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增书会士的集邮人生(1)

蚁健

<p class="ql-block">  常增书会士的集邮人生(1)</p><p class="ql-block">——庆贺全国集邮联会士常增书先生九秩华诞暨集邮75周年</p><p class="ql-block"> ◎ 蚁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秩华诞 福寿康宁</p><p class="ql-block">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长者风范,世人所钦。2023年6月14日是中国著名资深集邮家、广州市集邮协会创会人和首任会长、广东省集邮协会创会人和首任会长、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二、三、四、五、六届副会长、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首批会士常增书先生九秩华诞暨集邮75周年。</p><p class="ql-block">值此良辰吉日,海内邮坛,同喜同庆。我们亚洲邮学会王剑智会长、邮文联谊会何辉庆会长、中国香港特区邮学会纪觉英会长、澳门集邮协会前会长姚鸿光先生、英国“集邮博物馆”网站张华东会士、沙鱼涌邮史俱乐部蚁健暨全体同仁,国内外两岸四地六家集邮组织,联合为常增书会士举办贺寿庆祝活动。祝福常增书会士生日快乐,吉祥如意,并与海内外各地集邮人士,共同分享常增书会士的寿诞欢乐时光和辉煌的集邮人生(图1)。</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1:2022年常增书会士拍摄于澳洲悉尼家中集邮书房(本照片由彭鸣先生拍摄提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常增书会士1933年6月14日(农历五月廿二日)出生于河北平山县。1947年14岁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久之后他在书写第一封家信时,第一次看到印有毛主席像的解放区邮票,因此而喜欢上邮票,后于1948年正式开始集邮。从此走上集邮之路,之后无论是在青年时期,还是在参加工作的过程中,以及在离休之后的颐养天年岁月里,都从未停止过集邮这项雅好,实属不易和难能可贵。可以说,集邮始终倍伴他走过人生的各个历史阶段,成为他生命的依托和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更是他除了工作以外的实现人生价值之第二片天地。</p><p class="ql-block">1949年8月,常增书会士随军南下广东,转业之后长期居住在广州,并在广东省外贸部门任职从事外事工作,同时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广州当地的集邮活动。由此,也开启他在集邮领域中的大显身手和取得丰厚硕果,并为中国集邮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弹指之间,常增书会士已经在集邮的道路上走过七十五个春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个人邮展 载入史志</p><p class="ql-block">常增书会士是广州解放后集邮活动的重要推动者和集邮组织的主要创建者,他为广州乃至广东集邮界所做出的优异成绩和卓越贡献,是有目共睹和在集邮界广为流传。可以说,他是谱写广东集邮辉煌的主要人物之一,在他的身上几乎凝聚着一部广东集邮史,是一位倍受公认的在广东集邮发展历程中不可欠缺的重要人物。并且,他早年为广东集邮界所构建的集邮模式和功能以及影响力,一直延续到现在还在不断地产生效益和发挥着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曙光乍现,初显身手。1959年冬,常增书便在广州西区工人俱乐部举办了他的个人邮展,展岀了他收藏的珍贵解放区邮票和新中国时期所发行的邮票,并引起轰动,观者如云,令人嘱目。这是广州解放后举办的第一次个人邮展,是一次开集邮风气之先河的个人邮展,也是新中国较早举办的个人邮展。此举亦足见当时他的邮票和邮品收藏,已经具备相当的质量档次和数量规模,更反映了他对集邮这项爱好的认知和对开展集邮活动的热情,以及乐于将收藏邮品与大家分享和敢为人先之魄力。</p><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个人邮展,常增书的大名响誉广州集邮界,也使他更加广泛地结交到广州集邮界和邮政领域的诸位前辈们。从此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集邮挚友,经常定期聚会,探讨邮票研究,交流集邮经验,共商发展集邮事业,遂成集邮组织雏形,并携手为广东开创岀一片辉煌的集邮天地。</p><p class="ql-block">同时,这次个人邮展还引发人们对集邮产生兴趣,并吸引和带动广州不少人参与邮票收集,扩大了广州及周边地区的集邮队伍。在当今的广东集邮家之中,就有不少是当年参观了常增书的个人邮展之后,才开始走上集邮收藏的道路,并为广东的集邮事业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而常增书当年举办的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个人邮展,不仅在广东省邮电管理局和广东省集邮协会联合编纂岀版的《广东集邮志》中予以记载,还收录在该书的“大事记”之中。并且,还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广州集邮活动的第一条大事记,是谱写建国后广州集邮史的开端,意义非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集邮小组 非同寻常</p><p class="ql-block">创建组织,发展集邮。