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颁布以来。基础教育从整体上进入了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注重内涵发展将是教育的主旋律。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进行特色学校建设。如何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和个性发展、是我们每个教育人都在思考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带着种种期望与渴求。方园教育人在彭校长、赵校长和侯校长的带领下,于2023年7月11日再次踏入“重庆谢家湾学校小梅花融合课程学习工作坊”的会场,一天一共听了四节“小梅花融合课程”课例,和五节课例的汇报讲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学科融合课程下的课堂是:</p><p class="ql-block">绿色课堂﹣---﹣个性化课堂﹣---﹣对话课堂</p><p class="ql-block"> 上午第一节,语文口语交际融合课例《爱护眼睛,保护视力》,融合了:数学、科学、等课程和学生的习惯培养。这样的语文融合课程学习会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并且学生会更愿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科学实践融合课例《声音是如何传播的》,融合了:数学、音乐等课程。</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英语融合课程课例是《Journey. To. The. Three. Gorges》,融合了:语文、数学、科学、历史、地理等课程。像这样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地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并以三峡之旅比喻人生之旅,让学生对英语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第四节体育融合课程课例《自编操》,融合了:音乐、舞蹈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和合作意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教学内容的融合做到,教材是我们的世界。世界是我们的教材,教学目标不降低。教学内容不减少、注意横向融合与纵向整合、</p><p class="ql-block">2、学习方式的融合,各学科之间能融合的就融合,不能融合的就单独教学。</p><p class="ql-block">3、教学时间的融合做到,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自主性选择性学习。</p><p class="ql-block">4、人与课程的融合做到,跨学科教学,从教多个班级的一个学科转变到教一个班级的多个学科。专职教师发展为全科教师,学科人走向教育人,与学生深度相处、研究学生,因材施教,课程与教师的特质深度融合、形成个性化课堂。</p><p class="ql-block"> 融合课程教学,坚持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合作式的课堂教学。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积极探索课程内容的融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我们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三天的“谢家湾学校小梅花融合课程”的学习,我们的感受是:</p><p class="ql-block">1、融合课程,除了学科之内、学科之间、学科与实践活动之间的融合。更注重人与课程的整合、即教师的特长与课程的融合,调动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教师打破学科思维局限,人人研究教材,人人研究育人的方法,让教师逐渐形成一种全面的大教育观,让教师从学科人走向文化教育人。</p><p class="ql-block">2、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课前,教师要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同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架构起知识体系;课中,教师的教育机智要更灵敏,教育方式要更多样化;课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反思,调整教育教学的方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只是文化的承接。它更应该是"发展与推动"。</p><p class="ql-block"> 学校发展的根基在哪里、在鲜明的文化特色里、而鲜明的文化特色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办学理念的科学、先进。</p><p class="ql-block"> 安安静静做教育、从来没有想做教育家、但是在教育这个家里。我们很安心。</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