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五台圣境赏诗词楹联(西台)

呼格吉勒图

西台顶,亦名挂月峰,形似孔雀起舞。位于五台山之正西方,西邻繁峙、代县,距普萨顶约10公里。台顶海拔2773米。《清凉山志》载:“西台高三十五里,顶平广,周二里。亦名挂月峰,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上有法雷寺,“狮子吼文殊菩萨”,系隋文帝诏令始建,现存建筑为明代重修,为石建窑洞。原有山门、钟鼓楼、舍利佛塔、正殿(阎王殿)、过殿(西天古佛)、南殿(奶奶庙)、西殿(西岳大帝庙)、客堂等。 西台位于台怀镇西13千米,地处滹沱系底部第二层灰白色石英岩之上,仍属冰缘地貌,台顶广泛分布着石海,不少部分已被草甸所掩盖。台顶南望,河谷开阔而平直,具有冰川谷的特点。 牛形石(角峰)、牛心石—冰缘地貌。这一高约10米,宽20米,厚约10米的孤峰,侧面看是个塔形石柱,正面看是堵石墙。由片状砾岩构成,孤立于西台斜坡下方。是五台山保存最好的冰缘石柱,在西台顶两侧还有这样一个石柱。它们是基岩山体被风化剥蚀所能削平后所遗留下来山峰残体。 从此地北望,有新修公路通向北坡,那里便是“八功德水”天然水池所在。它位于五台山第二级夷平面上,海拔高程2500米,与西台等高。这一山腰平台,台面平直,在五台山及山西许多高山区部有出露。副使李北沙诗:“台山闻自昔, 今日见青冥。翠抹千寻壁, 祥看五色屏。云笼七宝树, 水 绕八功亭。散落天花夜, 清音送客听。” 魏文人马迹: 在台上, 石上印文, 若人马足迹, 俗以为魏帝至此。觉玄诗:“魏帝銮舆避暑来, 旌旗卷日映山台。盘陀石上空留迹, 风雨千年印绿苔。” 二圣对谈石: 唐法林, 见缁白二叟坐谈石上, 近之则失, 因为名。宣公子睹异, 于上建楼。觉玄诗:“妙德 弘开向上关, 维摩一默不轻还。对谈若谓无言说, 风雨 依前点石斑。” 狮子踪: 对谈石下。雨花老人诗:“谁跨狻猊到五峰? 徐行蹋遍玉芙蓉。一方石上遗灵迹, 八水池边绝异踪。花落每经香雨湿, 春深唯有绿苔封。杖藜归去应寻 觅, 见在西岩第几重? ” 泥斋和尚处: 台东北谷。昔有神僧住此, 以泥作馔, 与宾共食。觉玄诗:“西台东北古岩阿, 尊者修行志不磨。日午自搓泥剂子, 旋充中食省檀那。” 秘魔岩: 台西四十余里, 木叉和尚居此。德清诗:“羊肠百折任青藜, 草莽萧萧仄径迷。绝壁倚天应隘日, 断崖无路只飞梯。 依人野鹤寻常下, 逐客山猿日夜啼。自是烟霞随去住, 到来元不费招携。” 绿水无愁风皱面<br>青山不老雪白头<br>【作者】普善(1855—?),民国年间法雷寺禅僧。<br>【说明】此联改自古时的一个对子“绿水无忧,因风皱面;青山不老,为雪白头”。 七种宝树围金界<br>十里云华拥玉阶<br>【注释】(1)七种宝树:法雷寺内外松柏参天,树大根深,枝繁叶茂。七种,言树种类之多。宝树,佛家语。珍贵的林木,喻净土上生长的树木。(2)金界:金刚界的简称。原指开显大日如来智德的部门,此指佛寺。(3)云华:云彩的光华。 法雷频鸣,慈云普复<br>慧日普照,智月常圆<br>【注释】(1)法雷:喻佛法如震雷,能使众生觉醒,皈依佛法。(2)慈云:谓佛以慈悲为怀,如大云之复(覆)盖世界。(3)慧日:谓佛之智慧有如太阳,普照世界。(4)智月:谓佛之智慧如月亮,光照人间。 性法宇于西方,天花散彩<br>复慈云在中国,贝叶成文<br>【注释】(1)性:本指事物内在的不可改变的本质、特点。此处作“形态”解,作动词用,意为以法宇形态出现于西方。(2)法宇:法,指佛法、佛教。宇,本意为“居住”,此处可解释为“境界”。法宇即佛教境界,此句指佛教起源于西方。(3)天花散彩:喻佛教教义的传播和流布。(4)贝叶:古代印度用贝叶写佛经。 狮子吼震三千界 <br>华雨香飘百亿国<br>【说明】此联书于临近西台的“西台法雷寺”牌坊上。<br>【注释】狮子吼:佛讲法之譬喻。形容佛(或菩萨)讲法如狮子威服众兽一般,能调伏一切众生(包括外道)。三千界:“三千大千世界”的略称。华雨:同“花雨”。百亿国:指所有的国家,六祖慧能在《梵网经》中写道:“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意思是一片花瓣上有百亿个国,有百亿个释迦佛。 《题武担寺西台》<br>西峰寒色暮苍苍,梦入烟霞古涧旁。<br>紫府笑登山隐隐,清凉做爱石方方。<br>云中采得薇偏美,花里流来水自香。<br>何处钟声幽梦破,一窗萝月淡秋光。<br>——唐朝段文昌 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br><br> 徐霞客眼中的西台<br>初七日循山西向而上,路欹倾斜不平甚。又十里,登西台之顶。日映诸峰,一一献态呈奇。其西面,近则秘魔岩,远则雁门关,历历可府而挈(即提取、拾取也)。秘魔岩在四十里外,山皆陡崖盘亘,层累而上,为此中奇处。<br>寺北面,左为维摩阁,阁下二石耸起,阁架于上,阁柱长短,随石参差,有竟不用柱者。其中为万佛阁,佛俱金碧旃檀即檀香,罗列辉映,不啻万尊。前有阁二重,俱三层,其周庐环阁亦三层,中架复道,往来空中。当此万山艰阻,非神力不能运运作、修造此。<br>——自《徐霞客游记·游五台山日记 》<br>译文:初七日沿着山峰往西而上,山路十分倾斜不平。又走十里,登上西台顶。阳光辉映下的群峰,一一地呈现出美好的态态和奇异的风貌。西台西面,近处是秘魔岩,远处是雁门关,座座山峰都历历在目,仿佛府身就可以抓住。秘魔岩在四十里外,山上全是盘旋横贯的陡崖,层层叠叠地堆砌上去,成为这山中的奇特之处。 敦煌壁画里的——西台顶<br>南台与中台之间为西台,榜题“西台之顶”(底色变黑)。上空画普贤菩萨及眷属像、毗沙门天、阿罗汉等赴会,云中化现金佛头、娑竭罗龙王、大毒龙;台顶亦为龙池,空中一昂首青狮化现。下方一塔,为释迦之塔,山中还画有盃渡兰若、兜率之菴、弘化之院等寺院,山中无数僧人、信众,有正在跪拜的,有站立合十礼拜的,还有正在登山的。西台左下方有道义兰若,院内画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对谈,文殊菩萨结跏趺坐於莲台上,右手结说法印,左手上扬;维摩诘坐於红色方几上,左手置於胸前,右手上扬。 寺院有尘清风扫;<br>山门无锁白云封。 兴法雨于西方,天花散彩;<br>覆慈云在中国,贝叶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