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4-1</p><p class="ql-block">关于去北京天津游玩的事已经酝酿差不多一年了。原打算和姐姐、表姐、表姐夫同行,但由于姨妈中风,表姐无法分身而作罢。今天和两个姐姐一起搭乘17:50的Z2次列车从长沙前往北京。</p> <p class="ql-block">2023-4-2</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全都年岁已高,想尽可能地减少舟车劳顿,本想买软卧,但我在放票的第一时间购票时就被告知没有票了。我退而求其次想买下铺,但12306网站上显示只有中铺或上铺。我不死心,想在其他网站上碰碰运气。此时发现微信上也可以购买火车票。我进去后居然发现还有大量的下铺可以随意购买,只是每张票要加价30元。12306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官方购票网站,中国铁路所有的票都是它控制的。我是按照它规定的提前购票的第一时间上网购票的,它居然没有下铺票!而微信上的下铺票你只要加钱,想买多少就可以买多少!我是文明人,不是出离的愤怒绝不说脏话。但此时心中的那匹草泥马无比高大、威武、雄壮!这个国家还有起码的规矩吗?但生气又有什么用呢,想要舒服一点,你就得老老实实掏这笔冤枉钱。至于中国铁路总公司从中有没有利益输送,我不敢妄加评论。否则这篇游记可能发不出来。</p><p class="ql-block">早上8:16列车准时到达北京西。因为行李较多,我们四人打了两部的士前往朝阳区姨姐所住的金隅丽港城。路程不近,的士没堵车都花了差不多五十分钟。北京尘土太多,加之家里有段时间没住人了,需要搞卫生。中餐只能在外面解决。饭后去望京西路的永辉超市购物。我们打算在北京一边玩一边正儿八经地过日子,不买点食材是不行的。</p> <p class="ql-block">据说永辉超市在北京有五十多家连锁店,可见经营得不错。我发现这里物质比较丰富且价廉物美。</p> <p class="ql-block">买的人自然也不少,收银还得排队。</p> <p class="ql-block">2023-4-3</p><p class="ql-block">昨天下午在家休息,就是为了养精蓄锐,为即将到来的高强度游玩做准备。我们挑选的第一个去处是颐和园。</p> <p class="ql-block">对北京来说,四月还是早春,并非特别暖和,但昆明湖上成对的鸳鸯开始嬉戏。鸳鸯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双宿双飞,但不知为何,这只鸳鸯落单了。鸳在此,鸯何在?</p> <p class="ql-block">昆明湖上的桥都很相似。</p> <p class="ql-block">和春天联系在一起的自然是花儿。人们最常用的描写春天的成语就是“春暖花开”。至于诗词“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则是小学生必须背诵的课文。</p> <p class="ql-block">湖边垂柳的新绿当然也不失为春天的作证。</p> <p class="ql-block">昆明湖上虽然已有鸳鸯戏水,但人想要戏水则还早了一点。你看,游船不少,不过全都集中封存在一个角落,还没开放。</p> <p class="ql-block">这是颐和园中唯一的西洋建筑:石舫。石舫有自己的名字--清晏舫,取自海晏河清之意。在园林中建石舫不仅是为证明水是活的、可坐舟,为的正是在“舟自横”中,突出“野渡无人”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里最著名的应该就是这个长廊了。长廊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有548根柱子。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颇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彩画的内容多为山水、花鸟图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情节。画师们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p> <p class="ql-block">佛香阁。</p><p class="ql-block">这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是供慈禧烧香礼佛的地方。建筑在万寿山上,南面正对昆明湖,俯瞰十七孔桥。既然是皇家礼佛之禁地,我等草民自然只能远观不得近睽。</p> <p class="ql-block">仁寿殿虽然开了门但围了栏杆仍然不让你进。你只能在外围瞅瞅。</p> <p class="ql-block">万寿山的牌楼。</p> <p class="ql-block">说起颐和园的牌楼,自然是这个“云辉玉宇”最为出名。它紧邻昆明湖,是万寿山前山中央建筑群主轴线的起点。建筑为四柱七楼,顶覆黄色琉璃瓦,绘金龙和玺彩画,等级极其高贵。“云辉玉宇”牌楼表示这里的宫殿是彩云与华丽建筑相辉映的世界。牌楼的南面匾额上写着“星拱瑶枢”,它告诉人们,这里就是“众星拱卫的神仙之地”。在排云门前,除立有两只造型生动、铸造精美的铜狮之外,还有两侧各摆放了六块不同形态的太湖石,喻意为十二生肖。</p> <p class="ql-block">现在依然是阴历的早春二月,远不是旅游旺季,但颐和园已经是游人如织。中国闲着无事的老头老太太实在太多了。到处是他们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仁寿殿门内正中矗立着一块巨型南太湖石峰,连石座高约5米,宽2米。