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日记

河西走廊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01】2008年的这场大地震让人震撼,虽然已过去20多年,死者长哀哀、生者长戚戚。但我作为那个时代的一名医护人员,亲历了当年的生死救援,至今依然难忘……</p> <p class="ql-block"> 【图02】 5月12日(星期一)</p><p class="ql-block"> 14点35分,地震发生后不过5分钟,第一批伤员就送到了。人们聚集在建筑之间的空地上,行动不便的病员和照顾他们的医务人员在病房内动弹不得、惊惶不安。 </p><p class="ql-block"> 大地还在颤抖,高楼外墙砖雪花一般往下落,看得人毛骨悚然。远处警笛长鸣,一辆警车呼啸而至。一位年青警员半个身子探出车窗挥舞着手臂高呼:“闪开!闪开!”人群自然让出一条通道,警车朝急诊科驶去。我猛地醒悟:更大的灾难来临了!</p> <p class="ql-block"> 【图03】第一个送到的伤员是男性,全身布满灰尘,惶恐和疼痛扭曲了他的五官,两只脚只穿了一只鞋,左小腿中上份皮开肉绽,断裂的骨头裸露在外,鲜血还在流淌。急诊科医务人员蜂踊而上,用平推车把他迅速转送到检伤室。大门外又是警笛鸣响,一辆警车和一辆桑他纳在急诊科门前嘎然停止,卷起巨大的烟尘。车门打开,一前一后抬出两个血肉模糊的躯体,这是两个十二、三岁的学生,一个头部皮开肉绽、昏迷不醒;一个双下肢齐齐从大腿折断、仅剩下一丝皮肉相连。急诊科医务人员七手八脚把他们从车上抬下来送往外科检诊室。</p> <p class="ql-block"> 【图04】现场的空气凝固了,急诊医务人员还来不及松一口气,聚集的人群又一阵骚动。只见三、四辆出租车急急驶进院门,从车上扶下来七、八个砸破头、摔断腿、呲牙咧嘴的伤员。医务人员根本来不及接诊,一辆中巴、一辆小轿车又送来十几个伤员。急诊科门前像翻了锅,人群簇踊,惊慌失措。伤员急骤增多,医务人员只能把重伤员迅速收入院,稍轻的伤员暂时安置在前面的空地上。到15点过,急诊科已聚集了四五十个伤员,他们七倒八歪,个个都在流血和呻吟,骤然而至的灾难把所有的人都搞懵了。</p> <p class="ql-block"> 【图05】地震发生后,能动的伤病员纷纷躲避到院内草坪上,医院领导及时组织医务人员帮助无法行动的病人转移。一时间在外科大楼前面的广场和内科大楼旁边的草坪内,横七竖八地停满了担架和伤病员。布单、绵絮、枕头七零八落、满地都是。医生找不到病人、病人找不到医生,全院一片狼棘。</p> <p class="ql-block"> 【图06】15点35分,急诊科前面的停车棚内搭建了6张简易手术台,供应室火速送来了清创缝合包,生理盐水、双氧水、纱布、绷带、碘复消毒液一应物品都堆码齐备。车棚左侧空出了二十多张候诊椅,还用座椅围起了一个隔离带,清创缝合站紧急建立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图07】15点50分,临时清创缝合站开始工作,六名外科医师各带2名实习医师为伤员清创缝合,他们是张毅、孙懿、王波、刘林波、蔡波、胡俊等。地震发生后伤员如潮水般涌进医院,急诊分诊后将重伤员径直收入病房,一般伤员则留在急诊科清创缝合。</p> <p class="ql-block"> 【图08】16:00过,天下起了小雨,给救治工作增加了难度,后勤人员立即在停车场搭建了四座抗震救灾帐棚和一个大雨棚,清创缝合后不能收住院的伤员都临时安置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21:20,重灾区北川第一批伤员送到,此时住院病人早已撤离病区,聚集在院内空地上,急诊科也人满为患。但一辆又一辆救护车呼啸而至,把地震伤员顷卸下来就匆匆离去。</p> <p class="ql-block"> 【图09】突如其来的灾难考验着每一个医务人员。22点过,救护车送来4个曲山小学的学生,他们都是七、八岁的孩子,随行人员说他们的父母都在刚刚发生的地震中丧生了,如今全都成了孤儿。孩子们伤势不重,大都是软组织损伤和轻度骨折,但卷缩在那里瑟瑟发抖,露出四张惊恐的脸庞。</p> <p class="ql-block"> 【图10】23:00过后,抗震棚内开始安置较重的伤员,两名来自北川中学的女孩在地震中下肢严重受伤,伤肢肿胀。来院后进行了简单的包扎躺在这里等待进一步手术,疼痛和过度失血使她们的脸色变得苍白,而此时她们的家人在地震废墟下生死未卜。