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90年,上大三的我们利用暑假时间,去到成飞实习。那时从北京到成都的特快要走32个小时,班主任老师坐卧铺,我们年轻人都是坐硬座,虽然车厢里很热,大家都把车窗打开,强劲的风吹进来,感到很舒服。更主要是从来没有去过成都,早就听说了天府之国的各种美妙之处,所以大家都很兴奋。即使是夜晚坐着也不觉得困倦,一个劲地聊个没完。谁知车到西安不走了,广播通知:秦岭下大雨,将宝成铁路冲断了。这趟车可以免费把大家拉回北京,也可以退票下车。班主任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当然说不回去,在西安等火车修通。就这样在西安住了一天,晚上得到通知,有从西安开到成都的慢车。大家毫不犹豫地买票上车,上去才发现严重超员:座位下面、行李架上面都是人,走廊里更是人挤人,水泄不通。就这样,火车开动了,夜里到了秦岭上。突然又不走了,通知说电缆线被冲断了,于是我们从车窗里跳出来,看到满天星斗、银河璀璨。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忽然听到车上人喊:开车了,开车了。我们忙不迭地从又从车窗里爬进去,没有站台的车厢显得很高,大家都是底下人托、上面人拽,这才一个不落地回来了。这趟慢车是站站停,平均一二十分钟就要停一站,然后再慢悠悠地开动。上厕所是不可能的,你根本过不去,只有等到站的时候,男生从车窗跳出去,方便完再爬回来,女生只好忍着。这样经历了三十个多小时漫长、炎热、饥渴的时间,总算到了成都。大家说,如果再不到就要崩溃跳车了。</p><p class="ql-block">成飞是在黄田坝,那时是在成都的郊区。从火车站去,先要坐公交车到人民广场,再转14路坐到终点站才是,很遥远。但是厂区干净、整洁,生活安逸。连工人带家属,据说有15万人,生活在这个小镇上,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p><p class="ql-block">此图是成飞现在的工厂大门,与三十多年前完全不同了。</p> <p class="ql-block">到了这里一切都觉得新鲜,便宜而丰盛的食堂饭菜,茶馆里摆龙门阵的老者,街上摆摊售卖的奇异的吃食,四周传来的悦耳的川音…令人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进到工厂里,眼睛更是不够用,整洁成排的厂房、庞大冗长的生产流水线、崭新的歼七战斗机、从来没见过的各种生产设备。那时歼七E刚刚研制成功,正在做批量生产前的优化。</p><p class="ql-block">此图是大门内的歼十模型。</p> <p class="ql-block">我们专业之所以选择成飞来实习,是因为当时国防军费严重不足,各种整机厂基本都得不到军队的订货,都在勉强维持。很多在开始做民品,努力养活自己。唯独成飞,因为是生产歼7飞机,有很多非洲、中东、近东地区的外国订单,相比之下日子过得还比较滋润。我们在厂区里就看到过很多外国人,都是来洽谈或者接机的客户。就是这样的一种局面,后面催生出了满足巴基斯坦要求的枭龙战机。</p><p class="ql-block">此四图是工厂大门两侧的巨大浮雕,表现了成飞人艰苦创业的艰难历程和辉煌成就。</p> <p class="ql-block">那时工厂里的设备,从30年代到90年代的都有,有些工序甚至还需要老工人手工操作。如歼七飞机的驾驶舱是由多块玻璃拼接成的,如小轿车里的a柱存在,很影响驾驶员的视线。而欧美飞机都采用水滴型的座舱盖,是一块整体的弧形玻璃,既美观又不影响视线,而我们由于模具技术落后,一直做不了。这次在成飞居然看到了一个水滴型座舱盖,大家都很惊讶。一问才知道,那个模具是八级木工用手工,在木头上刨出来的,寿命有限。</p><p class="ql-block">此四图是工厂大门对面广场上树立的两座双面浮雕,应该是成飞的服务理念。</p> <p class="ql-block">补一段:</p><p class="ql-block">白天过秦岭时发现,火车道旁边的山上,居然是农民的责任田。当时看到种的是玉米,由于山坡陡峭,只能简单地平整出很小的一块平地,说夸张点就是巴掌大的一块地,只能种上几棵玉米,小的只种了一棵或两棵,可以想见当时农民的生活条件有多么地差。所以后来国家要求退耕还林,在这种地方种树,比种粮食要简单的多。</p><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火车突然急刹车,大家都随着惯性撞在一起。过了一段时间,车又慢慢的开起来,我们发现原来刚才是有农民的牛上了铁路,被火车撞了。一头黄牛趴在路旁,屁股上都是血,已经走不了路了。旁边站着应该是它的主人,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大爷,满头白发,穿着打着补丁、洗了又洗、似乎是蓝颜色的外套,头上裹着四川人特有的头巾,满脸凄苦地望向他的牛、望向我们的火车,那一刻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好。不知道他的牛伤的怎么样?这种情况下,铁路不会赔偿他,说不定还会向他索要损失费。