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又称为自闭症,属于儿科精神类疾病。大量学者的研究中指出,该疾病常和遗传、环境、心理等诸多因素有关联。孤独症发生后,患儿普遍会存在交流障碍及行为异常的特点,如不尽早给予纠正,则会对患儿后续的社交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进一步可能导致其发育迟缓,甚至引发自残等不良后果。 目前,在儿童孤独症的治疗中,主要强调以康复训练为主。如下是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 ①行为矫正。训练过程中强调以高强度个体化的形式开展。在具体实施时,首先进行分解治疗:在训练过程中,将每个动作分解成儿童所能掌握的具体细节,然后将这些动作细节逐渐串联,使患儿加深记忆力。其次进行回合式训练,将训练根据指令、反应、强化、辅助、停顿5个元素进行独立回合训练。<br><br><br><div>②注意力矫正。进行注意力训练时,治疗人员提前准备好儿童所喜欢的卡片或玩具,在这一治疗过程中要求儿童正视治疗师的面部,注视其目光,通过增加注视时间来强化其注意。<br><br><br><br>③语言能力矫正。在开展发音训练时,首先对患儿发音器官进行评估,如患儿构音器官有异常时,可以配合穴位刺激来改善发音能力。发音的训练主要采取模仿训练,引导患儿模仿训练师的口型,在逐渐模仿过程中增大说话音量,并提高清晰度。</div> 其次在进一步的语言训练中,加强患儿对于事物的理解,如可以准备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卡片,让患儿在发音过程中将实物和卡片配对,加深对实物的理解能力。<br><br><br><br>最后进行强化训练时,可以进行简单句式的训练,尤其当患者掌握单词后,逐渐引导患儿进行造句训练。训练师可以将不同的词汇打乱顺序,让儿童串联成句子,强化语言功能。<br><br>④感觉训练。选择平衡木、荡秋千、玩蹦床等形式来提高平衡感,并能够进一步感知空间的变化,提高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br><br><br><br>⑤图片交换沟通训练。在展开图片交换沟通时,首先进行以物换物,引导患儿与训练师交换卡片;然后进行辨认卡片训练,通过一边放置喜欢的卡片,一边放置厌恶的卡片,引导患儿主动选择;最后可以学习响应“你要什么?”的提问,主动表达个人需求,进一步会使其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增加后续孤独症患儿与他人交流的欲望和动机。 ⑥音乐康复训练。在进行音乐治疗时,安排专业的音乐治疗师进行训练,第1阶段对患儿的表现加强评估,分析其情绪,对于部分情绪出现暴躁不安的患儿加强安抚,通过自然的引导使患儿主动与音乐进行互动。如准备有趣的乐器,让患儿随意挑选,从而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br><br><br><br>在后续阶段治疗过程中,通过即兴演唱、聆听音乐、歌曲接唱等形式,将孤独症患儿融入到集体中。在开展音乐治疗时,对于首次治疗的患儿可以从“1对1”的形式开展,直到患儿习惯这种模式后,可以开展集体课程。在集体课程的模式下,划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安排4~5例患儿,提高患儿间的密切沟通和交流,能够显著提升集体意识。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地址与联系方式</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地址:信阳市浉河区三小正对面院内二楼(慈光儿童康复中心)</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联系方式:18713747865(袁老师)</b></span></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