</p> <p class="ql-block"> 【图11】23:30,雨越下越大,运送伤员的车辆源源不断。谁也不知道地震给北川造成了多大的伤害,询问救护车驾驶员,他们眼圈红红的,只是连连摇头,说是一座县城倾刻间就没了。一个又一个血肉模糊的躯体横七竖八地躺在急诊科等待处理,司机们顾不上喝一口水又驾车飞驰而去。</p> <p class="ql-block"> 【图12】住院病人全部撤离到了院内草坪上,以科室为单位聚在一起。偌大的草坪挤满了临时搭建的帐棚和塑料布雨棚,黑夜中昏暗的灯光下雨声淅沥,所有上班的、不上班的医务人员都和病人在一起。大多数人不能入睡,睁大眼睛提防着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p> <p class="ql-block"> 【图13】急诊科前面的空地仍挤满了人,从市内汇聚的志愿者替代了接诊伤员的医务人员。临时搁置的候诊椅早被轻伤员挤满,手术后的伤员则由护士安置到救灾帐棚内,得到了妥善的照料。</p><p class="ql-block"> 北川的伤员还在源源不断地送来,临时清创缝合站内灯光雪亮,救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p> <p class="ql-block"> 【图14】 5月13日(星期二)</p><p class="ql-block"> 凌晨2:00,临时清创缝合站关闭,此前的10余小时已处置了近80名伤员。六位外科医师各自归队,此后送来的伤员由急诊医师分诊,重伤员由住院部收治,轻伤员直接在急诊外科处置。</p> <p class="ql-block"> 【图15】6:00过,天色渐明,大多数人一夜未眠。</p><p class="ql-block"> 雨还在下,从重灾区送来的伤员一车又一车,志愿者们在雨中搬运伤员,全身都湿透了。救护车奔波于北川和绵阳之间,喇叭嘶鸣、面目全非。从前方传回的消息是北川县城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1万多人被埋在废墟下面等待救援。看到一个个血肉模糊残缺不全的躯体,大家的心灵都被震撼了。风雨中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们几近疯狂,全然不顾疲劳和饥渴,任由血水和雨水打湿全身。</p> <p class="ql-block"> 【图16】第一个到达的志愿者是一位50余岁的老者,他向医院负责人表明自己是海军装备部退役军官,要求协助抢救伤员,得到允许后他立即投入到搬运伤员的行列中。没有人号召,医院所有工作人员都自动归队,无论是休假的、出差的。都在得到地震消息的第一时间回到医院参加抢救伤员的工作,连退休的老医生、老护士都在风雨中抬送伤员。</p> <p class="ql-block"> 【图17】“我是志愿者”,一位中年男子急切向医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报道。他说:“我是火车司机,能开汽车,能抬伤员。”</p><p class="ql-block"> “我是志愿者”,两个女青年急急向医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工作,“我们是护理专业在校生,能协助护理伤员。”</p> <p class="ql-block"> 【图18】更多的市民也加入进来成为志愿者。天刚亮,一群臂带红色志愿者标致的青年加入到搬运伤员的队伍中,其中甚至还有13、14岁的孩子,他们在人丛中传递急救物姿、抬运伤员,来回奔波,加快了医疗救治的进程。</p> <p class="ql-block"> 【图19】7:00,在昨天清创缝合站内建立了灾后重症监护室(ICU),6张监护病床一字排开,呼吸机、吸痰器、心电监护仪全部到位。1个小时之内,术后须特殊管理的伤员都得到了有效的救治。</p> <p class="ql-block"> 【图20】9:00,急诊科开始排查地震伤员,由急诊科主任、骨科专业医生联合对昨日送入医院需要立即手术的伤员进行甄别排查。</p> <p class="ql-block"> 【图21】10:00,因大量伤员无法安置,在急诊科右侧的停车场内搭建了约40平米的塑料雨棚,从针灸科调济的垫絮平铺成通铺,大约可以安置20余名伤员。</p> <p class="ql-block"> 【图22】临时ICU旁边的帐棚内躺着2个女孩,她们是北川县一中高三的学生,地震中她们的亲人均死亡或失综,现在连一个给她们送水的人都没有。