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信银行厦门分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兼风险总监陈鹰案例警示录</b></p><p class="ql-block"><b>【基本案情】</b></p><p class="ql-block"> 防控风险,是银行风险总监的首要职责。然而,作为中信银行厦门分行风险总监,陈鹰不但弃守职责、放松防线,更是将信贷审批权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从风险防控者异化为风险制造者,使国有资产造成重大损失。</p><p class="ql-block"> 经查,陈鹰严重违反政治纪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涉嫌违法发放贷款罪和受贿罪。2020 年1 月,陈鹰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p><p class="ql-block"> 曾经两次被评为厦门市金融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的陈鹰,何以堕落为腐败分子?风险总监不防风险的背后,正是他“不设防”的人生悲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背弃初心 灵魂深处“不设防”</b></p><p class="ql-block"> 陈鹰,出生在福建省某地一个干部家庭。1991 年,他顺利考人省内重点大学,在校期间担任学生会干部,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5 年,陈鹰大学毕业后进入银行工作,由于工作积极努力,很快便崭露头角。在组织的培养下,2003年陈鹰担任中信银行厦门分行行长助理,此时距他离开大学</p><p class="ql-block">校门仅 8 年时间。</p><p class="ql-block"> 然而,顺风顺水的工作经历,让陈鹰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行内组织的日常教育活动,他要么不参加、要么走过场,学习体会都是让下属写好后自己署名上交,就连党章、纪律处分条例,也是被留置期间在办案人员帮助下才进行了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学习的松懈,让陈鹰丧失了共产党员应有的理想信念,转而向“神佛”寻找精神寄托。</p><p class="ql-block"> 在中信银行厦门分行,陈鹰信佛是公开的秘密。他在办公室把玩佛珠,在家里供奉佛像,还喜欢给同事看手相。每逢“浴佛节”等佛教重大节日,陈鹰都会去当地寺庙烧香礼拜,领取“浴佛圣水”,饮后以求净化心灵。可是,心灵的净化怎能靠一瓶“圣水”?他那看似对佛教的虔诚,实则是对自身“平安”的忐忑。</p><p class="ql-block"> 2018 年 5 月被调离厦门分行、2019 年 4 月被停职,陈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可能已败露,于是频繁出入多个寺庙“抱佛脚”。更为荒唐的是,陈鹰还高价找来一名算命先生“测算运势”,并遵照“大师”的指点,在办公室增加绿植、购买宠物狗,企图“转运避祸”。</p><p class="ql-block"> 面对组织的挽救,陈鹰仍未醒悟,企图通过串供、转移赃款等方式对抗组织审查。因为担心自己的通话可能被“监听”,陈鹰让亲戚代办了两张外省的手机卡,用于与有关人员联系串供;多次约见贷款客户,与他们统一口径,订立攻守同盟。为掩盖自己购买授信客户上市公司股票牟利的行为,陈鹰让妻子与好友补签虚假委托理财协议,还将部分赃款赃物转移至好友处存放。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陈鹰的这些“小聪明”注定只是徒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擅权妄为 风险关口“不设防”</b></p><p class="ql-block"> 2013 年至 2018 年,陈鹰担任中信银行厦门分行风险总监、信审会主任期间,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违背信贷审批独立性原则,通过会前打招呼、会中暂停录音表达个人观点、压制不同意见、增加实际没有效力的授信担保等方式,操控信审会,审批通过了多宗不符合条件的授信项目,形成大额不良贷款,造成重大损失。分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一度双双居于厦门市区域内股份制银行首位。</p><p class="ql-block"> 2014 年,A 集团因资金紧张,集团实际控制人和陈鹰商定利用下属 9 家空壳企业,编造虚假财务数据和贷款用途,向中信银行厦门分行申请贷款。