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之夏

泉水叮咚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有“冰城”、“天鹅巢下的明珠”、“丁香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文化之都”、“音乐之都”、“冰城避暑之都”等称号。</p> <p class="ql-block">  夏天,也许是哈尔滨市民普遍喜欢随处可见的市花 丁香。</p> <p class="ql-block">  市树 榆树。</p> <p class="ql-block">  中东铁路哈尔滨松花江桥1901年建成通车,从此,哈尔滨从几个零星小渔村,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东西风交融的大都市。</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市这个名字来自俄语。哈尔滨地区在中东铁路修筑以前,按照旧志中所记载的那样,只是“松花江畔三五渔人,舟子萃居一处,不过为萧瑟寒村而已”,渔村且多散布于现今哈尔滨市区的近远郊。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筑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大批俄国侨民陆续来到哈尔滨定居,曾一度达到25万之多,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他们的到来使哈尔滨迅速完成了由小渔村到现代大城市的过渡,无论经济、文化,还是城市的建设都得以迅猛发展,哈尔滨“东方莫斯科”的美誉也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  我认识哈尔滨源于一首歌 太阳岛上,一部评书 夜幕下的哈尔滨。1985年8月,在吉林长春十余天的我,当时盘算4小时火车车程到太阳岛上,当年长春正值雨水下个不停,据说哈尔滨有洪灾,转身回南方,这个转身就38年。</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松花江畔,江风拂面,气候凉爽。踏进太阳岛,赵朴初题写的“太阳岛”三个虬劲大字的气象石,已成为太阳岛标志性景观之一,每一位游人来到太阳岛必会在此拍照留念。那记忆深处留存的那首经久不衰的《太阳岛上》的优美音符从脑海迸发。</p> <p class="ql-block">  此次哈尔滨之行,让我深刻记忆这座冰城之夏。</p> <p class="ql-block">  1. 劳模精神。鼓励着千千万万新中国的建设者。</p> <p class="ql-block">  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p><p class="ql-block"> 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p><p class="ql-block"> 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没油是最大的矛盾。</p><p class="ql-block">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p> <p class="ql-block">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到北方城市哈尔滨,有机会到大庆市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一路细致参观,一路心潮澎湃,“零距离"接触铁人,从“铁人精神"吸取精神食粮,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抱着这样一种心态全程细致参观,全程倍受教育鼓舞,全程心灵得到升华。</p><p class="ql-block"> 在参观中了解到,当年美国记者斯诺来华访问,毛主席接见他时,斯诺问:“对当前反华大合唱,你有什么要告诉世界的?"毛主席说:“我们先不说什么,东北新开的大油田一个钻井工人说: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可不得了,我们一发言,世界有人就受不了。"</p><p class="ql-block"> 铁人王进喜是吃苦耐劳、敢打硬战的实干家,更是把冲天革命干劲和严格科学态度相结合的典范,他尊重知识,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取得一系列技术革新,推动钻井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发展,为油田事业奉献了短暂的一生。一个光辉铁人走了,若干个铁人后来继上,铁人精神永存。</p> <p class="ql-block">  国家一级文物。铁人用过的摩托车 小黑兔。</p> <p class="ql-block">  2.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以沉痛的心情走进哈尔滨“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进入陈列馆,放眼望去,弥漫着死亡和恐怖的气息,带着对受害者的默哀,跟着解说员的步伐,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黑暗时期,似乎一幕幕历史浮现在眼前……时钟拨回到上世纪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悍然发动武装侵华的“九一八事变",随后,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为主的日本细菌战部队公然违反《日内瓦议定书》等国际法,在中国及东南亚开展人体细菌实验、研制细菌武器并多次实施细菌战,给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犯下了史无前例的反人类罪行!