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一直想逃离家庭的高二女生

蓝湾心理(淡酒微饮)

小妍是一名高中二年级女生,因为重度抑郁、焦虑、人际敏感等情绪问题寻求心理咨询。<br><br><div> 咨询中,在一次沙盘游戏中展现的主题全部是未来大学校园学习和生活画面,而家庭和父母不见一丝踪影。沙盘内容是当事人潜意识的投射反应,为何小妍如此要逃离家庭?<br><br></div><div> 小妍是父母唯一的女儿,家中经济富足。但父亲整天忙于工作,回家和女儿谈话就是说大道理,有时候脾气上来还很简单粗暴,从来没有听听女儿有什么开心或者苦恼。在小妍心目中就是一个会赚钱、养家糊口的机器,更夸张地说一个符号,一张银行卡,没有人情味。而母亲是工厂的一名技术人员,平时对她是事事过问,喜欢说一些社会上负面新闻。为小妍灌输的社会是人心险恶、处处陷阱。小妍回到家有一种难以呼吸的窒息感,所以尽管学校学习生活紧张枯燥,她也愿意呆在在那里。<br><br></div><div> 但是这种没有父母家庭支撑的孩子,内心是脆弱敏感的,到了高二,渐渐感到人际关系的紧张,旁边同学的一声咳嗽,都让她无法忍受,她上课渐渐听不进,成绩渐渐落下来了。第一次走进咨询师时,不能说话,医院心理科检查是重度抑郁、焦虑、强迫、人际敏感。咨询师运用艾瑞克森催眠策略,引导其关注未来大学学习,慢慢地她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也可以说话,进行语言交流了。<br><br></div><div> 在接下来的咨询中,咨询师一方面对家长进行亲子关系知识教育,教他们如果走进孩子心里,关注她心里想法,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另一方面对小妍做催眠治疗,在催眠状态下,重温早年父母给与的爱,在父母处处盯防的行为中,发现并体悟他们包含的爱的因素。<br><br></div><div> 在第十二次治疗中,小妍欣喜地告诉咨询师,她现在不再对同学敏感了,认为他们大部分人是友善可爱的。上课不再走神。妈妈也不再整天盯着她,还常常倾听她在学校的学习中的琐事,也能感受到爸爸的辛苦和他特有方式的爱。最后还叙述了一个最近做的一个梦,梦境中,一个陌生的女护士喝醉了,被人绑架逃到她家,而她帮助她报警,最后成功获得解救。这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梦是小妍心理走出困惑,心智走向整合的形象解答。<br><br></div><div>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心理学理论认为:17、8岁青年是自我同一性发展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往往伴随着种种危机和失败,我们家长和学校及社会要高度重视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健康,对于处于困惑中他们给与更多的关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