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基光先生艺术年表谈起

大美中原

<p class="ql-block">本文从《马基光画集》“马基光先生艺术年表”谈起,从一位艺术大师几个历史节点展开考据,看其艺术成就高度及在当年中国画坛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马基光(1015-1979),祖籍南京。1933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高中部,11936年升入杭州艺专大学部绘画系。当时的校长是林风眠大师,在校期间受教于潘天寿、李苦禅、吴大羽等诸位大师。</p> <p class="ql-block">中国美协理事、中央美院殷双喜教授在《马基光画集》,有一段话---1937年还是艺专学生的马基光创作了第一幅版画作品《打回老家去》,由此,马基光与中国第一代版画艺术家江丰(注一)、胡一川(注二)等人,通过现代木刻进入到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进程中。江丰是中央美院院长中国美协主席,胡一川是广州美院院长。殷双喜教授出此评价有着大量依据。</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马基光先生在建国前期,主要工作经历在西北地区,1945年曾赴敦煌考察途径兰州结识潘絜兹先生并畅谈艺事,此间创作了不少反应西北生活的风俗画和工笔鞍马人物。1946年结识魏紫熙和黄胄,大家彼此志趣相投,一起切磋技艺并成为挚友。1947年经谢瑞阶介绍到省立女子师范任教。赵望云先生来开封举办画展,为看他的西北写生专门登门拜访,一起畅谈艺事。1948年潘絜兹来开封举办画展,马基光与潘絜兹、谢瑞阶、刘延涛合作《秋江牧马图》。还到苏州拜会张大千先生,观画论画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以上经历,在马基光1950年代中期写的自传,生前与儿子原河南大学教授马岭先生的交谈中也有多次提到,魏紫熙、黄胄自传也有提到这些历史资料。马岭教授反复交待笔者写历史一定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尊重历史,画集当中历史年表他反复考证,因为人已离世很多事件经过了反复考证。也非常感谢他对笔者前期的所做工作予以充分肯定。</p> <p class="ql-block">以下几幅图片是马基光大师西北写生稿</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马基光担任了河南省美术领导工作。1949年经苏金伞先生(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五四以来中国最杰出诗人)推荐,到河南省省文联筹委会工作,担任河南省文联创作研究部主任,美术组长。1950年受领导委托,到开封书店街“景星楼”主持了省美术工作者建国后的首次聚会。谢瑞阶、叶桐轩、郭述文等20余人参加。</p> <p class="ql-block">1950年代初,马基光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新年画创作,殷双喜认为其创作的年画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这批年画已经成为建国初期河南美术史上不可多得的代表性作品,值得深入研究。</p> <p class="ql-block">1954年经老同学王朝闻(注三)推荐,拟将其调入《美术》杂志工作,介绍与华君武会面,后因河南方面回绝未果。同年组织举办了“河南省第一届美展”。</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59年在郑州艺术学院任教期间带领师生到南召县鸭河口水库参加劳动并写生,与叶桐轩先生合作《参观鸭河口水库》。1960年带领郑州艺术学院实习工作队赴遂平嵖岈山写生,由他主笔,师生集团创作了山水长卷《嵖岈山人民公社全景图》。同年与学院师生共同接待了傅抱石带队的江苏省国画院西部写生团,与老友魏紫熙相会,结识了傅抱石、钱松嵒、宋文治等画家。</p> <p class="ql-block">1965年马基光先生创作工笔画《向艺人请教》与《喜悦》一同入选全国美展。参加了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美化布置创作任务。</p> <p class="ql-block">1972年同贺志伊先生一起为开封大众影院绘制巨幅国画《挺然屹立傲苍穹》和开封名胜古迹组画。</p> <p class="ql-block">马基光先生1979年5月21日因病去世。河南大学艺术系会议厅举行了隆重追悼大会,河南省委副书记及省市各级领导送了花圈。</p> <p class="ql-block">1983年马基光先生作品《马》《雀跃图》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包括笔者以前也不知道这是一件很大的荣誉。