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车西藏行(完结):川西的美以及都江堰的浩瀚

寒梅

<p class="ql-block">  4月18日下午3:00跨过金沙江大桥转国道215,正式进入四川甘孜州。跑了三天半,可是走出了西藏东北部的大山。进入四川豁然开朗,路也平坦宽阔了许多。 </p> 四川甘孜藏区的白塔像一尊艺术品 <p class="ql-block"><br></p> 雀儿山海拔6168米,被称为山鹰飞不过的山峰,有冬过雀儿山,如闯鬼门关的说法,它是由川入藏的生命线,国道317线的必经之路。<div> 雀儿山公路隧道的修建,耗时5年,20分钟穿越6168米高峰。也打通了川藏北线藏区与内地往来的交通大动脉。</div> 隧道口雪山下矗立着“川藏公路十八军英雄纪念碑”。致敬筑路英雄们! 闯过一道道关,涉过一弯弯险。海拔越来越低,路也越来越好走了。 玉龙拉错,位于G317旁,雀儿山脚下,为冰蚀湖。川西腹地美丽的蓝冰之湖。<div>  景区正在整修不能近距离到达湖边。远远望去,玉龙拉错掩映在雪山和云杉之中,平静如一块碧玉。天是灰的,但依然掩盖不了湖水天然的蓝。</div> 傍晚到达甘孜的丹霞小镇,是一个旅游景区兼房车基地。尚未正式运营,我们先来打个卡。 。 行走在丹霞小镇,雪山下,藏式风格的小镇建筑和天珠灯饰,在落日余晖映照下,别有一番韵味儿,这是属于高原独特的风光,像一幅绝美的世间画卷。 人间仙境一般,在这里住一晚,做梦也似在云端。 我们的房车晚餐,一杯啤酒邀明月。 第27天(4月19日)回程第5天:格萨尔王城、鲜水河大峡谷、甘孜民居 早晨的丹霞小镇,阳光洒在雪山上。 甘孜州甘孜县。甘孜的甘孜。"甘孜"为寺庙名称,意为洁白美丽的地方。 《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千古流传。一代传奇人物格萨尔王的故乡,就在甘孜德格的阿须草原。 为了纪念他的历史功绩,在霍岭大战遗址之上,建成了一座格萨尔王城。在城中,坐落着根据历史遗迹和原始信息仿建的格萨尔王故都 (今德格县俄支乡境内)——森周达则宗王宫实景。徜徉在王城中,如观看一幅幅格萨尔文化的立体画卷。 珠牡拉错,美的纯粹,宁静。巍峨的雪山、辽阔的草原、旖旎的湿地、仿佛从湖中升起、漫延。风吹过一片片山林,像是从远方赶来,在悠远的旷野下,让湖泊变得如宝石般湛蓝而耀眼。 我的头太小了,不如燕子姐的好看。 <h3>  走进格萨尔王城,像是穿越进了时光隧道,遥远的藏民族风情、深刻的人文记忆,如彩色画卷铺展在每一处建筑里。格萨尔文化在这里得以传承。</h3> 也许很多人对女人爱拍照不理解,队长就是。花有千树万树,可配一张张笑颜如花的脸在其中,岂不是花儿更美人更俏。热爱生活的女人就得多拍照。<div>  而且,一张好的旅行照片不应该仅仅是风景,更应该有人在景致中的活动。有人才赋予了风景的灵魂。</div> 卡萨湖,就像上天滴下的一滴眼泪,蓝得摄人心魄。站在G317国道旁俯瞰,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原计划沿着国道317,一直到汶川,看看5.12大地震遗址再至成都。路上队长跟自驾车友闲聊,力荐新都桥,说很美是摄影家的天堂。又一个原因被“中国熊猫大道”诱惑,因此,我们改道,从甘孜的炉霍走“中国熊猫大道”,直达新都桥汇入国道318。此生必驾,总是绕不开318。 走熊猫大道,没看到熊猫,但收获一路美景。尤其是川西的藏式民居,在治愈系的蓝天白云之下,美得就像用彩色的笔画出来的。 远远望去, 寨子静卧在草原山水间,激发多少游人的文艺情怀。后面一座山、前面一条河、脚下一片草甸、住在一间房、躬耕于一亩田.......这不就是你我梦想中的田园生活吗? 德格有“中国藏民居艺术之都”之称,德格民居被誉为“大地凝固的音符”。