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唐

蓝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孩子放假的第二天,我们开启了疫情解封后,第一个暑假的梦回大唐之旅,想趁早避开人潮高峰的拥挤不堪,6月27日14时50分飞机降落咸阳机场,踏上机场至西安北站干净明亮的地铁,车箱里空空荡荡,让人顿觉格外舒适与宁静,眺望路上段车窗外,一路是郁郁葱葱绿色环抱,尚未竣工高楼林立的楼盘,此时,心中掠过一阵阵欣喜和惬意,松弛的心情渴望着一场浪漫、恬静与美妙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早上六点三十分起床,一轮朝阳已冉冉升起,由于房间东南面两个窗户只能打开不到十厘米,只好一只手拿着手机伸出窗外拍摄。这是凤城九路的街景,照片从侧面也反映了这些年城市的高速发展,不知增添了多少高楼大厦,人口也突破了一千二百万,西安成为了一线大城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六月三十日天空湛蓝湛蓝的,白云好像被炎炎的太阳烧化了,留下了一丝丝淡淡的云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大约十点到达了兵马俑大门,大门口排起了长龙,太阳照射着皮肤火辣辣的,等待刷身份证的时间觉得特别漫长,进大门后在烈日下步行了约二十分钟,进馆前又要刷一次身份证,此时来回折返的队伍排的更长,游客叫苦连天,这时管理者宣布不刷身份证进门,谢天谢地人们快速的通过关卡。这时已是满头大汗,感觉有些精疲力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进入一号馆人山人海,人挨着人前进,我没有拿出单反相机,因为拿出来也无法拍照,再就是挎着相机你怎么走呀,馆内非常热,走了十几米我便从边上的消防通道溜出了一号馆。二、三号馆我带着孩子在进门处望了几分钟感觉一下就出来了,也没拍一张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打算去兵马俑博物馆去看铜马车,工作人员告诉我,铜马车几年前就搬到了省博物馆,要看得预约买票,估计预约至少要一周以上,我没有进去便离开了兵马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想想秦始皇建陵地宫、兵马俑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和钱财,又有多少平民为此而徇葬,这也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就知道的“焚书坑儒”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九三四年十月 第五次井岗山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被迫北上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于1935年10月到达延安,只剩下二万多人。四方面军在一九三六年十月到达甘肃。至此长征结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36年12月4日J介石飞抵西安, 布署并督令Z学良的东北军和Y虎城的西北军,配合中央军进剿已到达陕甘宁边区的中央红军主力。J介石就住在五间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J介石自认为自己是全国最高统帅,与z学良是拜把兄弟,在西安也不会有任何安全问题,因此只带了贴身的二三十名护卫。其余的安全工作全部交给Z学良安排,这也为扣押J介石提供了理想的客观条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当时Z学良为J介石安排了两个卫队营,一营由王玉瓒统领,负责华清池内部的守卫,和J介石带来的二三十名护卫一起担任警卫工作。而外面则由卫队二营营长孙铭九统领,负责外围的保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Z学良行事缜密,直到行动前的几个小时才下达行动的命令。Z学良告诉王玉瓒,明天凌晨要让他请J介石到城里喝茶,但必须“抓活得,不能伤他性命!”随即z学良详细告知王玉瓒自己的行动计划,并让他和二营长孙铭九密切配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2月12日凌晨3时左右,东北军外线部队的两个团迅速进入骊山附近,包围了华清池,解除了驻华清池附近的宪兵武装,5时在骊山脚下五间厅打响了“西安事变”的第一枪。J介石听到枪声,因不知敌情,未及穿衣仓皇而逃,在翻越后窗时,还丢了一只鞋子,向山上逃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搜索了没有多久,早上八点一营手枪排的班长孙允政就在虎斑石大石头后面发现一个人,仔细一看是个光头,畏畏缩缩地蹲在那里。于是他大喊:“委员长找到了,他在这儿呢!”王玉瓒营长闻声立刻跑了过来,J介石已经被两名士兵搀扶起来。老蒋认识王玉瓒,知道他是Z学良派来的卫队营长,于是大吼道:“张副司令呢?让他来见我……”。王玉瓒一看的确是J介石,向他敬了一个军礼,笑着说道:“委员长,张副司令请您去城里喝茶!”随后命人搀扶J介石下山,派专车把J介石送往西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五间厅发生枪战的同时,Y虎城将军的官兵也迅速行动,解除了中央宪兵团的武装,扣押了随蒋来陕北的要员C诚、w立煌等,占领了飞机场、火车站,很快控制了西安的局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天亮之后,Z学良、Y虎城联名通电全国,宣布扣押J介石,兵谏委员长联共抗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这是划时代的重大时刻,推动了国共一致抗日。12月26日Z学良护送J介石飞回南京,后被蒋送上军事法庭被判监禁。在雪窦寺监禁时,他的夫人于至凤因患癌症去美国治疗,(后在美国投资股票成了富翁)之后Z学良的情人赵四小姐接替于至凤陪伴Z学良。直到J经国去世,L登辉登台,Z学良才获得了自由,之后去了美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Y虎城和夫人、儿子杨挽中,以及秘书宋绮云、夫人和儿子小萝卜头,在重庆解放前夕,被军统杀害于白公馆,并泼上强水埋在白公馆前。解放后,共产党将Y虎城的遗体挖出移至长安县,建了一个较大的陵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事变解决后,国民党政府为纪念这一事件,在虎斑石旁修建了一个草木结构的亭子,称“民族复兴亭”。1946年,H宗南将亭子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更名为“正气亭”。解放后,人民政府将这个亭子改名为“捉蒋亭”,1986年,西安事变五十周年前夕,正式易名为“兵谏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五间厅入口处二百一十年饱经沧桑的古石榴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虎斑石是J介石躲藏的地方。