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书生气是教师最美的气质,书卷香是校园最醉人的气息。”为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深入推进课改,扎实落实教育局文件精神,发挥教师的阅读引领作用,更</span>好地推动教师们坚持阅读,随时为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充电,本学期《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阅读行动在我校有效开展。7月10日安乐中心学校举行了系列读书学习活动。校长闫洪光主持,全体教师参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中学部张艳玲副校长领学第一章并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悟。</p><p class="ql-block"> 欧洲18世纪后半叶开始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学校,称为“第一次教育革命”。现代教育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正如美国教育学家施瓦布所说:“课程领域已步入穷途末路”,于是“第二次教育革命”提上日程。从人本主义的角度看,学校犹如一座植物园,没有人会去用一把尺子度量植物园中的花草树木,学生也不会被放在统一的标准下排序比较。相较于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论,新型的教育改革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她引用童话《小白兔和小灰兔》中的一句话:“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生动阐述“第二次教育革命”中“变革”的关键是学生亲历方能真正成长!</p> <p class="ql-block"> 小学部王凤成校长领学第二章——教育的起点:问题及其解决。他强调问题式课堂教学的核心是“问题”,将问题提出,引导学生去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协作、研究、解决等,从而达到认知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重在解决问题,成功和创造力都在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问题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单向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利用集体智慧协作,而学生则是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学生通过问题的实际例子来贴近现实生活,把纯理论变成生动实际,启发学生们去思考问题并从中学习。</p> <p class="ql-block">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会上,中小学分管教学的中层领导也逐章领学并分享心得。</p> <p class="ql-block"> 本次领学分享他们对教育革命有了更深程度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改革逐渐深化是必然的,学校将打破围墙的困囿向着植物园或博物馆的方向发展,而不再是激烈的竞技场。小组、体验、探究、展示、交流等概念的实践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这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也正是人本主义教育所提倡的。”</p> <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次改革都只是这个连续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或环节,它既承接历史,也导向未来。因此,课程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继续往前走的时候,有必要回首一路走来,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有哪些经验教训。现在我们正做着什么,如何正确面对所取得的那些成就,如何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哪些经验教训需要总结和汲取,未来我们将走向何方诸如此类的问题,这要求我们站在课程改革的整体过程来反思历史,把握现实,展望未来。”</p> <p class="ql-block">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本学期,全体教师共读《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一书,各年级组在阅读交流的基础上也推选了一名青年教师参加本次阅读分享。</p> <p class="ql-block"> “知其意,悟其道,明其理,持以恒。”读书是掌握知识的捷径,探求是创新知识的途径。细水长流,读中成长,安乐中心学校全体教师正在教与学的路上一同摸索前行。</p> <p class="ql-block"> 本次读书学习分享会是本学期教师共读《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的成果展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最后闫洪光校长鼓励全体教师要“以读为乐,以书为友”做学习型教师,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引领者、实践者!</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我校全体教师可谓收获良多。积极阅读,享受阅读,以阅读促进专业发展!与好书相伴,担当教育使命;与阅读同行,共学感悟成长!我们将坚定信念,用教育者的一言一行树立磐石教育形象、展现磐石教育品质、传播磐石教育温度!</p> <p class="ql-block">撰稿:张艳玲 王凤成</p><p class="ql-block">编辑:张艳玲</p><p class="ql-block">审核:闫洪光、戴国峰</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