在德格,随处可见举世闻名的“崩空式藏民居”——木头架起来的房子。 德格人每年都要给房子除尘、上清漆,使得旧房如新。所以,我们一路看到的民居都是色彩鲜亮,崭新如刚刚建成。 如果有这样的地方,是不是可以坐到地老天荒? 鲜水河是雅砻江的最大支流 鲜水河大峡谷尚不是最美的时间,我们只是从中穿行而过,真正的峡谷风光在远方。 这是新都桥的藏式民居,与德格的风格有所不同,又是另一种美。在西藏,领略山川之壮美,来川西赏民居的精致之美。 <br> 大山脚下,草原之上,婉约秀丽的藏民居,远离喧嚣,诗情画意。新都桥之美,在民居的建筑艺术之美。 在路上远看“墨石公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绵延在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墨石天然景观,就像雕刻在森林里的一座座假山。它是,世界地质奇观,中国唯一高原石林景观。 傍晚到达新都桥镇。号称摄影家天堂的新都桥,因季节的关系,草原不黄,花儿也没开,游人寥寥,饭店冷清。想吃一碗重庆小面,跑了两家都不成。<div>  能看到贡嘎雪山的观景台太高,我们都懒得爬。况且我们这一路看到过太多美丽的雪山。</div> 第28天(4月20日)回程第6天:康定、泸定、成都 藏语称康定为"打折多",因而就有了折多山。 折多山垭口,海拔4270米,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因此有"康巴第一关"之称,折多山既是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翻过了折多山,就正式进入了康巴藏区。<div>  我们翻过了折多山,就离开了康巴藏区。</div> 到达折多山垭口时,导航一直提示走另一条路线。问山顶小卖部的大姐,说折多山正在扩修路,九点就交通管制。一看时间差五分钟,没做停留就赶紧下山。<div>  折多山的盘山公路确实是九曲十八弯,来回盘绕就象"多"字一 ,拐了一个弯,又是一个弯,难怪当地人有句话叫:"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div><div> 不过现在重修加宽了的折多山公路,平整宽阔,好走了很多,也安全了许多。</div> 下了折多山,到达了康定,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一座跑马山,名扬五洲四海,一曲《康定情歌》千古绝唱,醉了天下人。 康定小城,座落在群山层叠的峡谷之中,两岸峰峦夹峙。折多河、雅拉河浪卷雪山之水穿城而过。 城南的跑马山云雾缭绕到半山腰,如果有机会,应该在这里住一晚,感受它的安静、祥和。 从康定到泸定,上高速,过川藏第一桥“大渡河大桥”。 10元的票,走过晃晃悠悠的铁索桥,感受1935年5月的战火硝烟 。 “ 大渡桥横铁索寒”,如今站在桥上,我们的笑容有多灿烂,昔日“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就有多惨烈。缅怀先烈,我们就应以这种姿态来告慰他们今日之幸福生活。 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泸定桥”御碑 硝烟不再,大渡河的河水静静流淌 大江东去,往事千秋。时光飞逝,光芒犹在。 从泸定到成都,迎着大雨,一路高速降到海拔500米的成都,腿脚都感觉轻飘飘的了,再来一顿酣畅淋漓的火锅。 第29天(4月21日)都江堰 从成都到都江堰,一个小时的路程跑了三个小时。行走在无边的车海中,队长烦我们看着心里也堵。从西藏回来,看着繁华的街道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车,挤挤挨挨,感觉恍如隔世,就像一场美梦突然惊醒。 