陈鹰指示经办支行报送授信申请材料,要求相关信审人员不做实质审查即放行项目,提交信审会讨论。信审会审议过程中,未进行有效的集体审议,对财务报表异常、关联关系明显、担保措施弱等实质性风险未予关注、揭示。上述9家企业获批了巨额授信额度,所发放贷款最终全部形成不良。</p><p class="ql-block"> B公司在厦门分行获批重组授信,因该公司此前贷款逾期,需支付相应利息及罚息后,方能办理贷款重组手续。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与陈鹰、经办支行负责人商议,以公司关联企业名义,向厦门分行申请贷款,实际用于偿还此前贷款利息及罚息。陈鹰明知该关联公司财务数据及贷款用途均为虚假,不符合贷款条件,仍违规指示放行,并组织召开信审会投票表决通过,他作为风险总监最终审核签批。</p><p class="ql-block"> 陈鹰不顾及信贷风险安危、无视金融规则逻辑,不仅仅体现在对单个授信项目的把握上,对行业性风险的判断和操作也同样如此。某行业属于中信银行信贷政策不支持的行业,总行也反复提示风险,但陈鹰却置若罔闻。陈鹰接任风险总监的第一年年末,中信银行厦门分行在该行业贷款占比即超过50%,较上一年大幅上升 5.75 个百分点;至 2018年年末,该行业不良贷款占整体不良贷款的比率竟高达70%。</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大肆敛财 私欲膨胀“不设防”</b></p><p class="ql-block"> “工作前几年,第一次收到一个客户送的红包,里面有500 元现金。我放到抽屉里胆战心惊,悄悄拉开抽屉看一看,放了一年多没敢动没敢花。”陈鹰在忏悔录中这样写道。</p><p class="ql-block"> 私欲的闸门一旦开启,带来的是思想防线的全面失守,是人生和职业生涯的全面崩盘。尝到甜头的陈鹰从此不再心怀不安,小到烟酒茶、购物卡,大到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来者不拒、照单全收。陈鹰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几乎被贷款客户所“承包”。私人会所、高档餐厅的觥筹交错间,经常有陈鹰的身影,而相关贷款客户正是利用这些机会对他进行围猎。</p><p class="ql-block"> 2013 年,C 企业申请贷款,陈鹰以各种理由拖延,该企业负责人无奈送上大额现金后,贷款便很快获批。D 公司负责人薛某为获得贷款,多次拜访陈鹰未果,后经人引荐送上10根金条,贷款审批便“一路畅通”。E集团负责人王某送给陈鹰大额港币和美元,以空壳公司名义申请贷款,陈鹰无视巨大风险,不仅违规审批予以通过,还亲自催促放款,最终形成大额不良。</p><p class="ql-block"> 陈鹰涉案财物中,近 80%是在党的十八大后收取的。在得知组织对其展开审查调查期间,他依然接受客户宴请,出人私人会所,乘坐公车烧香拜佛,堪称不忠诚不老实、不收敛不收手、不知止不回头的典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污染生态 选人用人“不设防”</b></p><p class="ql-block"> 陈鹰作为本地成长起来的副行长、风险总监,在中信银行厦门分行“深耕”多年,大搞“圈子文化”,关系可谓盘根错节。其行事风格强势,左右着分行主要领导,带坏了干部队伍,严重污染了单位政治生态。他长期把持风险条线,一人分管审查审批、核保放款、贷后管理、问题资产处置等多个风控环节,权力过于集中,逐渐形成了稳定的谋取非法利益链条。</p><p class="ql-block"> 在陈鹰影响下,该行风险条线部分党员干部纪律观念淡漠、是非界限模糊,逾规越矩成为常态。最严重的是,分行上下对业务违规问题视而不见,认为在业务操作层面不够规范甚至出现不良、核销坏账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即使问责,也是隔靴搔痒、形式大于实质。这种错误思想,破坏了分行的整体风气,甚至已成为群体性的惯性思维。许多员工彷徨无计、进退失据,部分人员趋炎附势、逢迎讨好,更有甚者趁机作案、以权谋私。对此,陈鹰漠视纵容,既害己又害人。</p><p class="ql-block"> 在陈鹰同意对 F 公司开展授信业务后,某支行原行长刘某为使该公司满足既定的授信额度目标,指使客户经理以虚假公司的名义在银行内部授信测评系统中测试财务数据,再根据测试结果“指导”客户编造数据,直至满足授信条件。他还指使评估机构将价值不足 6 万元/平方米的抵押房产高估至17万余元/平方米。对这些违背基本金融常识的违规行为,陈鹰视若无睹、听之任之,最终该授信项目形成大额不良贷款。</p><p class="ql-block"> 刘某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分行某部门总经理卢某也是陈鹰的“圈里人”,自恃业绩好、资源多,蔑视规章制度,分行对其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在群众持续反映、监管机构屡次提示的情况下,陈鹰依然听之任之,为其经办的贷款项目“一路绿灯”,造成重大损失。