她们从麻醉中醒过来后漠然面对屋顶,不哭、不说、也不吃,对医务人员和志愿者送来的牛奶、饼干和表达的关爱豪无表情。</p> <p class="ql-block"> 【图23】急诊科旁边的车棚内挤满了伤员,通铺中间并排躺着四个5、6岁的孩子,他们个个惊恐不安、瑟瑟发抖。照料她们的男子是其中一位的舅舅,据他说,四个孩子已成了孤儿,她们的亲人都在昨天的地震中丧生。</p> <p class="ql-block"> 【图24】21:00过,停车场塑料雨棚下的一位女性伤员发出尖声呼叫,值班人员急忙赶过去,当问明原因,才知道这位26岁的女青年来自魏城镇,地震时在慌乱中不顾一切从2楼跳下致右下肢股骨骨折。送来医院后经初步处理留观,她看见附近震落的砖块和瓦砾禁不住瑟瑟发抖,表现出极度的惊慌和焦虑。</p> <p class="ql-block"> 【图25】23:00以后,雨势较缓,术后监护的危重伤员增多,呼吸机明显吃紧,已经有2、3人使用简易呼吸机。考虑到明天可能会有大批的重伤员送来,为保证危重伤员的有效救治,经商议后征得院领导同意决定撤回外科大楼ICU室。同时将设在外科底楼的临时手术室相继撤回。</p> <p class="ql-block"> 【图26】 5月14日(星期三)</p><p class="ql-block"> 凌晨4:00,下了两天的雨终于停了。住院楼下的伤病员还在睡眠之中,但急诊科医务人员仍在通宵达旦接诊从灾区送来的伤员。</p> <p class="ql-block"> 【图27】4:20,两名青年妇女来到医院救灾指挥部,要求寻找地震中失散的3岁的儿子。这位自称北川县曲山小学教师的母亲大约30岁,从她叙述中,我们知道曲山小学共有1100多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将教学楼整体深埋地下,她在第二次地震时被掀至地表面才得以逃生。亲人们生死不明,但听人说曾看见她的儿子受伤后获救,于是她来到绵阳一家医院一家医院地寻找,至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但她始终没有丧失希望。</p> <p class="ql-block"> 【图28】8:00,ICU撤回后正常开展工作,手术室也于上午9:00开始了撤回后的第一台手术。</p><p class="ql-block"> 上午10:00,天又开始下雨,伤病员在泥泞中显得烦躁不安。看到1000多名伤病员在大雨中渡过了40多个小时,危重患者和老年患者越来越吃不消,院领导决定将全体伤病员撤回病房。撤退工作井然有序,外科各病区按重伤、重病先撤,轻伤、轻病后撤的顺序在12:00左右全部撤回。午后内科所有病员也按相应顺序陆续撤回。</p> <p class="ql-block"> 【图29】11:30,派往北川医疗救护队的李文军医生护送伤员回来,他讲述了这些天的见闻。5月12日医疗救护队到达北川后,驻扎在北川一中。那时地震刚刚发生,通迅中断、道路不通,由于余震不断,医护人员只得两人一组各自为战寻找伤员。北川中学共有两栋教学楼,前面的教学楼完全坍塌,后面的教学楼一、二层陷入地下,上面三层楼房倾斜重叠在垮塌的一、二楼上摇摇欲坠,有700-800学生都埋在废墟下面。12日晚北川下起了大雨,使本就艰难的救援工作雪上加霜。救援人员都没有雨具,在寒冷的夜风中淋湿了头发、浸透了衣服。</p> <p class="ql-block"> 【图30】13日下午,在后面教学楼二楼的废墟里,消防人员用生命探测仪发现了两个幸存者,医疗队员在没有头盔、没有防护手套和其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跟随消防战士爬到废墟下,看见一个男孩左腿被两面墙体死死夹住。离他2米远的地方一个女孩右腿被垮塌的横梁压住,丝豪动弹不得。救援人员尝试移动墙体或横梁,但根本无济于事。余震频频发生,瓦砾、砖石纷纷掉落,悬在所有人头上的废墟开始抖动。再不及时施救这两个孩子将失去存活的机会,医务人员思虑再三决定实施截肢手术。现场没有止痛药,只得在被压肢体的近心端用止血带结扎,在狭窄的空间内流着眼泪使用斧头和消防剪为两个孩子截下了他们各自的左右腿。</p> <p class="ql-block"> 【图31】15:30,在急诊科候诊室,一位叫李永金的敦实汉子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李永金今年35岁,1994年入伍,在云南武警部队服役。1996年复原后受聘于北川县人武部,负责民兵预备役人员的训练。