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七三一部队用中国、苏联、朝鲜等国健康人进行数十种人体实验,专门建有人体实验中心一一四方楼,以及冻伤实验室、毒气实验室和野外实验场等。 </p><p class="ql-block">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是人类痛苦的历史见证,是残酷的战争留下的特殊记忆。 </p><p class="ql-block"> 踏着沉重的步伐,行走在历史的长廊中,那一幕幕令人愤怒与伤感的画面一一浮现于眼前,不能想象在日本铁蹄的践踏下,中国广大人民遭受了多么大的苦楚与屈辱,但能够体会出那一份令人灵魂为之震颤的反抗的力量——抗日力量。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p> <p class="ql-block">  侵华日军妄想取得战争的胜利,不择手段,进行反人类的细菌人体试验,实施灭绝人性的细菌战。</p> <p class="ql-block">3. 异国风情。百年建筑再现 ,经典艺术共享。 </p><p class="ql-block"> 初到坐落在哈尔滨近郊阿什河畔中俄文化交流基地的伏尔加庄园,给人一种浓浓的异国风情,复建的圣尼古拉教堂承载着老哈尔滨人的记忆;彼得洛夫艺术宫、普希金展览馆提供了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是俄罗斯文化与哈尔滨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完美交融。30多座经典的俄式建筑,将城市历史与文脉、湿地美景与经典建筑、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庄园在各个建筑的内部墙面上布置了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情的城旗城徽、田园风光油画、俄罗斯乡村风情挂毯等。在文化建设上庄园将哈尔滨的欧陆文化和异域风情演绎到了极致,不仅让人回忆起历史。 在伏特加展览馆里,我进一步了解了俄罗斯伏特加酒的文化,俄罗斯著名文学家《战争与和平》、《安娜.卡立尼娜》作者列夫. 托尔斯泰,在其作品中大量的描述伏特加酒对俄罗斯人民的影响。 </p> <p class="ql-block">  俄罗斯的酒文化。成于酒,败于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随军教堂,1932年9月重建,11月建成,建成后的索菲亚教堂为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建筑面积960平方米,墙面为青水红砖,外观由巨大的“洋葱头"式穹项统领,4个大小不同的帐篷顶,整体主次分明,形体错落有致。 </p> <p class="ql-block">  4. 科普教育基地。到东北虎林园,人装在车笼子里被虎狮围观。</p> <p class="ql-block">  东北虎林园坐落在松花江北岸,占地面积144万平方米,拥有700多只人工饲养繁育的纯种东北虎。自1996年对外开放以来,东北虎林园以它浓厚的野趣和迷人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的游人慕名而来,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25万人次以上。 </p><p class="ql-block"> 东北虎林园具有科普教育功能的科普陈列馆和供游客参观观赏的野化驯养区、成虎区、育成虎区、种虎区、狮虎区、非洲狮区、虎王区、幼虎区、步行区和观虎台等11处参观景点,可观赏纯种东北虎100只以上,白虎、雪虎、白狮、狮虎兽、黑色美洲虎、非洲狮等游完全程需要1个小时左右。除步行区和观虎台之外,其余景点需要坐在车内去寻觅虎踪。</p><p class="ql-block"> 东北虎林园是世界上最大的东北虎饲养和繁育基地、国家东北虎种源繁育基地、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p> <p class="ql-block">  5. 中西文化交融之城 哈尔滨。</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曾被胡适先生誉为“中西文化的临界点”,也是朱自清笔下的“能受着多少异域的风味而不感觉到窒息”的欧陆之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俄罗斯、以色列等40多个国家的几十万侨民先后来到这片土地,这些侨民曾一度占俱哈尔滨民众的一半,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让这里成为一座有着异域风情的开放城市。</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2000年前的旧石器时期,长期以来,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并没有给地处祖国边疆的哈尔滨太多的笔墨,直至辽金以后,哈尔滨才开始成为中国历史一个重要的注脚。作为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哈尔滨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近代以来,哈尔滨的历史尤其活跃,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哈尔滨开始繁荣,初具近代城市的雏形。</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哈尔滨,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大城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是黑龙江省省会,也是东北部最大的城市,全市面积53068平方公里,人口954.3万,其中市区人口384万,是全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