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静板书

燚镜像

<p class="ql-block">  2010年10月,我随陕西省民俗摄影协会参加陕西省洛南县“华阳秋韵·第二届佛山红叶节”采风活动,在风景如画的佛山顶上采访了戏曲化石—洛南静板书。</p><p class="ql-block"> 洛南静板书,在清道光年间已在洛南县流行。 一说土生土长, 二说疑与豫西腿板书及晋南的四股弦书有亲缘关系。它是以关中话为唱, 一人持琴、板自弹自唱(或数人坐唱),用欢、苦音双调式系统,以主腔性板腔体唱腔说唱故事的陕西地方曲种。它依不同的唱词语调进行变奏,有较强吟诵性,腔节或唱句的落尾部分大致不变。洛南静板书,唱腔前的起板音乐和唱腔中的间奏音乐约有四十余种,都无曲牌名称。说唱时只用脚踏梆子打击节奏,不加杂其它乐器伴奏,过门时才用其它乐器渲染气氛,唱腔清晰,文文雅雅,故称“静板”。</p><p class="ql-block"> 洛南静板书演唱简便易行,田间地头,家庭院落,一张桌椅即可说唱。说唱时在桌子两侧各竖一根竹竿,再用两条绳子牵连,上绳上吊上大锣、小锣,下绳紧靠锣边,防止打击锣体摇摆。桌上用麻绳圈仰放小铜镲,桌腿绑着脚踏梆子。说书人的膝盖下梆着4片竹制蚂蚱板。唱腔为主腔性初级板腔体结构。哭音、欢音均有一个主体唱腔骨架。唱词多为七言或十言,有较强的吟诵性 ,演唱<span style="font-size:18px;"> 音韵宏亮,吐字清晰,刚柔相济,古朴粗犷。</span>洛南静板书,一人可操六种乐器,融弹、敲、打、说唱于一身,传承人代表有李志清等。</p><p class="ql-block"> 洛南静板书,2009年3月被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遗名录 。201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名录。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文背景音乐,系拍摄洛南静板书现场的实时录音)</span></p> 2011年5月国家级第三批非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