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 共同成长——六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王湖

<p class="ql-block">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凝聚集体的智慧与心血,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我们六年级7位语文教师于2月14日上午,在608办公室举行了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主备人:符小梅老师</p><p class="ql-block">备课内容: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p><p class="ql-block">1.教材分析</p><p class="ql-block">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所选课文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传统节日中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还向我们介绍了各地独特的艺术样式。</p><p class="ql-block">《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了老北京人民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p><p class="ql-block">《腊八粥》向我们展示了人们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时的情形。</p><p class="ql-block">《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p><p class="ql-block">2.学情分析</p><p class="ql-block">3.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4.教学重点难点</p><p class="ql-block">5.教法学法</p><p class="ql-block">6.教学过程</p><p class="ql-block">7.板书设计</p> <p class="ql-block">  柳溪老师:</p><p class="ql-block"> 《北京的春节》文中列举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趣味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自己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p> <p class="ql-block">  劳娜老师:</p><p class="ql-block"> 通过自主读文来感知文本,再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大胆交流生活中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在这种对话中不断感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通过课文和课文后的“阅读链接”的对比阅读,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p> <p class="ql-block">  王湖老师:</p><p class="ql-block"> 《古诗三首》分别写了三个不同的节日,描写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学习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课文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丰富学生对古诗中美好感情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  赵艳艳老师:</p><p class="ql-block"> 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读出韵味,感悟古诗所传达的情感。例如,在读中感悟诗人韩翃借古喻今,对现实不满的情感;在读中感受诗人王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倍感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p> <p class="ql-block">  罗六莲老师:</p><p class="ql-block"> 《腊八粥》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应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本事。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阅读、探究、思考,之后相互交流、补充、指导学生朗读感悟。</p> <p class="ql-block">  王淑红老师:</p><p class="ql-block"> 《腊八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默读、齐读、范读、分角色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体会八儿心理活动变化。文章对话较多,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设身处地,想角色之所想,急角色之所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集体备课,我们7位老师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思路更加清晰。集体备课也让每个人收获颇多、受益匪浅。</p>

学生

课文

备课

教学

春节

老师

感悟

腊八粥

文本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