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新疆自驾游(4)

逍遙老驢·無業游民(谢绝送花)

8月11日。早晨8点,石化公司的龚主任按头晚约好的那样,早早来到宾馆接我,拉我和蔡总去克拉玛依市的人民广场。同学彦林则在那里等我们。 克拉玛依,这是一个我从小就知道的城市,——通过著名的《克拉玛依之歌》:“当年我赶着马群寻找草地,到这里勒住马我了望过你,茫茫的戈壁像无边的大海,我只好转过脸向别处走去……”,通过地理课。 再次听到它的消息是1994年的12月。“1994年12月8日,克拉玛依市教委和新疆石油管理局教育培训中心在克拉玛依市友谊馆举办迎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团专场文艺演出活动。……在演出过程中,18时20分左右,舞台纱幕被光柱灯烤燃,……由于友谊馆内很多安全门紧锁,从而酿成325人死亡,132人受伤的惨剧,死者中288人是学生,另外37是老师、家长和工作人员。”(摘自SOSO百科“新疆克拉玛依大火”) 此次经过克拉玛依市,我就有一个心愿:看看孩子们。昨晚到达克拉玛依市时,已经是8点多钟,接待的同学已经在餐厅等我们了。我问同学:是否有一个纪念碑,我想去祭奠一下死难的孩子。回答是:没有。 火灾刚结束的时候,曾有报道说克拉玛依市准备把遭受大火的友谊馆拆除,修建火灾纪念馆,将死难人员的生平和照片陈列馆中。但是到我们去时,纪念馆还没建起来。 今天,恰是我孩子的生日。他和那些不幸遇难的孩子差不多大。想起这些,更是悲从心起。我想了,如果我还有机会再次来到克拉玛依市,我还要去一趟成吉思汗山脚下,小西湖墓地的C区——去看看孩子们安息的地方,献上一束花和我心中永远的怀念…… 10:00,告别彦林和他的同事们,继续上路。今天的路程是从克拉玛依市往南,在奎屯一带转向西行,前往赛里木湖。 4:20左右抵达赛里木湖。 眼前是一片湛蓝的湖水,远处是顶上覆盖着白雪的连绵山峦。 赛里木湖,蒙古语称“赛里木淖尔”,意为“山脊梁上的湖”,是新疆境内海拔最高(湖面海拔2073米)、面积最大(458平方公里,相当于76个杭州西湖)的高山内陆湖泊。 湖很大。我们从东北角入景区,沿着湖畔的硬面车道绕湖而行。 赛里木湖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 赛里木湖总蓄水量约210亿立方米,集水面积1408平方公里,最大水深为92米,属微咸湖。 赛里木湖水体清澈透明,全湖透明度比较一致,水体透明度在10米以上,为全国湖泊之最。 这里的海拔已有2000米左右,气温明显下降。虽然是盛夏的下午,湖畔温度只有17度左右。联想起前两天还煎熬在高温中,世间冷热转瞬即变,心中感慨万千。 6:30,我们又分成了两队:我、湘驴、磨驴、彩驴决定留在湖边扎营,欣赏并拍摄湖畔的日落和日出;其余人则继续前行去伊宁住宿(FB的典型表现之一:有酒店不住旅馆,有旅馆不住农家,有农家绝不扎营)。 我们在湖边找到一片废弃的营地。 从营地还留着的残垣断壁和几间破土房看,这里曾是放牧人家住的,有些土墙明显是羊圈的格局。 从土屋中残留的一些破网、破木柜等看,这里也曾是来此打渔的江苏人住过的地方。 我们在破土屋门口的空地上扎营,把厨房和餐厅则设在土屋里。 扎好营,邦邦、滔滔开车去附近的老乡小店购置了蜡烛、方便面、啤酒等。 回来时,太阳已经快到西山顶了 。 “干活了!”,我们抄起家伙就出门,各自选择地方拍摄照片直到太阳沉下,余晖尽消,才回屋沏茶、煮面,吃完饭。 别看扎营野外,吃的东东还不少。 饭后侃山,然后钻进帐篷。湖畔的夜晚,满天繁星,没有一丝风,万籁俱寂,静得就像在外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