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进入7月份,水稻正处于孕穗初期,田间管理重点是“控水、控蘖、促孕穗”,为水稻孕大穗提供良好的生长基础。</p><p class="ql-block"> 一、控水</p><p class="ql-block"> 孕穗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高峰期,特别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对水分最为敏感。水稻由幼穗形成期进入孕穗期,对干旱的抵抗力弱,要灌浅水“养胎”,满足其生理需水。所以一般要求有5-8公分的水层。</p><p class="ql-block"> 孕穗期是水稻一生对低温最为敏感的时期,深水保温是防低温冷害的主要措施。如遇17℃以下低温天气时,将水层增至17厘米以上,让植株体内幼穗生长点淹没在水中保护起来,防御低温冷害影响花粉发育。</p><p class="ql-block"> 在抽穗前一周左右恢复浅水3到4厘米。如果有生育过旺、叶色偏深的地块,在抽穗前一周左右还可以适当晒田,促进根系发育,防止倒伏。井灌区应先将灌溉水温提升达到18℃以上,再灌护胎水。</p><p class="ql-block"> 二、控蘖</p><p class="ql-block"> 控制水稻无效分蘖,对不足3叶的无效分蘖应控制其生长,将营养全部供应给有效分蘖。可采取以下方法控制:(1)晒田控制:长势过旺、叶色浓绿发黑、每平方米水稻主茎和分蘖数达到450棵以上的地块,及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2)灌水控制:对长势差、分蘖不足的地块,采取深灌水控制无效分蘖。</p><p class="ql-block"> 三、促孕穗</p><p class="ql-block"> 科学施好孕穗肥能促进幼穗的分化发育、增加每穗粒数,同时对巩固有效分蘖、防止后期叶片早衰和根系活力下降、促进灌浆、增加粒重都有重要的作用。施孕穗肥可以促进水稻形成大穗,调节叶片氮和钾的含量,提高水稻千粒重,获得高产。按照叶龄判断,当倒二叶露尖到倒二叶长出一半时,就可以施孕穗肥,时间一般在7月5日前后。一般每亩用60%氯化钾13.5斤左右。根据长势可以每亩加尿素6.5斤到8斤左右。也可以用4斤尿素,加6.5斤硫酸铵,加13.5斤氯化钾一起施入。</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