5月12日午后他正在值班,地震发生时第一次冲击波将他卷入建筑废墟之下,四周一片漆黑,身体受到强烈的撞击。第二次地震波再将他掀到地表,他的右足受到严重挤压,完全丧失了抗争的能力。在被抛到地表的一刹那间,他看见妻子和刚满月的儿子被倒塌的墙体掩埋,眼睁睁地亲眼目睹妻儿丧生无力救援,喊嘶了嗓子,也无法使她们生还。几个小时后他被救出,听人说除妻儿丧生外,岳母也被倒塌的楼房深埋,只有岳父上街闲逛侥幸逃生。</p> <p class="ql-block"> 【图32】17:15,一名叫宋馨懿的3岁小女孩被紧急送往我院骨科接受治疗。小馨懿是在被废墟掩埋40余小时后救援出来的,地震发生的一刹那,小馨懿和她的父母同时被垮塌的房屋压在废墟下,巨大的横梁和钢筋水泥倾泻在馨懿父母的身上,使她们当既毙命。但生命终结之前,他们夫妻双双用自己的身体翼护了孩子,这个幼小的生命与死神抗争了40余个小时终于获救。</p> <p class="ql-block"> 【图33】在转送馨懿的途中,正在北川察看灾情的温家宝总理为其让路,一再叮瞩随行的医务人员要全力抢救。小馨懿入院后,医务人员发现她右大腿中段以下部位皮肤已经变黑,出现了严重的创伤性休克和挤压综合征。情况紧急,医务人员立即对她施行了截肢手术,将命悬一线的小馨懿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p> <p class="ql-block"> 【图34】5月15日(星期四)</p><p class="ql-block"> 地震发生后,外科底楼雨棚下安放了2张条桌,桌上紧急设置了1部外线电话,旁边临时堆放着一大堆方便面和矿泉水,院长们就在这里指挥全院的抗震救灾工作。5月13日以后,雨棚左侧的圆柱上贴满了密密麻麻打印的地震伤员的信息,从北川侥幸逃生的灾民簇拥在那里寻找自己的亲人,一双双焦灼的眼睛和疲惫的面容令人永生难忘。</p> <p class="ql-block"> 【图35】靠墙堆放着市民捐赠的物品,有矿泉水、方便面和衣物,但更多是绵絮。连续下了3天雨,伤病员又都在露天待过,铺的、盖的都被水浸透。5月14日医院向社会紧急求救,发出急需绵絮的信息。短短1天时间,市民踊跃捐赠,铺的、盖的垒成了一座小山,清点下来,足足有400多床。</p> <p class="ql-block"> 【图36】14日凌晨3点08分,家住石马坝的一对夫妇在自己家里煮了一锅稀饭,带着咸菜步行10多里地来到医院,表明要为地震伤员尽一点心意。同一天5点11分,欧家坝一对30岁左右的年青夫妇把家里仅存的30个鸡蛋、20盒牛奶送来,同时还送来1压力锅稀饭、8付碗筷。他们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就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 【图37】早上7点,一对夫妇带着两个8、9岁的孩子将50余件衣物、10双鞋子交给爱心捐助点。两个小捐助者听说北川曲山小学有4名小学生在地震中受伤并失去亲人,执意要去看望。当医务人员领着他们来到病房看到伤痕累累的同龄人,他们禁不住泪如泉涌,立即脱下身上的衣服为受伤的小朋友穿上,此情此景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上午10点过,一位妇女来到捐赠点,代83岁的父亲为地震伤员捐赠10元钱。</p> <p class="ql-block"> 【图38】11点20分,绵阳“翘脚牛肉”老板王泽芬一家人送来10件伊力牛奶、10件矿泉水,还用1个特大号的铝盆抬来近50余斤的熟鸡蛋,表示要为地震伤员们尽一点心。</p> <p class="ql-block"> 【图39】5月31日(星期六)</p><p class="ql-block"> 截止5月30日,全院已收治了258名地震伤员。</p><p class="ql-block"> 5月18日,卫生部抗震救灾前方综合协调组发出通知,要求灾区医疗机构“通过空运、陆运等方式把重伤员及时转运到周边地区医院,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p> <p class="ql-block"> 【图40】早在5月17日,四川省卫生厅《内部明电》要求为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将对地震伤员组织有序的转运。5月17日下午6:00,我院得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转运伤员至重庆的通知。