正面欣赏该石,酷似一鹤发童颜的老人,因而又称寿星石。石背面孔洞沟壑繁密,颇具山川灵秀之美,周围以汉白玉栏杆维护,下衬六角须弥汉白玉石座。</p> <p class="ql-block">仁寿殿,位于颐和园东宫门内,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名勤政殿,清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改名仁寿殿,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住颐和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是颐和园听政区的主要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的东宫门,这也是颐和园的正门。</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去圆明园。来过北京无数次了。这还是第一次游览圆明园,因为我觉得圆明园既然被毁,废墟有什么可看?所以就没来过。</p> <p class="ql-block">的确只留下一些断垣残壁。</p><p class="ql-block">而且连这些破碎的石头也只能远观。游客顺着一条木栈道徐徐前行,用手机远镜头拍那些残留的石块。</p> <p class="ql-block">从遗址残留的石块看,圆明园颇有些欧式风格。我们中国古建筑全都是木结构,如故宫、天坛、雍和宫、恭王府里面全都是木房子,很少有这种石拱门。幸亏有石结构的东西,才避免了被烧成灰烬,让后世的人们可以借此想象当时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到此一游,立此存照。</p> <p class="ql-block">到此二游,凑个热闹。</p> <p class="ql-block">一个青砖结构的废墟。</p> <p class="ql-block">石头上的浮雕很漂亮。所有的东西都只能远看,实在令人兴味索然。今天就到此结束吧。</p> <p class="ql-block">2023-4-4</p><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不好,阴雨连绵,气温降了好几度。似乎最高温度还不到十度。想到北京很少有整天下雨的时候,所以决定还是出去:去前门大栅栏转转。打了一部的士,在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下车。</p> <p class="ql-block">雨还在下,照相都得打伞。</p> <p class="ql-block">赵本山是刘老根大舞台的老板,这一点他从不忌讳。</p> <p class="ql-block">宣传窗里面的泥塑是漫画风格,奇丑无比。</p> <p class="ql-block">估计这是东北老爷们冬天生活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前门大栅栏。三年前我就来过这里,那时可能是没完工,抑或是疫情影响,几乎没什么开门营业的,非常冷清。</p> <p class="ql-block">这是儿时记忆中的冰糖葫芦,到哪里都想来一口,更别说来到真正的儿时记忆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现在已经是上午11:45了,宽敞明亮且修缮一新的前门步行街上门可罗雀。花了天文数字的钱,能收得回成本吗?</p> <p class="ql-block">这么走路,有一百五十年前老佛爷的感觉:街道清场,行人回避;威风凛凛,不可一世。</p> <p class="ql-block">哀家就是这种做派。在街边小憩,需有下人伺候。</p> <p class="ql-block">懒得走路时则出门有轿。</p> <p class="ql-block">想添置新衣服了,来隆庆祥。</p> <p class="ql-block">馋了,稻香村有各式点心。</p> <p class="ql-block">想了解老百姓的杯中物是否上头,来这里转转乃最佳捷径,且没有之一。</p> <p class="ql-block">若论文房四宝,还是这里靠谱。</p> <p class="ql-block">有三百年历史的益德成鼻烟不是天津的吗?怎么搬到京城来了?小英子,替哀家查查!</p> <p class="ql-block">小英子,这里的烤鸭有御膳房的好吃吗?</p> <p class="ql-block">“这个姓谭的木匠是哪里来的?”</p><p class="ql-block">“重庆来的。”</p><p class="ql-block">“家具打得怎么样?”</p><p class="ql-block">“他不打家具,他是做梳子的。”</p><p class="ql-block">“做把破梳子也敢跑到京城来混?胆子不小呀!”</p> <p class="ql-block">瑞福祥,中国高级服装定制领头人,京城“八大祥”之首。不在这里做一两套衣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京城恶少。</p> <p class="ql-block">满清刚入关就开剪刀铺的王麻子要是还活着,怕是快四百岁了。看到自己开创的铺子这么火,那叫一个开心!但如果他知道铺子早就不姓王而是姓钟,脸上的麻子是不是会掉到地上来?</p> <p class="ql-block">你取名张一元,那么我给你一张一元的钞票,你能卖给我多少茶叶?</p><p class="ql-block">什么?不卖?那你干嘛叫“张一元”?