早在1963年初,常增书便联络广州多位集邮人士,经向广州市人民委员会申请,后经委员会批准并责成广州市总工会研究之后,于3月3日成立了“广州市职工业余集邮小组”筹备组。还于当月出版《集邮简讯》邮报,传播邮票资讯和集邮知识,系新中国较早创办的地方性集邮组织刊物,并且影响一时。后至当年10月1日,正式批准并改名成立为“广州市工人文化宫职工业余集邮小组”,简称“集邮小组”(图2)。该集邮小组由常增书担任组长,李钰梨、徐峰、李党担任副组长。这是广州解放后由政府部门正式批准成立的第一个集邮组织,意义深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2:1963年常增书成立的“广州市工人文化宫职工业余集邮小组”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自集邮小组成立以后,每周固定组织开展集邮活动一次,内容有:集邮讲座、邮文交流、邮票讨论、欣赏邮票、交换邮票等,还在每逢国家重大节日时举办邮票展览。</p><p class="ql-block">在集邮小组成立后的1963年7月1日至1965年10月1日两年多之时间里,便分别在广州工人文化宫、文化公园、越秀区文化馆、东山区文化馆和广东省博物馆,举办了多达9次的邮票展览,邮展主题涉及建军、建党、建国、伟大领袖、伟大成就、伟大祖国、爱国教育、红五月和新中国邮票等等。</p><p class="ql-block">其中1965年2月2日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主题为“新中国邮票展览”,是集邮小组和广州邮票分公司、广东省博物馆联合主办。1965年10月1日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的主题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邮展”,则是集邮小组和广州集邮分公司联合主办。而这9次邮票展览,其展品主要是由集邮小组的组员提供,部分是由广州邮票分公司(广州市集邮分公司)协助提供。</p><p class="ql-block">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其中1964年10月1日在广州工人文化宫举办的主题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暨辉煌15年邮展”,还首次由广州邮政局刻制启用纪念邮戳一枚,供集邮爱好者加盖使用。这是广州解放后由中国人民邮政启用的第一枚有关邮票展览题材的纪念邮戳,也是广东纪念邮戳中的罕品,收集难度极高,其意义和收藏价值甚高。</p> <p class="ql-block">自从集邮小组成立以来,在组长常增书的组织下,除了每周的固定聚会交流,以及小组举办的各种有益集邮活动和邮票展览,极大地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和活跃广州地区的集邮氛围。也使得更多的人加入到集邮小组中来,最多时该小组的组员达到200多人,在当时的广东乃至全国都颇具规模和影响力。且当时集邮小组的许多组员,除了在小组创办的《集邮简讯》中发表集邮文章之外,还经常在各省的集邮刊物和全国发行的国家级《集邮》杂志上发表文章,探讨交流集邮经验,介绍香港、澳门地区和外国邮票资讯,发布邮票和邮政历史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了一批有价值的高质量集邮文章。</p> <p class="ql-block">并且,集邮小组的集邮活动范围,还发展到越秀区文化馆、海珠区广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以及附近的多所中小学校,波及各个社会阶层和中小学生,以集邮的方式带动精神文明建设,受到政府部门和文化单位的肯定和表彰。</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集邮小组还配合广州市集邮分公司举办新中国邮票评选活动,成为该次邮票评选活动的中坚力量。</p><p class="ql-block">在1964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当天,邮电部邮票发行局局长兼中国集邮公司经理王安国,应组长常增书之邀请岀席参加了集邮小组在越秀区文化馆举办的主题为“红五月邮票展览”,在听取常增书的汇报和参观邮展之后,王安国对集邮小组自成立以来所做出的成绩和举办的邮票展览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集邮小组继续努力和多发展群众性的集邮活动,为集邮活动的开展和壮大做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不料在此后不久,由于社会氛围的原因,全国各地集邮停滞,集邮小组也被解散停止活动。</p><p class="ql-block">但是,虽然“广州市工人文化宫职工业余集邮小组”存在的时间仅有短短的三年,但该集邮小组在组长常增书和诸多组员的共同努力下,为广州的集邮事业做出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成绩和贡献,也为后来的广州集邮组织之重新创建,累积了宝贵的丰厚经验和大量的人才储备。其作用非同寻常,其意义非同凡响。</p><p class="ql-block">(待续)</p><p class="ql-block">注:本文3万字,系特供《江西集邮》杂志独家专稿,谢绝转载刊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