1983年时任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的刘岘先生到开封及河南大学征集馆藏作品,笔者父亲陈良才有两幅作品也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罗镜泉老师有一幅作品也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罗镜泉老师谈起此事非常激动认为当时是很大的荣誉。马基光老先生当时虽然已经去世,但刘岘先生与马基光建国前期早已经是好友对马基光先生木刻作品非常赞叹了解,后来马基光儿子马岭教授回忆,当时遗物木刻几幅很珍贵,被征集的是国画作品,前几年那批家中所存木刻最终捐献给了河南美术馆。被征集的还有刘铁华老先生的七幅木刻作品。</p> <p class="ql-block">谢冰毅先生2004年在《中原风--河南山水画名家作品展》序言有言:"近百年来,中原画家上承宋元之余绪,开时风之先河,代不乏人,叶桐轩、贺志伊、马基光、谢瑞阶诸大师先踵于前…时代的烙印深深地印在这些画作上面,古人称杜工部诗为诗史,这些前辈的画作称为"画史"也不为过!"</p> 河南书画院院长李明先生在《叶桐轩花鸟图谱》序言一文中对叶(桐轩)及贺马等先生也给予极高评价:"以叶先生当时创作实力,包括同时代河南大学美术系教师贺志伊、马基光等,与当时全国的花鸟画大家李苦禅、王雪涛、孙其峰等相比也毫不逊色,可以说,那一时期的河南花鸟画坛是一座高峰。可惜的是,包括叶先生在内的几位花鸟画大家过早过世,使河南美术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p class="ql-block">笔者从今年6月底发文《一代宗师马基光--新中国河南美术事业奠基人》大师系列文章起,至今发文已有9篇。本篇是第10篇。其中四位老先生中谢瑞阶大师在介绍家父陈良才文章中已有反复多次的介绍,谢老先生因其黄河巨作陈列于人民大会堂的《大河上下 浩浩长春》早已成为中国山水画的里程碑。其余三位大师与其相比知名度有所不同,但很多读者看过笔者整理的其余三位老先生的文章后,深感认同---他们四位老先生代表了河南美术界一个整体性的艺术高度。作为新中国河南美术奠基人,他们四位当年的艺术成就不仅是河南美术界放在全国也几乎是一个天花板级的存在。家父来河南遇到的第一位伯乐或恩人就是谢瑞阶老先生,当年他曾推荐家父创作《黄河两岸金稻香》并补背景“黄河两岸”,参加了1965年第四届全国美展。同年经官方委派,有幸与同学罗镜泉等人一道,随同谢瑞阶、马基光、贺志伊、叶桐轩等大师共同参加了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的美化设计工作,家父陈良才创作的是巨幅国画《留庄民兵营》。</p> <p class="ql-block">前面有关介绍贺志伊大师的文章有几件历史档案众多读者与笔者发出共鸣,称其“宗师”当之无愧:</p><p class="ql-block">一)北平名校毕业,师从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等大师。二)与赵望云等共同开创长安画派,长安画派领军人物之一,建国后在西安文联和美协担任委员及执行理事重要职务。</p><p class="ql-block">三)来到河南后参加了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的创作布置工作创作多幅国画,曾登上天安门城楼国庆观礼台,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获得极高荣誉。</p><p class="ql-block">四)为中州宾馆、郑州火车站贵宾厅等很多河南省重要机构创作布置巨幅国画,参加了全国美展等。</p> 本文创作不易,感谢写作期间得到马岭老师提供诸多宝贵信息,收藏家张国兴先生也多次提出宝贵意见。 <p class="ql-block"><br></p> 以下几幅作品为叶桐轩大师作品 注一,江丰(1910年—1982年)祖籍上海。1931年参加上海左翼美术活动,参加鲁迅举办的木刻讲习所。1938年赴延安,1949年当选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席,1951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1957年出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注二,胡一川,现代版画家、美术教育家。生于1910年,福建永定人。1929年考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1937年赴延安。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院教授、广州美院院长。 注三,王朝闻(1909-2004),在延安期间曾创作大型毛泽东浮雕像,被成为解放区美术作品代表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院教务长、《美术》杂志主编、中国美协副主席。1988年离休后主持《中国美术史》编纂工作。看过下面这两幅就是他创作的封面的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