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七孔桥 五孔桥

令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首都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文明源远流长的古老都城, 是八朝古都一紫禁城所在地。琉璃瓦金顶皇家古建筑群众多,宫殿、山庄、园林、寺庙、帝王陵寝、塔、坛、门、楼多,牌坊,古石桥也不少。都说北京有十大古桥即:宛平城外的卢沟桥、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玉带桥、昌平的朝宗桥、房山的琉璃河大桥、通洲的通运桥、地安门外的万宁桥、朝阳和通州交界的永通桥、海淀的榆河桥和高梁桥,这些桥都是老祖宗留下来充满智慧和艺术的石桥建筑,最短也有3一4百年的历史了。退休后随老伴在北京儿子家中照看俩孙女,这期间有时间有机会,我们总是有选择地去看看这些古建筑,欣赏古代建筑艺术,同时了解些民族历史知识。前年听朋友说昌平有一座明代修建的七孔桥,我想这家门口的古迹我们为什么不去看看呢?刚好端午节上班的上学的都放假在家,我们正好有时间可去转转。不巧的是北京这几天高温异常,儿子知道后有些担心怕我们中暑,坚持开车陪我们前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大早我们来到十三陵水库二坝西则胡庄东,刚将车停稳,熟悉此地的朋友便来到跟前,领我们一同步行向七孔桥走去,边走朋友边介绍说,这座七孔桥是一座明代石拱桥,可惜不知何原因,于1953年被彻底毁掉,左手边现在能看见的几处是原桥墩基础,只见围栏里巨大的青石垒叠在一块。朋友指着右手边的桥说,这是上世纪1958年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按被毁七孔桥原样重建起来的新七孔桥,桥长112.72米,高11米。说是新建的桥,如今已有65个年头啦!抬头仰望新桥高大雄伟坚固,桥面正常通行属昌赤路段。本以为可亲眼看见明代古桥,实地却让人多少有些失望。朋友笑笑说,这里不远处还有一座保存基本完好的明代五孔桥,想不想看看?这真是柳暗花明啊!我们顶着大太阳移步五孔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两桥均在昌平花海景区即健康主题公园旁边。眼前的公园面积上千亩大而开阔,园里种植成片成片的薰衣草、向日葵、格桑花、菊花、太阳花、鼠尾草、萱草等,雪白、淡黄、青绿、浅紫的花草,在炎阳似火下绚丽多姿、辉映葱茏,巨大的现代雕塑造型天鹅展翅、群鹿、童话兔子等摆放在景区不同地点,增添浓浓诗情画意。只是园内缺少高大如伞遮阳大树,又没有凉棚和休闲座椅供游人歇息,所以在这个骄阳如火时段,园内除了浇水的园林工人,游客寥寥无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五孔桥、七孔桥相距不远,由于近年重视文物保护,整个五孔桥被铁栏杆包围,游人不能进入,但在栏杆外还是可看见桥的全貌。只见桥面宽约五六米,桥长约四五十米,桥面完好平整,桥面青条石缝中长出不少杂草。桥两边石柱护栏完全看不见,不知何时被损毁。桥中间稍高两头低,目测中间约高五米。桥下五孔形状一样,均为半圆形。但中间高大,依次递减,全部由条石拱券。远看线条优美、宏伟壮观。栏杆边有一块铁牌,上面简单的写着:“长陵神道桥,建于明正统年间,即公元1436一1449年。”这就证明此桥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修建,专供皇室官员每年清明长陵祭祀明成祖朱棣的专用道路。朱祁镇虽然在位有20年不上朝之说,执政期间又没有多大政绩,一直让后人病垢,但是他下令废止活人殉葬制度,的确是在位对后世做的一件大好事,应该被后人记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明成祖朱棣系明太祖朱元璋第四个儿子,明朝第三位皇帝。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口号,(靖难的意思指平息清除战乱,扫平奸臣的意思)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权,在位期间主持编撰世界最大的旷世之作《永乐大典》百科全书,光目录就有60卷,全书三亿七千字。任用工部尚书宋礼,用五年时间浚通长达一千八百公里,而且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大运河。建紫禁城由南京迁都北京。朱棣本人骁勇善战,先后五次领兵征讨漠北、促使彊土辽阔,就连越南当时也是中国版图上的一个省。下圣旨令郑和七次下西洋、运用领先世界的航海技术,与世界各国保持良好的睦邻关系。在位22年,倡导儒家文化思想,给予文官治国话语权和一定的军权,国力強盛,经济繁荣,史称“永乐盛世”,这位历史上功高盖世的皇帝其政治影响力达五百年之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此次之行返回家后,到昌平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得知,昌平七孔桥系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由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神宗朱厚熜修建。文献记载明代北京地区老君堂上下口水和锥石口水在长陵前自然汇聚为一流,形成天然屏障将长陵与分界隔开,此桥修建又形成与外界相连关口,成为守护陵寝风水屏障。七孔桥修建后仍然保留了百年前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所建五孔桥,是因为五孔桥小不够气派?还是因为五孔桥是专门为祭祀明成祖朱棣的专用桥?还是因为其它原因?还有为何两座桥距不过五百米,建在同一地?这对今天的我们已经成为秘密不得而知。值得我们欣慰的是,中华文明连续发展传承从未间断,同时在发展传承中形成一股强大的民族精神,滋养一代又一代先民,而每朝每代总会涌现出一批圣贤名人,全心全意为国家、民族发展而鞠躬尽瘁。比如明朝主持浚通大运河著名水利官员宋礼,他是大运河浚通的功臣。先后在四位皇帝手下任职,廉洁奉公、任人为贤、一生正气。主持疏通大运河期间,微服私访、调查研究、广纳良言,积劳成疾、从不谋私利,病逝时家中没有任何非分之财。这些人的存在与为国家的贡献,必然促使整个民族在发展繁衍中有利的一面形成良性循环,长江后浪推前浪滚滚向前!从国家而言借鉴历史、以史为鉴、启迪智慧,任用贤良之才,促进民族精神、文化传承,国家创新进步发展。而个人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必然会更爱自己的家园、民族和生养我们的土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令狐培刚(林培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昌平名佳花园居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3癸卯巧月(7)</span></p> <p class="ql-block">昌平五孔桥照片一</p> <p class="ql-block">昌平五孔桥照片二</p> <p class="ql-block">昌平五孔桥照片三</p> <p class="ql-block">昌平五孔桥照片四</p> <p class="ql-block">昌平五孔桥照片五</p> <p class="ql-block">昌平五孔桥照片六</p> <p class="ql-block">昌平五孔桥照片七</p> <p class="ql-block">昌平五孔桥照片八</p> <p class="ql-block">昌平五孔桥照片九</p> <p class="ql-block">昌平五孔桥照片十</p> <p class="ql-block">昌平七孔桥照片一</p> <p class="ql-block">昌平七孔桥照片二</p> <p class="ql-block">昌平七孔桥照片三</p> <p class="ql-block">昌平原七孔桥遗址照片</p> <p class="ql-block">昌平花海健康主题公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