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水的美篇

蓝天碧水

<p class="ql-block"><b>逐渐消失的用具——扁担、杵子</b></p> <p class="ql-block">  三元地处闽西北山区,群山环绕,崇山峻岭。过去交通不便。无论是上山砍柴、挖笋、收割农作物,都是用人工挑运回家。挑担子用扁担,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有一种辅助用具叫杵子(抵仔),已鲜为人知了。</p><p class="ql-block"> 扁担竹扁担和木扁担,挑重担时一般都要用木扁担,木扁担的材质要求高,既要弹性好、韧度强、承重能力大。木扁担刨成扁弧形,中间略宽于两端,宽约1.5寸、厚2.5厘米、长1.3米两端各嵌入两颗挂牙,用于挑担子時防滑及扣挂环。一根木扁担能承受300斤重量。</p> <p class="ql-block">  杵子由硬木做成,长约1.3-1.4米,粗如锄头柄、圆柱形,头部稍大于尾端,头部顶端削成圆弧状凹槽,便于休息或换肩时支撑扁担。距头部约一寸至四寸处削成三角契形状,上端略深、下端与杵子齐平,用于挑担时,另一肩辅助横撑扁担。在距杵子顶下约50厘米处有一杵叉,长短、大水如中子,用于休息或换肩时勾连挂住扁担前端的环条(藤条圈、绳索、铁线环),扁担、杵子、环条三者构成三角稳定形。挑挡子时借助于杵子,可以起到平衡双肩力量、减少起肩时耗力、也便于休息时离开担子,如到树阴处休息、喝山泉水等作用。</p> <p class="ql-block">  杵子的用法是把杵子的三角契横放在挑担子的另一个肩膀后面的扁担下面。比如一般人是右肩挑担子时,杵子扁担在放在左肩上,三角契口横撑扁担下面,走路右手扶扁担,左手压住杵子,形如杠杆分担右肩的受力。此外,杵子还有以下几个妙用。</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分担受力肩膀的压力,保持左右平衡,如果没有杵子,只能一只肩膀受力,要换肩时更吃力。对于过去挑担子、走远路的人来说是吃不消的。而使用杵子,换肩方便,只要在换肩时用杵子提供临时的支撑。因为单肩受力时间长了都吃不消,需要不定时的换肩,换肩时只要用杵叉扣住挂在扁担挂牙上的条环,杵子临时支撑扁担,即可以换肩。</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挑担子中间休息时的支撑工具。休息时杵子支撑扁担、杵子叉扣住扁担的挂牙上扣住的环条,形成三角稳定形,斜靠在山壁上。这个时候人就可以腾出肩膀和手来休息,比如喝泉水、吃点心、到树阴下休息等。</p> <p class="ql-block">  第三借助于杵子可省力。挑过担子的人都知道,当把担子从地上挑起时是最吃力的,从力学来说,垂直提高物体所费的力是平行移动的十倍。起肩时,因为人要蹲下、肩挑重物,瞬间垂直立起来。如果提高50厘米,相当于瞬间挑担行走5米,就要耗力。我们经常看到挑重担起肩时,往往需要人帮忙,正因为起肩时是最吃力的。而使用杵子,在远距离的挑担路途中,因不要重复起肩,就能省去很多力。</p><p class="ql-block"> 再者,杵子可以当撑棍用。三元山多,无论是上山砍柴还是上山挖笋,都必须挑担子上下坡,而且有的坡度很陡,有的是用锄头挖的土台阶,宽度不足鞋长。上坡时可手持撑棍助力,分散腿部的力量,下坡时手持撑棍防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笔者在少年时期就上山砍柴,往往挑担步行几公里,就学会了使用杵子。高中毕业后下乡到南坑大队任插队知青。收割农作物时挑回;每年双抢后,都要挑征粮,行走近10公里到中寸公社收购,每担挑约150斤重;特别是挖春笋时,正逢春分至谷雨季节,雨水多、山路滑,身披蓑衣、肩挑140斤重的春笋,沿着崎岖不平、窄小泥泞、坡陡的山路上行走。每天在“笋厂”周边1-2公里范围内挖六担春笋,上下坡时,用杵子撑着,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把春笋挑“笋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柴架</p> <p class="ql-block">杵子是我们老祖宗在挑担活动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挑担助力工具。他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作出来的杵子起到了省力方便的作用,体现了老祖宗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時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改革开放后,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已村村道路硬化,就连山上也开了机耕路,能通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挑担子的艰苦活已被机动车辆取代。因此,扁担、杵子等农具已逐渐消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