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九年制学校关于防范“两卡”诈骗不做骗子“帮凶” ---致家长的一封信

西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家长朋友: </p><p class="ql-block"> 您好!</p><p class="ql-block"> 为保障您和孩子远离“两卡”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的侵害,免受人身财产方面的损失,特向您发出《防范“两卡”诈骗,不做骗子“帮凶”》的一封信,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空认真阅读,并与孩子沟通交流,切实提高自己与孩子的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p><p class="ql-block"> 目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严峻复杂。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简称“两卡”)是此类犯罪持续高发的重要根源,由于部分学生辨别能力不足,易在犯罪分子蛊惑蒙蔽下提供“两卡”。供卡行为不仅为犯罪分子提供了诈骗的方便,而且供卡人也将会受到公安机关的追究。</p> <p class="ql-block">01 什么是“两卡”?</p><p class="ql-block"> “两卡”是指手机卡、银行卡,其中,手机卡包括日常使用的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的电话卡,虚拟运营商的电话卡,同时还包括物联网卡;银行卡包括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及结算卡、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即我们平时使用率很高的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p> <p class="ql-block">02 “两卡”犯罪包含哪些?</p><p class="ql-block"> “两卡”犯罪是指非法出租、出售、买卖“两卡”的违法犯罪活动。“两卡”犯罪涉及的罪名包括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等。</p> <p class="ql-block">03 “两卡”犯罪后果</p><p class="ql-block"> “两卡”犯罪的代价十分巨大,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惩戒非法买卖电话卡 银行卡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明确告知出售、出租、出借“两卡”的风险和法律后果。出租、出借和买卖“两卡”的惩戒机制规定,对被惩戒的个人将列入失信用户名单,5年内不得新开银行账户、不得新开办入网卡。</p><p class="ql-block"> 学生如被列入惩戒,将影响升学、影响报考公务员、影响就业等。对于买卖、转借、转租手机卡、银行卡或者支付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公安机关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其违法行为予以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诈骗罪等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千万不要为了一点点利益,走上犯罪道路,赔上原本美好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04 如何防范“两卡”犯罪?</p><p class="ql-block">(一)九个一律</p><p class="ql-block"> 1.凡是需告诉银行账号、卡号、密码、验证码等网络行为,一律不做。</p><p class="ql-block">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p><p class="ql-block"> 3.只要一谈到是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的,一律挂掉。</p><p class="ql-block"> 4.所有短信,凡事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p><p class="ql-block"> 5.微信让砍价或拆红包的,一律不点。</p><p class="ql-block"> 6.微信群里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p><p class="ql-block"> 7.所有网络虚拟号码的电话和已被多人举报的可疑电话号码,一律不接。</p><p class="ql-block"> 8.凡是网上返利、兼职、刷单、投资、理财、赌博必赢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一律不做。</p><p class="ql-block"> 9.凡是需要网上汇款、转账等指定的陌生账号,一律不做。</p> <p class="ql-block">(二)防骗四招</p><p class="ql-block"> 1.注意个人资料不外泄,对不熟悉的金融业务,不要在ATM机上操作,应到柜台直接办理。</p><p class="ql-block"> 2.当接到陌生人电话,特别是冒充亲属朋友的电话,凡涉及借汇款,存款,转款等事项时要多方核实再做决定。</p><p class="ql-block"> 3.当接到陌生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信息,尤其是对方要求下载APP链接或者向指定账户汇款时,不要轻易汇款,应第一时间和家属或者辅导员老师商量解决。同时不要轻信“好事”,贪图便宜,避免因贪恋或好奇心理作祟,蒙受经济损失。</p><p class="ql-block"> 4.接到上述电话,短信或不良信息,要主动向班主任、家长、学校德育部门和公安机关反映,积极提供线索。</p> <p class="ql-block">05 防范“两卡”诈骗我们要做什么?</p><p class="ql-block"> 防范学生参与出售、出借“两卡”活动。嫌疑人往往利用学生对金钱的需求,由社会人员到学校物色人选,并通过在校生从中介绍,由嫌疑人向学生购买个人银行卡、手机卡、身份证,或者引诱学生转账取钱,给予一定的费用引诱学生为其“洗钱”提供便利。</p> <p class="ql-block">  请广大家长朋友们提高警惕,增强防诈意识,提高防诈能力。同时加强对子女的教育、监督、沟通力度,适度合理提供生活基础费用,时刻关注子女银行卡、电话号码、微信、支付宝及资金的异常变动情况,健全家校“双向互通互联”机制,发现问题家长与学校及时进行沟通,防范学生参与电信诈骗,遇到问题请及时拨打110进行咨询。</p><p class="ql-block"> 祝各位生活愉快,工作顺利!</p><p class="ql-block"> 西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p><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13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监制:杨能 审核:禄小峰 编辑:张闻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