卢某畏罪外逃。</p><p class="ql-block"> 直到被审查调查期间,陈鹰还经常不经意说出“某某不是我的人,是某行长的人”之类的话。“圈子文化”导致中信银行厦门分行向心力松散,大量遵规守纪的干部员工失去信心,离职率居高不下,80 后业务骨干大量流失,这些都对分行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害。</p><p class="ql-block"><b>【风险梳理】</b></p><p class="ql-block"> <b>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b>陈鹰担任分行领导后,没有完整读过一篇政治理论文章,没有亲笔写过一次思想体会。对于党章、党纪处分条例等党内重要法规,也是直到被留置期间才进行了认真学习。陈鹰长年烧香拜佛,不信马列信鬼神,这些现象,都说明所在单位党组织开展的学习教育对其毫无触动。表面上看,党委每年都制订学习计划、按部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按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貌似面面俱到、有板有眼,但是不严肃认真、不讲求方法、不人脑人心,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实属走过场、搞形式。</p><p class="ql-block"> <b>领导班子软弱涣散。</b>中信银行厦门分行连续几届党委缺乏应有的政治站位,主体责任意识十分淡薄。对已经暴露的问题,总是以“那是上届班子的事”“其他银行也普遍存在”等理由自我宽慰,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痛下决心整改。陈鹰信佛几近公开,群众对他的反映、举报持续不断,关于他的传言也不少,但分行领导班子成员无人提醒、纠正和报告。在领导班子影响下,分行政治生态不健康,“能人文化”“圈子文化”盛行;不良的企业文化造成分行向心力松散,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p><p class="ql-block"> <b>信贷政策导向偏离轨道。</b>长期以来,中信银行厦门分行在贯彻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执行监管机构、总行信贷政策等方面做选择、打折扣,信贷资源未能投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优质客户,反而打着“高收益”的幌子,热衷与过度膨胀扩张的高风险企业开展业务。错误的信贷政策导向偏离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导致信贷项目屡屡“触礁”、不良贷款节节攀升。陈鹰在担任分行风险总监后,大肆利用分行在行业、企业选择方面的错误偏好,浑水摸鱼、疯狂敛财。</p><p class="ql-block"><b> 监督制约机制失灵。</b>为攫取私利,陈鷹肆意践踏授信审批制度,随意简化审查流程、加速审批进度,违规强行审批通过不符合条件的项目,制度的刚性在陈鹰的违规操控下荡然无存。其行为一路畅通无阻的背后,是监督制约机制的失灵。直至案发,陈鹰分管风险管理工作已逾 5 年,未岗位轮换,审查审批、核保放款、贷后管理、问题资产处置等环节的权力都集中在他手中。授信审批部、授信管理部等重要风控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均非党员,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决策部署得不到组织保障,也都助长了陈鹰在风控条线的一言堂。对陈鹰的违纪违法问题,中信银行纪委曾进行过 2 次谈话函询,但都未能深入了解,使其轻易过关。</p> <p class="ql-block"><b>【忏悔材料】</b></p><p class="ql-block"> 平时与客户在一起,听他们尊敬地称呼自己“陈行长”“大哥”“老大”等,客客气气、恭恭敬敬,感到自己能够为他们解决融资,能够帮到他们,得到他们的尊重,自己是“救世主”,虚荣心就得到了满足。其实自己又不是他们的长辈,又不是他们的老板,他们喊我“老大”是对我手中的权力喊“老大”。为了这点可怜的虚荣心而做了滥用职权、违反职业操守之事,完全丧失了正确的权力观。担任风险总监后,在外面的应酬也比较多,跟客户吃饭喝酒,去娱乐场所,打高尔夫球等,成为别人围猎的对象。有时吃饭喝着几千元的酒觉得有品位,有时去娱乐场所唱歌发着小费觉得潇洒,有时去打高尔夫球觉得高雅。这些观念想法,这些不符合自己身份的言行举止,现在回想起来感到十分的羞愧、不齿、恶心,甚至感到害怕。自己当时怎么就没有感觉不妥?没有一点点警醒?吃喝玩乐多了,贪图享受久了,就会让人颓废萎靡,意志消磨。</p><p class="ql-block"> 我所犯下的一系列错事主要是在 2013 年之后。