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波罗的海——路访十字架山

Crystal

<p class="ql-block">一早,领队Tomi 告诉大家,今天,骑行开始之前,咱们先去访一个十字架山。</p><p class="ql-block">我有点郁闷,自衬不是个信教的人,去看十字架,白耽搁时间嘛。我宁可多骑些里程呢。</p><p class="ql-block">没想到,看过,心灵,却是着实被震撼到了……</p> <p class="ql-block">绵延不绝的平整农田中,一个小山包。本来极不起眼,偏偏成了一处网红打卡点。甚至,对有些人,是一个朝圣之地。</p> <p class="ql-block"><i>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小山包</i></p> <p class="ql-block">事起于十九世纪。那时的立陶宛人,不满沙皇的统治,起来造反。反抗运动很快被沙皇镇压下去,不少起义者命丧沙皇枪炮之下。死了人,得有葬礼,这是天主教的规矩。但在朝廷看来,这是明摆的反骨嘛,偏不准举办任何仪式。 于是,有人就在这小山丘上立了个十字架。很快,越来越多的教徒,跑这儿来立十字架。只要不聚众造反,沙皇朝廷也就睁只眼闭只眼。</p> <p class="ql-block">二战后,立陶宛再次被苏联吞并。苏维埃朝廷没那么大度,认为这是民族情绪,必须遏制。那些年,到这儿探访都是非法,更别提立十字架了。逮着,就是牢狱之灾。但是这么没遮挡,一大块空地,朝廷也守不过来。经常是一大早,就发现好多连夜冒出来的十字架。朝廷开来推土机,十字架全铲了。谁知,越铲,十字架越多。朝廷和子民的拉锯战,一直打到1991年,苏维埃散伙,立陶宛独立。</p> <p class="ql-block">说到苏维埃朝廷与宗教的斗争,当年在俄国旅行时就听到看到不少。</p><p class="ql-block">这次骑行波罗的海,到各国首都,一定会跑到老城去,绕着弯弯窄街,踩着石头路,看古堡教堂。也喜欢参加徒步游,解决了语言不通的障碍。跟着导游,两、三个小时走下来,看了古迹,听了典故。最感兴趣的,是现代史。</p><p class="ql-block">莫斯科,圣彼得堡,塔林,里加,维尔纽斯,听到的故事大同小异。</p><p class="ql-block">苏维埃朝廷淳淳教导子民,宗教是麻痹革命斗志的鸦片,必须铲除!教会专职人员,送去“再教育”营。教堂,那么大那么古老的房子,拆吧,不符合革命经济理念。再说,太多了,也拆不过来。于是,把教堂顶上的十字架砍下来,穹顶上的金泊剝下来。教堂内部,有的用来储存土豆,有的是大会堂,甚至,变成体育馆,游泳池。</p><p class="ql-block">陪我游览圣彼得堡的俄国姑娘Sonia告诉我,小时侯常被带去游泳的地方,长大了才知道,那是个教堂。</p> <p class="ql-block">里加的导游姑娘Eva笑着说,直到今天,我妈妈一到礼拜天,还是说,咱们去“大会堂”吧。</p><p class="ql-block">而在维尔纽斯,导游姑娘Milda带我们去的这个,更夸张。外面看,是个巨大巨高的教堂。里面,被隔成了三层楼。底楼,推开重重的大木门,是个卖法国薄饼的小吃店。难怪看不懂那个立在教堂外的花花绿绿的餐饮招牌。</p> <p class="ql-block"><i>大教堂的门口,立着一个饮食店的招牌。我在此驻足,探头进去看了一眼,</i><i style="font-size: 18px;">觉着哪儿不对劲,</i><i>终究没在此用餐。</i></p> <p class="ql-block">这会儿,站在小山丘上,四下里打量,层层叠叠的十字架,木质的金属的石材的,这是个没有屋顶没有墙壁的教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球各地的人来打卡,信教的不信教的,光看着这十几万各式各样的十字架——小的不过寸许,大的两、三米高——都是震撼。</p> <p class="ql-block"><i>实在太多了</i></p> <p class="ql-block"><i>大卫之星,犹太教在这儿亦有一席之地</i></p> <p class="ql-block"><i>有密集恐惧症哦</i></p> <p class="ql-block"><i>眼前的景象,让我不得不想一想,这,到底是为什么</i></p> <p class="ql-block"><i>这个像,可是认真下了功夫的</i></p> <p class="ql-block"><i>一脸悲悯</i></p> <p class="ql-block"><i>这个耶稣,手指大小,完全掩入草丛。被我“发掘”出来</i></p> <p class="ql-block"><i>圣诞老爷爷的房子,带来些许快乐</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