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发行的附捐邮票

瑞雪丰年

<p class="ql-block"><b>  附捐邮票</b>是为福利、健康、赈灾、慈善等事业筹款而在邮资之外另加附捐金额的邮票。这种邮票面值的表示方法是:邮资金额+附捐金额 。新中国成立后,共发行了5套附捐邮票。</p> <p class="ql-block"><b>  一、1984年2月16日发行《儿童》附捐邮票一套2枚,志号T.92。</b>这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附捐邮票。该票以“月份牌”年画的形式,描绘了一对抱着玩具幸福微笑的小女孩和小男孩,刻画细腻逼真,色彩丰富鲜艳,表现了新中国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形象,寓意祖国的花朵在阳光下健康成长。邮票面值采用8分+2分标注方式,8分是当时的平信邮资,2分为捐资,由邮政部门收集起来捐赠给中国儿童和少年基金会,为全国儿童福利事业募集基金。</p> <p class="ql-block">2-1 在阳光下 </p><p class="ql-block">2-2 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二、1985年3月15日发行《中国残疾人》附捐邮票一套4枚,志号T.105。</b>该票是为纪念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一周年而发行的,4枚邮票采用象征性装饰手法,分别描绘了与残疾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盲文、哑语、假肢和轮椅,表现了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邮票面值8分+2分,8分是当时的平信邮资,2分为捐资。捐资由邮政部门统一拨付给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p> 4-1 盲文。邮票上盲文的意思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一周年”。 4-2 哑语。邮票上手指比划的哑语是“热爱祖国”。 4-3 假肢。安装了假肢的手臂正在作康复练习。 4-4 轮椅。表现残疾人驱动轮椅的形象。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三、1989年6月1日发行《儿童生活》附捐邮票一套4枚,志号T.137。</b>该票采用儿童画的形式,描绘了孩子们的童真遐想和快乐生活,图案色彩强烈,纯真稚拙,充满童趣,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全套4枚邮票纵向连印,面值均为8分+4分,其中8分是当时的平信邮资,4分是捐资,由邮政部门集中起来全部交给中国儿童和少年基金会,用于儿童福利事业。</p> <p class="ql-block">4-1 我的好朋友</p><p class="ql-block">4-2 企鹅,你好</p><p class="ql-block">4-3 我的鸟</p><p class="ql-block">4-4 拍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四、1998年9月10日发行《抗洪赈灾》附捐邮票一套1枚,志号1998-31(T)。</b>该票是为了纪念抗击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进一步向灾区提供全社会的援助而增加发行的。邮票由一大一小两行手挽手的“人”字组成一道道“人墙”,正有力地抵御着滔滔洪水;同时又组成了一个“众”字,寓意全国人民携手同心、众志成城。该票采用主、附票连印形式,主票标注当时的平信邮资50分,附票标注附捐金额50分,并在下方注明“附捐”字样,其销售收入(包括邮资和捐资),全部交给有关部门用于抗洪赈灾和重建家园。这套邮票按照“特事特办”原则,从1998年8月12日决定增加发行,到8月24日邮票全部印制完成,仅用了12天时间,当时创下了一套邮票从设计、印制到发行全过程用时最短的历史记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五、2008年5月20日特别发行《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附捐邮票一套1枚,志号特7-2008。</b>这套邮票是“5·12”汶川强烈地震发生后,为进一步向地震灾区提供社会援助而特别发行的。 该票左侧描绘有地震波和大地裂口,象征地震带来的灾害;右侧红色块上有3颗连环心形图案,象征着全国人民心心相印、万众一心抗震救灾。 该票采用主、附票连印形式,主票标注国内平信邮资1.20元,附票标注附捐金额1元,并注明“附捐”字样。为表达全体邮政职工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爱,中国邮政集团决定将此套邮票的全部邮资收入1560万元和附捐款1300万元,共计2860万元,通过民政部门捐赠地震灾区。从5月12 日地震发生,到5月20 日该票发行,只用了8天时间,打破了《抗洪赈灾》邮票创造的用时最短的纪录,说明邮政部门应急处置能力越来越强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另外,还有一套邮票也与附捐邮票性质相同,那就是1991年9月14日发行的《赈灾》特种邮票,志号T.168。</b>该票全套1枚,主图为红色心形图案,并用金色线条巧妙地勾画成两只紧握的大手,下部以抽象的暗蓝色代表自然灾害,象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与各种自然灾害斗争到底的顽强精神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这套邮票面值80分,虽然没有印刷附捐金额,但其销售收入3200万元全部用于救灾,其中1700万元捐献给当时的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其余部分作为定向捐赠用于安徽、江苏两省恢复通信建设,故从实质上讲也是一套附捐邮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新中国发行的附捐邮票,共计5套12枚(T.168《赈灾》因没有附捐金额未列其中)。在1949年10月1日之前,我国还发行过3套附捐邮票,分别是:1920年12月1日,为救济黄河决口区的灾民,中华民国邮政发行了我国邮票史上第一套附捐邮票,北京一版帆船加盖“附收赈捐”邮票,全套3枚;1944年10月10日,为了救济抗日战争中的难民,发行了第二套附捐邮票《赈济难民》,全套6枚,小全张1枚;1948年7月5日,为防痨筹募基金,发行了第三套附捐邮票《资助防痨》,分有齿和无齿两组,共6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感谢您的观赏,再会!</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