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秦代的李兵父子历时八年大禹治水一样把浩瀚的岷江治水分流,外江是岷江主流,内江是灌溉用水,涓涓清流浸润天府之国的千里沃土。 鱼嘴分流 <p class="ql-block"><br></p> 从都江堰出来,雨开始哗哗不停。两位小姐姐记得队长是今天的生日,没有蛋糕,一桌火辣辣的川菜,祝队长:生日快乐,一路辛苦了! 都江堰吃完午饭,冒雨赶路。 路两测桑田阡陌,屋舍星落。早稻黄了,油菜结籽了,黄绿相间的田野油画一般。 第30--31天(4月22-23日)回家的路 <p class="ql-block">  雨,从四川的都江堰下到陕西的西安,继续下到河南的三门峡, 我们也是风雨兼程了三天半。到山东,到日照,晴天了。 </p><p class="ql-block"> 都说风调雨顺,这雨也懂得我们回家的心情,一路相送。风雨送我们归呢!</p> 过秦岭,就像去的时候走太行山脉一样,一座座山,一个个的隧道群。到西安想下高速吃一碗地道的凉粉,结果到处限高,无功而返。上高速又是限高,在一个叫“涝峪口”的高速口来回跑了三次才转上了高速。还跑回秦岭在狭窄的山路跑了一程,也算是体验了一把队长的初始计划--省道穿秦岭。还好只是跑了一小段。 第二天就要回家了,一路艰辛,一路收获。值得庆祝,不醉不归。 顺利返程! 一个月,行程一万多公里,走过了10个省(自治区),点亮了45座城市。 回想西藏行这一路,至今也如在梦中。<br><br> 踏上了世界屋脊的土地,离天空那么近,云那么低,仿佛每天都行走在云端。神秘广袤的无人区、广阔无边的大草原、宁静祥和的小山村、旖旎秀美的野桃花、雄伟壮美的雪山冰川……震撼于每一座雪山湖泊的壮丽,惊诧于每一次日出和日落的绚丽无比,感动于每一条五彩经幡的风动,也在每一次峰回路转的天路上相遇美好。<br> 来到拉萨我站在布达拉宫的广场,手持哈达献上我的敬仰;在珠峰脚下我双手合十热泪盈眶。在雪域高原沐浴最清澈的阳光,在圣湖的岸边掬一捧最神圣的清凉。在蓝色的冰川的面前感受最远古的时空,在藏北荒原饱览一场视觉盛宴…… 我看到了最干净的天空最虔诚的信仰。<br> 宁静、神秘、美好、平淡、壮美、惊诧.、震撼、感动.....无数美好的关键词化作一个个画面,一直出现在我行程中的每一天,举起相机记录在每一个镜头里。<br> 都说来到西藏是“身在地狱,眼在天堂。”也确实如此!用身体的磨难,换来从未有过的感动。它回馈给我们的是天堂一般的景象,此生值得!<br> 我站在海拔5198米的加吾拉山口,想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伸手触摸头顶的云,看似很近但它依然很遥远。就像对面五座世界上最高的雪峰,我想拥抱它,那么近又那么远,更是无法企及。<br>  我们不断攀登,也在不断挑战自己的意志和身体极限,生命在这片高远的土地上得到了升华,没有脱胎换骨,只是懂得了“云淡风轻”的含义。<br>  西藏这一路四五个人挤在小小的空间里,让我感受到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感受到了胜似家人的关爱和温暖,团结友善,理解包容,还有责任和担当。小小的空间,人性的大舞台,给予我的是一路的感动和感激。车里车外,不同的风景,不同的风情。<br>  西藏不在拉萨,不在布达拉宫,而在一路上。<br>  期待有一天我还能再次踏上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慢下来,好好看看它,希望那时它还是这样的原始,至纯至粹的模样。<br><br>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