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代第一名校</p><p class="ql-block">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的白鹿洞书院,是四大书院之首。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是中国第一间完备的书院, 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白鹿洞书院于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远在唐朝,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就曾隐居在星子颜家山,他的后裔颜翊率子弟30余人前往白鹿洞治学授经于此,现在生活在村里的颜姓人家就是其后代。沿着颜家垄旁的那条小溪便可直通谷底。谷底有一座名为“后屏山”的山,与五老峰相对而望。而这两座山汇聚成的山谷就是白鹿洞书院所在之地。</p> <p class="ql-block">颜 翊</p><p class="ql-block">颜翊,字禾川,号群山,别号木石主人。性格好静,仁善信,以孝友闻名四方。笃以儒学,尤精词翰,严于礼法。举进士第,初仕襄阳主薄,晋升巴县令,迁宝宁峰太守。五代时,授台州招讨使,后归永新讲学,主白鹿院事。生于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后晋高祖统一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卒,享年六十六岁。宋晦庵先生朱熹在颜氏家谱序文中曰:“及葬之日,远方吊者以千计,服缞绖徒跣者百余人。时议谓泉下得其仁人。观孟宾于题颜处士二十绝可见之矣。”</p> <p class="ql-block"> 白鹿洞书院历届主办人(部分)</p> <p class="ql-block"> 《白鹿洞书院》</p><p class="ql-block"> 颜氏翊公后裔挥不去的情怀!</p><p class="ql-block">惜叹历史沧桑,曾经王朝时代<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央级书院</span>堪比今日清华北大,历经晚清、民国变迁,乃至今日,淡出华夏最高学府痕迹,静佇在一片水碧山秀丛野中……</p><p class="ql-block">南唐时颜真卿第五世孙颜翊率弟子开创白鹿洞授学传经,且后世更有大量颜氏子弟陆续求学于此,为朱子集儒治学奠定厚实贤材人文旺地。声声叹息,《白鹿洞书院》如今仅成华夏文史教坛一个惋叹回忆!</p><p class="ql-block">1、唐贞元年间820年左右,李渤隐居白鹿洞自己读书,后任江州(今九江)刺史,官运亨通,文字风雅,至今传颂。此时白鹿洞还只能算私人会所。</p><p class="ql-block">2、五代之初930年左右,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之裔孙颜翊率子弟30余人授经庐山白鹿洞(此为颜氏族谱亦有记载),是为白鹿洞办学之始。李渤100年后的白鹿洞,此时有了书院的雏形。</p><p class="ql-block">3、南唐940年,国家在白鹿洞置田建学,朝廷国子监九经教授李善道,被皇上任命为洞主,可以说是白鹿洞书院历史上第一任山长。</p><p class="ql-block">李山长与颜翊同事教授,十分钦佩颜翊学识,后与颜翊结为儿女亲家,将其女儿嫁与颜翊次子颜兴。后世动荡,颜兴携妻儿子女定居吉安中部地区,濒临赣江水路的历史商贸物流重镇值夏古镇,从此,开枝散叶,繁衍生息。之后,吉安中北路片的泰和、安福、吉水、永丰一带的颜氏,基本均发祥于值夏。</p><p class="ql-block">4、宋代“书院”一说盛行,直至北宋1180年左右,名人大家朱熹的出现,陆九渊等官学的讲学,丰富并奠定了白鹿洞书院的基础。</p><p class="ql-block">5、元未战乱,民不聊生,书院潇条,无名人问津近100年。</p><p class="ql-block">6、明、清又复盛学,国人尊师敬教,将“天地君亲师”立牌位于各家堂上。</p><p class="ql-block">7、今时,白鹿洞书院巳形成了集旅游观光、文物管理、学术科研、文化交流、园林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是一个五A级的旅游景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