因为 2013年我担任风险总监分管风险条线,手中有了信贷审批权。现在想来,客户送我钱的借口托词很多,但无非是看我能够给他们审批贷款,或者是这些贷款有方方面面的问题,希望我能够给予关照。而我收了他们的钱或多或少降低了贷款条件,有意无意放松了审批标准,甚至做了违规违纪违法的事,其本质都是自己心中对制度缺乏敬畏。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而置银行的信贷风险于不顾,丧失了作为风险总监的职业操守。因为贪念作祟,自己成为逐利商人利用的工具,而不是银行委任的把控风险的风险总监。想到中信银行厦门分行数年来的问题贷款高发,形成大量不良贷款,造成大额经济损失,给规模不大的厦门分行造成沉重负担,给全行经营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我追悔不已。而我自己也必将付出藐视制度的代价,受到法律的制裁。</p><p class="ql-block"> 如今,错已铸、罪已犯。父母年事已高却不能在跟前尽孝,女儿尚未成年却不能陪伴成长,妻子独自操劳却不能相以帮衬,对党和单位我不能算忠,对父母已不能尽孝,对妻子不能相敬,对女儿不能再做慈父。若世间真有地狱,那定是我这种不忠、不孝、不敬、不慈之人的归处。而今后余生,忏悔将伴我度过每一天。</p><p class="ql-block"><b>【办案手记】</b></p><p class="ql-block"> 在办案过程中,我们将陈鹰大学时期的入党材料拿给他看,试着帮助他寻找初心;让他回忆第一次收客户的钱,试着帮助他“复盘”自己冲破底线违纪违法的过程。当看到自己 20 多年前的入党申请书时,陈鹰流下了眼泪;当谈起刚参加工作时的表现,陈鹰整个人又充满了激情。他说,自己这些年其实并不快乐,心很累,他更怀念上大学时那个单纯而充满志气的自己,更怀念刚参加工作时“工资虽少但心里安然满足,工作虽累但感觉充实快乐”的状态。距他第一次收客户的钱尽管已过去 20 多年,却仍记得每个细节。红包里有500 元现金,他放到抽屉里心惊胆战,放了一年多没敢花。</p><p class="ql-block">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始终保持一颗纯洁的初心,不被各种诱惑所左右,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一个人最难做到的是保持初心,最宝贵的也是保持初心。而陈鹰恰恰是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迷失了自己。他没有算清楚政治账(自毁前程)、经济账(倾家荡产)、名誉账(身败名裂)、亲情账(亲人相隔)、自由账(身陷囹圄),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才认识到“金钱并不能给人带来快乐,反而会成为套在脖子上的枷锁”,到最后追悔莫及。在留置点,陈鹰经常自言自语:“自己不缺钱啊,要那么多钱干啥?如果能让我重获自由,我花多少钱都可以。”实在是可悲可叹。</p><p class="ql-block"><b>【警示剖析】</b></p><p class="ql-block"> <b>风险管理者更要管好自身。</b>风险管理者的首要职责是执行制度、管控风险,然而陈鹰却视制度为无物,把权力当成设租寻租的筹码,肆无忌惮地将权力“商品化”,由风险防控者变异为风险制造者。在他的长期影响下,中信银行厦门分行执行信审制度扭曲变形,风控机制有名无实,制度刚性荡然无存,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正人者必先正己”,从事监督检查、风险管理的党员干部更应时刻牢记纪律和规矩,控好风险、管好自己,廉洁修身、谨慎用权。</p><p class="ql-block"><b> 净化政治生态必须铲除“圈子文化”。</b>人是社会的人,有自己交往的圈子是正常的事情,但党员领导干部如果将金钱、利益、权力掺杂其中,通过圈子结成利益同盟、利益集团,把圈子作为使用干部、开展工作的判断标准,那么就会形成危害政治生态的“圈子文化”。“圈子文化”之下,衍生的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是种种歪风邪气、鬼蛾伎俩,必须铲除。</p><p class="ql-block"><b> 作案手段再隐秘也难逃党纪国法惩处。</b>为了敛财,陈鹰处心积虑设计“安全稳妥”的敛财渠道,以各种手段掩饰违纪行为、隐藏不法勾当。他以低价购买房产再高价出售给客户,以他人名义向客户“借款”,要求客户到自己亲属开办的商店高价购买工艺品等。后来,他更进一步精心设计,让妻子在境外注册离岸公司,曲线投资客户在境外开设公司的原始股权,并以他人名义投资客户在台湾的上市公司股票。他机关算尽,自以为手段高明,然而,在组织的审查调查下这些把戏注定是徒劳,他的违纪违法行为全部“现形”。一个人如果方向错了、根基断了,他的“聪明”“机灵”不仅没有助益,反而会进一步遮蔽自己的理性,增加自己的罪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