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3年10月18日,我们6名同班同学高中毕业后来到合浦县福成公社红境塘大队小地生产队插队落户,至今已经过去了50个年头,2023年7月9日,我们相约重返北海市银海区红境塘小地村。</p> <p class="ql-block"> 一行10人自驾来到红境塘小地村</p> <p class="ql-block"> 红境塘村委会</p> <p class="ql-block"> 红境塘小地村是个小村庄,当年只有十来户人家,实际就是10户温姓兄弟姐妹和一些老人户。各家主人都在30多岁的光景,每家都有四五个年龄相仿的孩子,现在男主人大多离去了,各家健在的大嫂也80多岁的高龄,当时十岁左右的孩子们,现在都是儿孙满堂的祖父母了。</p> <p class="ql-block"> 知青和农户的二代情,50年前下乡那一天,风雨交加,生产队的温泽钦大哥冒雨到红境塘大队部领我们进村。时隔50年,泽钦大哥家的小二,当年那个不到十岁的小男孩又接我们回村重访。</p> <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驰,世事变迁,当年那个只有十来户人家的贫穷的小村子,如今果树成荫,楼房错落,村子周边也没有了大片的稻田,完全没有了过去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村子里风光静好,平房还是老人居住,年轻人都住上了楼房。当年村子里全是泥砖房,只有一口水井,我们知青每天都要到井边洗衣挑水,村里也没有电灯没有厕所,现在电灯电视自来水和冲水卫生间,城里有的这里也样样齐全。</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我们的知青屋,当年我们6名知青进村后,男知青住在生产队长温泽兴的家里,女知青住在队长的姐夫老唐家里,大家都在泽兴队长家搭食。半年以后,由国家出资,生产队的村民和我们自己动手盖了一栋知青屋,我们才有了自己的房子。</p><p class="ql-block"> 知青屋一共有5间房子,当年这里是村里热闹的中心,大人小孩都经常喜欢到我们知青屋里坐坐聊聊。</p><p class="ql-block"> 知青回城后,知青屋成了生产队集体财产并由一户村民买下继续使用。现在知青屋已不复存在,原址成了一片荒地,站在这片荒地前,往事历历在目,仍然强烈感受到那久远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到每一户村民家里拜访,相见不敢相认。</p> <p class="ql-block"> 50年故地重游,拉着当年的大哥大嫂的手,听着他们一声声呼唤着我们的名字,看到这不再熟悉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想起在这里度过的青春岁月,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大嫂们,如今已是80多岁的老人,给每一家都送上一份我们的心意。</p> <p class="ql-block"> 村民热情款待我们,丰盛的午餐,自己种的水果,还有连夜为我们包的粽子,临走时还把我们两辆车的尾箱都塞得满满的。</p> <p class="ql-block"> 回顾知青生活,迷茫而艰辛,蹉跎岁月不堪回首,但那也是我们宝贵的人生经历,几十年来经常回想起那些日子,回想起那个小村庄,回想起那些人和事,心里不能忘记的是我们在这里一起度过的时光,不能忘怀的是那一段永远不能再有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50年弹指一挥间,今天我们也从青年步入晚年,欣慰50年后老同学再相聚,感叹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感悟人生的坎坷和人性的光辉,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祝福我们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