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研修 思政先行

张卫明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在大庆市教师发展学院德育教研部的精心组织下,全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德育专题会议于云端拉开序幕。会议由德育教研部张海霞老师主持,会议内容围绕课程思政为主线徐徐展开。董再思校长做专题分享,德育教研部陈主任做重要讲话,张卫明班主任工作室全体成员悉数出席听会。</p> <p class="ql-block">  如何将课程思政落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一直带给我们很多积极的思考。基于此,张卫明工作室以此次集中研修为契机,以课程思政如何更好的扎实落靠为目标,展开积极学习与研讨。我们研讨的问题主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为何课程思政?</b></p><p class="ql-block">1、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学深悟透做实。</p><p class="ql-block">2、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形成“一”“二”“三”的认识。</p><p class="ql-block">3、教育的目标要把立德树人贯彻始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第一位的;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何谓课程思政?</b></p><p class="ql-block">1、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p><p class="ql-block">2、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是: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所有课堂都是育人主渠道。</p><p class="ql-block">3、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的课程群,不是现有的课程要增加学时、学分,不是专业课“思政化”。</p><p class="ql-block">4、课程思政明确了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要求更明确,行为更规范。</p><p class="ql-block">5、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所有课程的要求。意味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从思政课延伸扩展为全部课程,意味着所有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叠加起来就形成了育人主渠道的作用。教师的课堂育人不再是个体行为了,是有组织的行为,要求更明确, 行为更规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怎么课程思政?</b></p><p class="ql-block">1、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性举措、全方位行动、持续性推进。</p><p class="ql-block">2、练好课程思政的三项基本功,即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教育者先受教育。</p><p class="ql-block">3、课程思政具有双重属性。既要体现专业对所培养人才核心素养的共性要求,即规定性;又体现课程思政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教师自主性。</p><p class="ql-block">4、逻辑上应该是专业思政建设(包含有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在实际操作上是从课程思政建设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  学生培养的最终目标指向,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教育者的共同的责任。课程思政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工作。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一直在上下求索,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