那种眼神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p><p class="ql-block">此图是工厂门口广场上的雕塑,搞不清是要表达什么意思。</p> <p class="ql-block">从歼七组装线上下来,学长问我们一个问题:工人在组装的时候,如果把工具忘在了飞机里怎么办?大家七嘴八舌的回答好像都没有答对,学长告诉我们:工人穿统一的服装,腰、腿和袖口都是扎紧的,还带有专用的工作帽,不允许带任何的私人物品。带上去的工具都有专用的工具袋,都要进行严格的清点,下来时少了一样也不行,必须要找到。</p><p class="ql-block">学长又说:真有东西掉到飞机上,还好说,毕竟机体比较庞大,比较容易找到。像歼七飞机的机翼那样,将蒙皮铆在机翼骨架上,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整体,怎么检查其中有没有异物?大家回答大多说要用x光进行检测。</p><p class="ql-block">此三图是工厂旁边的“成飞公园”里的展品——歼20模型。</p> <p class="ql-block">学长笑笑没有说话,带我们走到了车间里的一处角落。这里有高低不同的两个支架,孤零零从地面伸出来,有一人多高,垂直向上,顶部有一个夹子式的东西。学长说就靠这个把制作好的机翼抬过来,利用两个夹子夹好,然后手工将机翼转动(那两个夹子下面有万向节),这时如果机翼里有异物,就必然会发出声响。这不就是后来网络上说的香皂工厂检验成品,用电扇吹的那个办法嘛!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p><p class="ql-block">此两图是歼10模型,放在了一个滑撬的跑道上,意喻着成飞的腾飞吧!</p> <p class="ql-block">后来才知道,那时成飞已经在秘密研制歼10飞机了。我们在厂里的参观、上课,除了有主讲人之外,都有另一位不说话的厂房人员坐在后面、跟在后面,他是专门来负责监督主讲人的,看他是否有泄密行为。</p><p class="ql-block">下面几图是成飞的不同时代的代表性产品,看大家是否都认识?</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在厂里的温江机场,看过新机试飞。也听部队的老师讲过,有试飞员在飞机出现故障时,为了保证厂区人员的安全,冒着生命危险将飞机飞到安全地区才跳伞。不过那时人们的观念已经有所改变了,认识到飞行员的生命更为宝贵。所以在这个试飞员安全返回时,被部队领导狠狠地批评了。</p><p class="ql-block">此图是表现成飞“三滴油精神”的雕塑。是说在歼十样机首飞前,被机务人员发现机体下部有三滴油,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原来是发动机漏油,从而避免了严重的飞行事故。</p> <p class="ql-block">我们除了在成飞内参观、学习,还到市区的发动机研究所进行了参观。那时都是一机配一型号,经常出现飞机做好了,而发动机还没有研制好的情况。这也就是后来国家决策将航发企业、研究所单独分出来,成立航发公司,从而出现业务大发展的良好局面。</p><p class="ql-block">在成飞公园内还建有一座成飞发展教育馆,这是门口的五星徽标,是从工厂刚建立时就镶嵌在厂房门上的,现在取下来作为纪念。</p> <p class="ql-block">当然在学习之余,利用周日的时间,到市区里逛逛是少不了的。先后游览了武侯祠、杜甫草堂、青羊宫、青城山和都江堰。品尝了龙抄手、钟水饺、夫妻肺片等等四川美食。记得那时一碗龙抄手是1毛5分钱,食堂里的素菜是5分钱,荤菜是三毛钱,比北京学校里便宜很多。真是让大家乐不思京了。</p><p class="ql-block">此几图都是教育馆的几件产品,东西很多,挑着和专业有关的拍了几张。</p> <p class="ql-block">弹指一挥间,33年过去了。这次有幸重新来到了成飞,这里已经和城区融为一体了,有地铁可以直达。短短的时间,看着一切熟悉又陌生的场景,仿佛又回到了33年前那个炎热的夏天。地点还是那个地点,但是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30年,成飞彻底摆脱了苏制飞机系列,也已经把歼七飞机改成了他亲妈都不认识的样子。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结合苏美研发体制优势的独立自主之路,接连研发出枭龙、歼十和歼20系列飞机,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年来实习的热血青年,也已知天命,但依然初心不改!</p><p class="ql-block">从厂区到成飞公园的路上,利用厂区围墙,布置了很多展板,展示成飞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当年去时的老厂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的专业设备之一。</p> <p class="ql-block">航空报国,矢志不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