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领略雷州文化新地标--擎雷书院

雷州市至德奖学协会

<p class="ql-block">带你领略湛江文化新地标---擎雷书院</p><p class="ql-block"> 2020年8月23日,作为弘扬新时期雷州文化的标志性项目——擎雷书院在雷阳湖畔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极大地丰富雷州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p><p class="ql-block"> 擎雷书院位于雷州市雷阳湖畔,茂德公鼓城旁,规划占地约60亩,总投资约4900万元,第一期投资2900万元。建筑风格为仿宋式红木结构,注入大量雷州建筑文化元素。</p><p class="ql-block"> 湛江市政协原主席、擎雷书院建设项目统筹策划负责人邓碧泉在开工仪式上介绍,雷州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素有兴办书院学社的传统。他指出,雷州城是历史文化名城,雷州文化是岭南四大文化之一。雷州名城和雷州文化的形成都离不开雷州的历代书院对文化的挖掘、整理、弘扬和丰富。如元代海康学宫和明清时期的雷阳书院、濬元书院等等。雷阳书院乃岭南师院的前身,历史上曾与广雅、端溪、越秀、越华和五羊等书院齐名,为广东的六大书院之一。创办擎雷书院的倡议,得到当年的广东省委、省政府,湛江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支持。书院集研究、讲学、藏书、祭祀、培训、传播于一身,开展文献收集,史料辨析、民间调查、民俗考察、方言研究等具体工作,将成为雷州教育乃至周边区域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成为文化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文提升的重要平台,有效促进雷州乃至湛江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p> <p class="ql-block">  整体布局</p><p class="ql-block"> 擎雷书院由书院主体庭院以及附属的岳麓院、鹿洞院、嵩阳院与应天院四座院落组成,整体上呈现岭南建筑的院落式布局。各院落之间遵循主次有序,错落有致的原则,并根据用地的地形以及边界进行灵活设置,使其与周边景观的呼应与融合,从而形成一组具有传统韵味的园林式书院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主体庭院遵照宋代书院的典型平面格局,以宋代四大书院之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与嵩阳书院为参考,中轴线上布置棂星门、泮池、仪门(学门)、明伦堂与藏书楼,形成两进院落,满足传统书院的祭祀、讲学与藏书三大功能。明伦堂两侧设置东西廊庑,藏书楼设置东西耳房,两进院落之间采用回廊进行连接,形成典型的宋代回廊院平面格局。明伦堂是大讲堂,是举办公益国学讲座的场所。东西廊庑设置为国学文化展览厅,展示书法、国画等文化作品。藏书楼的首层设置为传统文化展厅,二层设置为国学藏书与阅览室。</p><p class="ql-block"> 书院主体庭院两侧分布岳麓院、鹿洞院、嵩阳院与应天院四座附属院落,岳麓院与鹿洞院采取“一正两厢”的三合院格局,嵩阳院与应天院则是小型庭院。岳麓院的功能是传统文化研究所、嵩阳院设置为雷州先贤祠,鹿洞院是内部员工餐厅与厨房,应天院是内部管理与办公用房。此外,用地的最北侧沿街设置为三层的名士公寓。</p> <p class="ql-block">擎雷书院设计理念</p><p class="ql-block"> 雷州的历史悠久,最早的行政建制是汉武帝时期合浦郡下属的徐闻县唐武德年间,分合浦郡置合州,贞观元年改为雷州(包括现在的遂溪县、雷州市、徐闻县以及赤坎、霞山和麻章区) 。雷州城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 宋代是雷州文化最为兴盛的时期。北宋时期,以寇准、苏轼、苏辙、秦观为代表的南贬文人相继来到或经过雷州,直接推动了雷州文化的发展。宋代,雷州城内西湖就建有“十贤祠”,以纪念十位先后贬谪至雷州的先贤。自宋代开始,雷州地区兴建了多座书院,其中较为知名的是文明书院、濬元书院、雷阳书院等,苏轼还营留下《文明书院诗》传世。擎雷书院采用宋代的建筑风格,既是对宋代书院文化高峰的致敬,也表达雷州人对历史先贤的敬仰。</p><p class="ql-block"> 擎雷书院的建筑,必须体现雷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宋代以来的书院文化。因此,空间布局与建筑形制既要符合传统书院建筑的基本规制,又要与现代使用功能相结合,还要考虑到热带气候,以体现岭南建筑文化的独特性。</p> <p class="ql-block">  擎雷建筑设计</p><p class="ql-block"> 擎雷书院的建筑造型采用宋代官式建</p><p class="ql-block">筑,即从大木结构的外观风貌为基础,兼用岭南地方建筑的细部做法,使其既符合宋代的建筑风格,又能适应当地的气候与建造传统。</p><p class="ql-block"> 按现存宋代建筑实例,北宋官式建筑</p><p class="ql-block">雄伟壮丽,适合用于皇家建筑与寺庙道观建筑群,但书院建筑具有高雅的审美倾</p><p class="ql-block">向,因此,采用南宋建筑风格,呈现清幽、淡雅、朴素、高贵的文化气质,这更</p><p class="ql-block">易吸引年轻人前来书院参现与访学,从</p><p class="ql-block">而更好地体现书院在传统文化保存与宏扬方面发挥的社会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