我和孩子沿着石阶一路向前,上下没有坐车,可以想像老蒋光着一只脚在黑暗里到虎斑石有多么狼狈,同时也觉得他身手不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杨玉环是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妃。公元740年唐玄宗看上了寿王妃,为避人耳目,将寿王妃召入道观,赐道号太真,这样一来就解除了李瑁与杨贵妃的夫妻关系。公元745年八月初六唐玄宗正式册封杨玉环为贵妃。当时玄宗已经61岁,而杨贵妃才27岁。因唐玄宗通音律,而杨玉环善歌舞,两人在感情志趣上情投意合,使得玄宗对杨玉环宠爱有加,“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不爱江山爱美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杨贵妃最爱吃荔枝,而且要吃新鲜的,为此,唐玄宗命令从岭南到蜀地沿途特设一个个驿站飞骑传送,从而保证荔枝新鲜。唐代诗人杜枚在《过华清宫绝句》写下:“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博得宠妃一笑,不知让多少老百姓遭殃。深刻地描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奢侈淫逸的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直到安史之乱,玄宗携杨贵妃逃至马嵬坡,将士相逼,玄宗才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当时贵妃年仅38岁。可谓乐极生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芙蓉汤又称海棠汤,是唐玄宗立杨玉环为贵妃的第二年,用玉石专门为她温泉沐浴而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下“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便是他们当时的生活写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据史载,公元750年,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骊山半山腰的长生殿前相依而立,他仰望星空,因羡慕牛郎织女的多情,伤感人世间的多变,便双双跪地对天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妻。《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就是对此情景的描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华清池已不是当年的池,水也不是当年的水,而是“长恨歌”演出的实景舞台,人是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荡涤着污泥与愚昧,人不可陶醉于曾经的自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杨玉环成为宠妃后,她的不少家人也鸡犬升天,她的堂兄杨国忠更是身居相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权相杨国忠为名起兵造反,次年攻陷长安,李隆基率众西逃,逃至今兴平县马嵬坡,六军不发,护卫部队杀死杨国忠,并逼迫李隆基将杨玉环缢死于马嵬坡。《长恨歌》结尾两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为他们爱情故事的悲剧结局加了最好的注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安禄山之前拜了杨贵妃为干妈,这样干儿子就可以进宫后,理直气壮的去拜见干妈,也有一种说法,杨贵妃是第一个给皇帝戴绿帽子的贵妃。还有一种说法,杨贵妃在马嵬坡并没死,唐玄宗玩了个张冠李戴暗渡陈仓,杨贵妃东渡西洋(日本),山口百惠就是她的后代。这些都成了饭后茶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孩子在华清池买了一把白居易“长恨歌”的折扇,她拿着折扇站在九龙桥上,低头凝视九龙湖水陷入了沉思,一路她听我说了西安事变、安史之乱的故事,她知道了故事的过程和情节,但有些问题她难以理解。她跟我说:Z学良是个帅哥。又问我Z学良、Y虎城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我告诉她:共产党认为他俩是民族英雄,而国民党认为是罪人。她又问为什么要给杨贵妃立一个雕像?唐玄宗这么爱杨贵妃,为什么唐玄宗要赐五尺白莲,让她在马嵬坡上吊自尽?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如何给一个孩子讲述清楚,可把我给难住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大唐不夜城是必去的网红打卡地,为大型仿唐建筑群步行街,是西安地标性景区,它北起大雁塔南广场,南至唐城墙遗址,东起慈恩东路,西至慈恩西路,街区南北长2100米,东西宽500米,街市灯火璀璨,火树银花,绚丽多彩,音乐、光电、流水、喷泉交相呼应,到处是精美古朴的唐风唐韵,灯光营造的古色古香建筑、街景与夜市美伦美焕,让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然而最出乎意料的是,游人多的无法想象,此时我就觉得热,热得心潮澎湃。这哪是旅游啊,分明是一场人山人海、前赴后继的攻城,波澜壮阔热闹非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热的不行,我和孩子一口气连吃了二根“西安老冰棍”,体会到了老西安的独特味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2点离开大唐不夜城来到地铁站入口,上面曲曲折折排满了黑鸦鸦等进站的游人,多的让我傻眼了,只好到路边去打的士,哪里打的到呀!网络叫车这时才发现我俩的手机都没有4G网络,也不知道为什么。路边停着私家轿车,告诉酒店后,车主开口就要150元,有些出乎意料。我们只好又去排长队等待上地铁,这也是我从未有过的遭遇,有些精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大唐不夜城的西安音乐厅、陕西大剧院、西安美术馆、太平洋电影城建得犹如皇宫一般气派,可我没顾上进去看场演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大唐不夜城走累了或热了,来到大悦城小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里人很少,清凉而又舒适,可以吃点面食、凉皮或点心,恢复一下能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浪漫,亦真亦幻就像梦,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爱恨情仇故事那么多。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谁能告诉我是爱还是恨,问询南来北往的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