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叔

领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文献给我2023年1月5日去世后大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大叔也就是我爸爸的弟弟,我的其他弟弟都叫他二叔,可我从小跟他叫大叔都叫习惯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大叔出生于1955年,他长得很帅气,他的历史还要从他上高中时说起,那是在七十年代初,我们村有两个人考上了高中(我大叔和他的堂姑),这在农村当时是一件大事,可是他的堂姑想上霸县一中,于是我的大叔就把机会让给了她,而他来到了煎茶铺镇农民中专,二叔学的是农林,他在班里是班长,爱好篮球,我一直都想象他的模样,后来我通过照片看到过他的飒爽英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叔学习成绩很优秀,深受学校和老师的喜爱,毕业后,学校把他安排到县农研所(那可是有编制的单位)去上班。当时我父亲在军队当兵,我爷爷(失去了半个手臂)只能算半个人,加上爷爷性格内向,家里生活困难。家里迫切需要一个劳力把家撑起来,我的大叔经过仔细地思考,主动辞职回到了农村,现在看来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这个决定可以说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叔的一生很神奇,他是农民,可他更是一个知识分子,他最不爱干农活。在没有机械化前,每年麦收,我都要帮他收麦子,有一次,他看着自己的肩膀说:“看,又爆皮了。”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他的一辈子没干过重活,他的地里总是种得毛毛草草。他的懒惰在村里是有名的,地里的活大部分是大婶干的,大婶很是不满,总说一句话:“你大叔是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其实他本可以有另一种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叔在改革开放的时候,大叔作为村里仅有的文化人,当上村里的胶木厂的厂长,厂子不大也不小,这是村里的钱袋子。那些年,他走南闯北,劳碌奔波,把厂长办得有声有色,有一次他的北京客户会来看他,我记得当时都没有出租车,客户坐着二等(就是载人的自行车)来找他,在村里引起了轰动。他的客户也没想到这个厂子在这么偏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他把厂子办的好,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胶木厂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他就众望所归的担任了村长,村里的工作繁忙而琐碎,大叔都能从容的处理。从村委会回来后,他也是忙碌的,乡亲们大事小情,家长里短都想跟他谈谈,他的客厅总是坐着人。虽然忙可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叔这辈子最大的功劳就是给村里建了一座桥,我们村在大清河边,与对岸的南善来营隔着一条河,来往很不方便。要想到对岸去,就要绕离我们村三里的苑口,有一座民国时期,韩复榘建的永济桥,很是让人羡慕。我们村穷,一直建不起桥。我们村支书和大叔反复申请,终于在1994年左右建好了这座千呼万唤的桥,村里也通了公交,村里的经济也有了起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6年发了洪水,村里损失很大。水灾过去,政府把救灾款用来建教学楼,但是钱不够,就指定了几个帮扶单位,大叔就和支书马不停蹄联系这些单位,给村里建起了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冠肺炎的袭来,因为感染的人太多了,也没有在意,他觉得自己不太难受了,就去上了两天班,他没有抵抗住,先在家输了两天液,结果越来越严重,就去了医院,我到医院的时候,他脸色蜡黄说:“我没有什么事,你去上班吧!”想不到这是他最后的一句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