拿我们开涮?</p> <p class="ql-block">北京人对炸酱面情有独钟。</p> <p class="ql-block">你瞧这父子俩吃得多香!</p> <p class="ql-block">这个押运的红顶子官员是要骑摩托车吗?</p> <p class="ql-block">传承三百多年的老字号:北京同仁堂。我估计这是中国最著名的老字号了。说其家喻户晓应不为过。其座右铭“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在这假货横行的年代更加难能可贵。只可惜乐家的后人已经不在这里了。呜呼,哀哉!</p> <p class="ql-block">正阳门,俗称前门,北京人称前门楼子。这是北京幸存下来的四座城门之一。北京原有二十座城门,素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指的是内城九门、外城七门以及皇城四门。(内城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外城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p><p class="ql-block">如果你现在想看看这二十座城门,那就有点异想天开了。但你如果生于1949年以前,你可以在梦中回忆一下那些城门的雄姿,而不仅仅是痴人说梦。</p> <p class="ql-block">2023-4-5</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去八达岭长城。因为老婆和姨姐都去过若干次,加之长城太难爬,两人就不去了。我和姐姐坐公交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到长城脚下。</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游客还不算太多,否则,要在这里照张相都得排半个小时的队。</p> <p class="ql-block">已经来过长城三次了。第一次是1981年元月,因为是第一次,加之又是度蜜月,自然印象深刻。后面的两次具体是哪一年我居然记不太清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现在不写这个美篇,估计过两年也会不记得这一次来长城的。</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这种数量的游人是比较合适的,可谓不多不少。太多,如那种节假日和周边的每个人全是零距离接触、都有肌肤之亲、他们身上的臭汗全擦在你的手臂上,那种感觉实在有些恐怖;太少,如整个长城只有你和自己的影子,再想想秦始皇修长城死了那么多人,全葬在城墙底下或周边,他们的阴魂此时在你身边飘荡,细语喃喃地诉说他们的不幸,那就更恐怖了!</p> <p class="ql-block">城墙外的野花已然开放。孟姜女的丈夫没葬在这里吧?</p> <p class="ql-block">我心肺功能不好,登山颇感困难,所以就让姐姐自己爬上去,我在下面等她回来。她爬了一个多小时,没有登顶就回来了。因为景观单一,我们也没过多逗留,打道回府。</p> <p class="ql-block">2023-4-6</p><p class="ql-block">今日的计划是游览故宫和天安门。故宫的游人还是挺多的。我们提前在网上预约了,仍然还要排很长的队才能入内。</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前有金水桥,这里也有,叫内金水桥。</p> <p class="ql-block">扶着桥栏照相的人挺多。</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在明清两朝的宫廷电视剧里无数次出现过。虽已来过四次,但再次亲临此地时,仍然感到至高无上皇权的威压。</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昂首挺胸一站,竟然莫名其妙地有种是这里主人的感觉!当然,我并没把自己想象成总管公公,当公公去狐假虎威老百姓好像没啥意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紫禁城中三大殿之首,矗立在紫禁城中央。京城的中轴子午线沿着龙纹石雕御路升上三台,从天子宝座下穿过,是中国现存规制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大殿内外饰以成千上万条金龙纹,屋脊角安设十个脊兽,在现存古建筑中仅此一例。</p><p class="ql-block">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p> <p class="ql-block">紫禁城所有的建筑都是木结构的,极易发生火灾,因此防火是内务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储存消防水的大铜缸必不可少。即便这样,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刚刚建成一百天的太和殿就发生大火,毁于一旦。</p> <p class="ql-block">三大殿中最小的中和殿。</p><p class="ql-block">位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明清时期,中和殿的主要功能就是供皇帝到太和殿参加大典前休息所用。在当时,皇帝前往太和殿参加大典前,都会在中和殿先接受主持庆典官员的朝拜和奏事,借此来事先了解大典的进行步骤,之后再前往太和殿。