾问,西泠印社理事。而寿民老则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所以商向前老在信中谦称寿民老为老师,指的是寿民老所一直从事的教师职业,是老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尊重的仪式,并非实质性的师生关系。</p><p class="ql-block">两位老人都精通书法,在杭州和临沂当地影响广泛,在临沂办一次书法作品联展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一件文化雅事。</p><p class="ql-block">1986年书法联展以后,商开栋老师又协调两位老人相互赠送了五幅书法作品以留作纪念,所以我们现在仍然能够见到商向前老当年的墨宝。</p> <p class="ql-block">1996年寿民老得知商向前老病重,在报纸上留下了关注其身体健康的墨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临沂大学张寿民书法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