当天晚上,各病区进行了转运前的动员,连夜赶写交接记录、编制转运名单,抽调30名医务人员跟车护送。</p> <p class="ql-block"> 【图41】贺晨曦是第一批转往重庆的伤员,死里逃生的母亲守候在她身旁。地震前贺晨曦是北川县农业发展银行的出纳,她的男友是成都一家网络公司的雇员。两人已相恋4、5年,准备今年8月结婚,新房就买在绵阳市花园小区,她心中有一个梦,想和爱人拥有一个温馨的家。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地震把她和两个同事埋在废墟下,一道横梁压在她右腿上。</p> <p class="ql-block"> 【图42】铺天盖地的灰尘复盖了她的双眼,她嗓子嘶哑,眼前一片漆黑。在被困的4天4夜,恐惧和伤痛袭扰着她,两名同伴相继离去,让她有了绝望感。5月15日,农发行相关人员来到北川县农发行的废墟前,发觉地下隐约的声音,他们立即将情况通报给了失综人员的家属。贺晨曦的家人于16日清晨8时30分在废墟上与她对上了话,确认她生命尚存,这让大家兴奋不已。</p> <p class="ql-block"> 【图43】得到救援信息的无锡消防支队战士迅速赶到坍塌的楼房施救。发现二楼营业厅被压扁不到半米的空间里,一个微弱的女声从废墟中传出。战士们用电动切割机切出一个狭小的通道,一个小个子战士冒着生命危险钻了进去,用手一点点抠出阻挡通道的障碍物。2个小时后战士们拖出了一具遇难者的遗体,看到一扇防盗门为贺晨曦提供了避难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 【图44】当晚22时15分,贺晨曦在被埋104小时后成功获救。经医生检查她的伤势严重,右腿可能不保。贺晨曦的爱人在她获救后参加了成都志愿者的队伍,这个勇敢的男孩在电视上向全国人民保证,无论贺晨曦的伤情如何他都将娶她为妻,一生一世珍爱她,与她白头偕老。</p> <p class="ql-block"> 【图45】5月18日上午10:00,在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安排下,我院33名地震伤员首批向重庆转运。全市42辆救护车和大巴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向重庆进发,一路上警车开道、警灯闪烁。伤员们满怀着希望、憧憬着未来走上了新的人生历程。</p> <p class="ql-block"> 【图46】5月20日,我院第二批47名伤员经铁路转运至西安。</p> <p class="ql-block"> 【图47】5月22日,我院第三批72名伤员航运至广西南宁。在72名伤员中有两个来自北川中学的女孩,一个叫董霞,一个叫熊凤鸣。她两同岁,又是同班同学。地震发生的一刹那间,她两同时被埋在废墟下,48小时后董霞被重庆消防队员救出。过了10个小时熊凤鸣被大连消防队员救出。</p> <p class="ql-block"> 【图48】两个女孩被紧急送往我院骨科,董霞伤在左上肢和右下肢,熊凤鸣伤在右下肢,都是严重的挤压伤。入院时两人都处于休克状态,尿少且呈茶褐色,血肌酐和尿素氮都增高,出现高钾血症。董霞受伤的肢体青紫、肿胀。熊凤鸣右下肢感觉减退、远端脉博消失。这都是典型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医生在麻醉下迅速为伤肢切开减压,终于保住了她们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图49】5月23日我院第四批44名伤员经铁路向武汉转运。</p> <p class="ql-block"> 【图50】5月24日我院第五批46名伤员经铁路转运至汉口。</p> <p class="ql-block"> 【图51】5月26日至30日,我院先后向华西医院和省人民医院转运23名伤员。</p> <p class="ql-block"> 【图52】5月31日,3岁小女孩宋馨懿接受截肢术后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在一个简短的交接仪式后,小馨懿将由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接往江苏继续接受康复治疗。</p><p class="ql-block"> (2008年5月31日完稿,字数:682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