</p> <p class="ql-block">三大殿中排第二的保和殿。</p><p class="ql-block">皇帝在太和殿进行大典前都会在此更衣,然后再前往太和殿。在册封太子、皇后时,会在保和殿接受朝贺。每年的除夕、正月十五,皇帝会在这里宴请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自乾隆五十四年后,科举考试的殿试也会在保和殿进行。</p><p class="ql-block">你们看,皇帝为了显摆,本来在一个殿全都可以办的事非要分三个殿举办,真TM浪费!这是老朱和爱新觉罗这帮龟孙没赶上八项规定,要是八项规定早点颁布,他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p> <p class="ql-block">汉白玉的围栏十分大气,漂亮!</p> <p class="ql-block">照个相,留个纪念。从这里看,皇宫的建筑不够高哟。</p> <p class="ql-block">大石雕。</p><p class="ql-block">石雕由整块石雕刻而成,石长16.75米,宽3.07米,厚1.7米,重200多吨,为宫中石雕之最,俗称大石雕。</p><p class="ql-block">这块巨大的石头产自北京房山大石窝。运至皇宫后被放在保和殿后面的御路上。在这块又大又厚的石雕周围刻有精美的大花纹,正中则是九条腾飞的巨龙,出没于流云之间。整块石雕构图严谨,形象生动,堪称古代石雕艺术中的瑰宝。</p><p class="ql-block">大石雕(又称云龙阶石)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当初为了把它运进紫禁城,曾经大费周折。</p><p class="ql-block">据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决定修建紫禁城时,梦见玉皇大帝赐给他一块“天石”,以镇宫院,玉帝称“天石”在离修建皇宫不到百里的地方,让朱棣派人去找。朱棣不敢怠慢,急忙派人四处寻找。然而,他们找遍了北京周边的一二百里,也没找到。后来刘伯温听说房山大石窝出产一种石头,质地坚硬,雕出的花纹不但漂亮,而且不怕风吹雨淋,放上几百年,都不走样儿,便派人到房山大石窝去选石料。石料很快就选好了,但却无法运回,因为那块石料太大,重达几十万斤,刘伯温只好亲往视之。刘伯温到那儿一看,那石料果然巨大,他想换一块儿小的运回去,但又怕皇帝怪罪下来,担挡不起。他在巨石面前思考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日近黄昏,他决定先找个村子住下,明天再做打算。当时正是寒冬腊月,河水早已冻得结结实实。他们走进一条河道,刘伯温在冰上走着走着,突然想到了秦始皇建阿房宫时,修冰道搬运山石的办法,于是茅塞顿开,决计效仿。经过一番琢磨之后,他决定从大石窝往修建皇城的地方修条冰道,并在其沿线就地打井,就地取水。他对此很有信心,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第二天,刘伯温回到城里,便开始着手绘制修冰道的图纸,其设计为先从大石窝往琉璃河修起,经良乡,过卢沟桥,奔元大都向北,直至紫禁城。他计划在沿线每隔一里地打一眼小井,每隔三里打一眼大井,借着数九寒天,就地泼水结冰。这样一路打井,一路冻冰,一路推运石料,今年运不完,来年再运,直到把那巨石运回来。图纸绘好之后,便开始修大道、打井、泼水冻冰,然而这并非一日之功,第一年,他们刚把巨石运过琉璃河,就已春暖冰融,运石行动只好等下一个冬天继续进行。来年冬天,还是按照原先的方法,在刘伯温亲自指挥下,终于在开春之前将巨石运进了紫禁城。刘伯温又连忙从苏州、南京等地找来最好的石匠,精雕细刻,忙活了一个春天,“云龙阶石”终于雕刻成了。按照皇帝的要求,刘伯温将其安放在皇上以后要经常路过的华盖殿后面的御路上。经过千辛万苦,镇宫“天石”终于落户皇家宫苑,成为紫禁城的又一大景观。</p> <p class="ql-block">大石雕旁有两头狮子,一公一母。这头是公还是母?</p> <p class="ql-block">坤宁宫。</p><p class="ql-block">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p><p class="ql-block">明代,坤宁宫为皇后寝宫,又称“中宫”。清代,坤宁宫改为萨满教祭祀的场所;并先后为康熙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举办大婚仪式,还是末代皇帝溥仪举办婚礼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交泰殿。</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嘉庆二年(1797年)重建,原是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乾隆年间开始用于贮存宝玺,现为故宫博物院原状陈列展厅。</p> <p class="ql-block">钟粹宫。</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称“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钟粹宫”,是故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朝时期为妃嫔所居,曾一度为皇太子宫,清朝时期为后妃居所。</p><p class="ql-block">据说钟粹宫的彩画对于研究明、清官式彩画发展史有较高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此宫不开门。