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告诉你一点生活道理

风和日丽

<p class="ql-block">  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里,芮小丹说,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 ……我自己觉得,我才有可能做到的才是我的。</p><p class="ql-block"> 这话正是我最有感悟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后来又偶然看到,“我能体悟的只有那些真正被我活出来的道理”,这句话。它是那个被恐婚逼出的丹麦存在主义之父,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克尔凯郭尔(生于1813年5月5日-卒于1855年11月11日),说过的话。这话与豆豆的话,如出一辙。</p><p class="ql-block"> 而且,这位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大师级别的人,一直都在用自己的作品和自己的亲身体验,验证着这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普通的我,普通的你,不也一直在实践这样一个真理吗?</p><p class="ql-block"> 其实,大师与我们的生活无异,柴米油盐,七情六欲,生老病死,都要经历。</p><p class="ql-block"> 可我们又同大师的生活千差万别。</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能看透表象下的真实,事物背后的道理;我们偶有所思所得,却又无法抓住它,并把它或者它们提炼出来,再去实验证明它;我们更不能像大师那样决绝地取舍,果断地做出反应,从而由体悟,觉知,再到内化为自己的真理。</p><p class="ql-block"> 那么,什么是“我的”,看来是个深刻且深奥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我以为我的,就是现在我拥有的,可事实上,现在我所拥有的,也许恰恰也是事物的另一种“拥有”的外在显相。</p><p class="ql-block"> 就像理财专家告诉你的,“你凭着运气赚回来的钱,一定会凭着你的实力亏出去”;你只能赚到你认知以内的钱。</p><p class="ql-block"> 换个角度说,你拥有的只能是你体悟到、内化到,成为你自己的真理后,你才会很好地运用把握,并拥有它。而这个认知和内化过程,往往考验的是人性的善恶,而不是这个事情和这个道理本身。</p><p class="ql-block"> 小说里的投机者刘江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证,可这刘江的故事并不是只存在于小说里,也并不是作家的杜撰,它就是活生生的现实。</p><p class="ql-block">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红楼梦》里智通寺的对联,道出了刘江一类人的本性。</p> <p class="ql-block">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你也永远教不会一个和你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命运抉择的时候,往往就是每个人根本人性的较量。</p><p class="ql-block"> 得和失,应该一直就是个守恒的等量关系。你可以替他做此时的决定,为他挡灾避祸,替他做了一时的趋利避害的决定,可他迟早要面对的是自己的人性决定的命运。冥冥之中,谁也无法逃避。</p><p class="ql-block"> 生活常常就是这样充满诡异。有时候就像玩麻将,你觉得你幸运之门大开,你觉得你精明过人,可以拿捏一把大胡时,其实已经露了怯,离输牌不远了。</p><p class="ql-block"> 那么,你在人生的牌局上得意忘形时,其实你也已经在走向自我毁灭,而不自知罢了。</p><p class="ql-block"> 《遥远的救世主》里,看上去是丁元英做了一个大大的局,运筹帷幄,掌控了整个事件,料到了事情的发展趋势,可他自己也还料不定爱人的决绝别离,也料不到自己的人生坎坷。悟到了,可他也回避不了,做不到超然,自在。该承受的一点都少不了。</p><p class="ql-block"> 而小说中的人们,每一个人也都在用自己的人性和个性在下着自己的这盘人生的棋。各自走向命运的归宿。</p><p class="ql-block"> 面对命运,我们谁也没有资格评判对方。我们谁都不可能像演一幕剧,拿着剧本,知晓了因果,再去过自己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我们能只晓的和掌握的,只有现在——我们体悟到的和感受到的,并且能够勇敢地去做到的。除此之外,我们真的无能为力。</p><p class="ql-block"> 的确,我能做到的,也必是“我能体悟的”,“只有那些真正被我活出来的道理”,也才是“我的”“我能做到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