门上不仅有清代的锁,还有现代的锁。中国彩画发展史研究?算了,我们把论文题目改为《中国古今锁具之异同》。</p> <p class="ql-block">紫禁城中的烂尾楼--灵沼轩(延禧宫/水殿/水晶宫)</p><p class="ql-block">灵沼轩是在延禧宫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居住在这里的主人是明清两朝的嫔妃们,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p><p class="ql-block">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的时候延禧宫毁于一场大火。虽然一直说要复建,但是一直到同治朝时都没有下文。直到溥仪继位以后的宣统元年,光绪帝的妃子瑾妃,此时的端康太妃,在她的提议下才开始复建延禧宫的工作。因为考虑到木质建筑容易失火,所以当时设计的是修建一座采用石料和钢材结合的3层西洋式建筑。</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这座西洋风格的建筑还没有完工,是烂尾楼。因为它动工修建的时间是在宣统元年(1909年),而三年以后清朝就垮台了,虽然三年的时间足够修建这座建筑,但是由于不赶工期,而且当时财政紧张,基本上属于修一段时间,停一段时间的状态。</p><p class="ql-block">清帝逊位以后就更不说了,虽然民国政府每年都会承担清帝高达数百万两白银的开支,但是基本上已经无法拿来修建这座宫殿了。</p><p class="ql-block">这座宫殿在制作风格和工艺上均出自德国人之手,之所以取名叫做“水殿”或者“水晶宫”。是因为当时在设计的时候,设想的是在宫殿的周围修建一条环绕宫殿的水池,就像龙王的“水晶宫”一样把宫殿包围起来。建筑房间一共39间,5座瞭望亭,在亭子中还使用了玻璃等新式材料,其墙体采用汉白玉。可以说在建筑技术上主要采取的是当时西方最先进的建筑技术,但在装饰上又采用了东方的龙,还有竹纹、牡丹纹之类的东方元素。因此它其实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p><p class="ql-block">由于时代的因素,灵沼轩成为中国最负盛名且历史最久远的烂尾楼,没有之一。</p> <p class="ql-block">寿康宫为清代太皇太后、皇太后居所,太妃、太嫔随居于此,皇帝每隔两三日即至此行问安礼。乾隆朝孝圣宪皇太后、嘉庆朝颖贵太妃、咸丰朝康慈皇太后都曾在此颐养天年。</p> <p class="ql-block">乾隆年间寿康宫的主人,乾隆生母清世宗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1693年1月1日—1777年3月2日)。</p><p class="ql-block">雍正十三年其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卒于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p><p class="ql-block">孝圣宪皇后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她活到84岁,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极为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乾隆登基第一年写给母亲的字轴。歌功颂德,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寿康宫正厅。上方挂有乾隆为母亲寿诞所题写的牌匾“慈寿凝禧”。</p> <p class="ql-block">皇极殿</p><p class="ql-block">皇极殿是宁寿宫建筑群中的正殿,仿照乾清宫而修建。乾隆太上皇和慈禧老太后,准备在这里处理退休后的政务,十分重视这座宫殿,建筑等级十分的高。</p> <p class="ql-block">这一排矮小的平房乃鼎鼎大名的军机处。</p><p class="ql-block">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其功能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这几间矮小的平房有着国务院的功能,但人数和办公楼规模却只有国务院的几千分之一。</p><p class="ql-block">这办公效率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我傻傻分不清。</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崇尚玉石。珍宝馆里的玉石不少。</p> <p class="ql-block">珍宝馆里的大禹治水图玉山。</p><p class="ql-block">该作品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000千克。玉山用料产自中国新疆和田密勒塔山,为致密坚硬的青玉。玉上雕成峻岭叠嶂,瀑布急流,遍山古木苍松,洞穴深秘。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结队的劳动者在开山治水,此景即为“夏禹治水”故事。玉山正面中部山石处,刻乾隆帝阴文篆书“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十字方玺。玉山背面上部阴刻乾隆皇帝《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御制诗,下部刻篆书“八徵耄念之宝”六字方玺。玉山底座为嵌金丝山形褐色铜铸座。</p><p class="ql-block">清大禹治水图玉山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p> <p class="ql-block">偌大的紫禁城只有这个御花园里有树木,其他地方,特别是三大殿周围,草木不生。据说这是为安全计。树木可做刺客的掩护;树木可能会助长火势。最最重要的是,紫禁城是个大四合院,里面种了树,那就是一个“困”字。这还了得?哈哈,笑死我了!</p> <p class="ql-block">故宫紧挨着天安门广场。从故宫出来,本以为几分钟就会可以到天安门转转。谁知花了近四十分钟才走到。其中经历了四次查验身份证,三次过安检,装中餐的小包也被X光机扫描了三次。真是万无一失呀!为首都的安全防护点赞!</p> <p class="ql-block">原打算去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向英雄致敬,但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无论闲人忙人均无法靠近:通往天安门广场的地下通道被封锁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还停着很多警车。这是搞反恐演习吗?</p> <p class="ql-block">人民大会堂自然也去不了。只能远远地照个相。</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倒是近在咫尺。</p> <p class="ql-block">照相也很方便,照多少,怎么照,悉听尊便。</p> <p class="ql-block">又有很多年没来这里照相了。照一个也不算吃多大亏。</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可以上天安门城楼。我知道过去可以花三十块钱转一圈,今天不知为何不卖票了。我估计是他们觉得三十块钱就让这帮家伙登上城楼朝下面挥手装大尾巴狼,太便宜这帮孙子了!</p> <p class="ql-block">2023-4-7</p><p class="ql-block">今天老婆的外甥开了一辆七座的GL8带我们去明十三陵扫墓。先去德陵,那里安葬着我的岳父岳母、他的姥爷姥姥;然后去相邻不远的景仰园,那是他父亲的长眠地。</p> <p class="ql-block">回来的路上,我们去明十三陵景区游览。</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去明长陵。明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p><p class="ql-block">你来到长陵,会以为自己又到了故宫。你看,这幢建筑像不像故宫的金銮殿?</p><p class="ql-block">明长陵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明长陵用料严格考究,施工精细,工程浩繁,营建时日旷久,仅地下宫殿就历时四年。明长陵是朱棣在营建北京皇宫的同时选择的陵址。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地面上建筑至宣德二年(1427年)3月基本完工。我估计朱棣是想无论阳间阴间他都要住同样的宫殿,所以皇宫陵墓一个样。</p> <p class="ql-block">陵恩殿是嗣皇帝祭祀永乐帝后的场所,建筑在汉白玉雕刻成的三层台基上,金砖铺地。殿面阔九间(66.56米),进深五间(29.12米),象征着皇帝“九五”之位。</p> <p class="ql-block">看看殿内这六十根巨大的金丝楠木柱子!它们高约十二三米,底部直径超过一米一,估计没有五百年长不出这么粗大的楠木。我简直无法形容它们带给我的感受:漂亮?雄伟?惊艳?嗯…都不准确。震撼?嗯,有那么点意思。</p><p class="ql-block">据说每根柱子价值一个亿以上。其实已经是无价了。中国境内再也找不到这么粗大的金丝楠木了。</p> <p class="ql-block">殿内明成祖朱棣的坐像。朱棣在明朝16位皇帝中,文治武功都算是最好的了。他命人编纂了《永乐大典》,《大英百科全书》说它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共计11095册,约3亿7千万字,是《大英百科全书》的九倍)。他屡次御驾亲征,打得不可一世的蒙古人抱头鼠窜。他在位的二十二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朱棣也被称作“永乐大帝”,甚至被一些人称为“中国最后一位世界性大帝”。但我读过明史之后,对朱棣并不怎么感冒(当然,我对所有的朱皇帝都不太感冒。但因为朱棣是朱皇帝中名声最好的,所以拿出来掰饬掰饬)。首先是他人品低下,居然搞篡党夺权,而且是夺侄儿的权,那是货真价实的乱臣贼子,罪当灭九族(不过无论如何都灭不了,因为九族全是老朱家的人);其次是此人的残忍和狠毒让人发指,杀人株连之广,手段花样之新,空前绝后,甚至超过其父朱元璋;第三是他恢复锦衣卫,并加设东厂,阉人横行,双重施压,无论官民,均无任何隐私,人心惶惶,不可终日。</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长陵棂星门为柱出头式牌坊,其两石柱,顶部各雕一坐龙(两龙相对),前后戗抱鼓石。</p> <p class="ql-block">明楼。</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