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涟书画作品

杨小涟

<p class="ql-block">  我喜欢绘画有三十多年了,没有请老师,只是自己按芥子园画谱来画。中国古人习画多是如此,芥子园画谱就是老师。画些花鸟、山水,临摹一些古人作品,多以文人画心态去做。中国人对于文人画的理解,陈师曾做过界定:“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陈师曾进一步区分文人画与文人之画,指出文人画的四要素:人品、学问、才情、思想是文人画创作的不二法门,并反对知识分子的画就是文人画。文人画以禅宗为宗,自晋唐之始重“神”与“气韵”,注重心灵的虚静,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旨。文人画的写意笔法就如同写诗一样,它们都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表现物象,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物象是次要的,“笔墨”本身才是目的与载体。文人画重表现而非再现,是“印象”与表现的结合,体现了对描绘物象高度的集中、概括和提炼。禅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宗教,而是一种独特心灵体验方式、直指人心,认识心的本质。禅是“无神论”,不外求,而是向内心中求,佛曰:“佛即心,心即佛。”“明心见性”是佛学开悟的偈语,发见自性是文人画家大彻大悟的不二法门。在文人画家笔下,画作不再单单是一种技法表现,而是以笔墨记录生命的真实,可以说文人画是画者的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将个体生命放入一种永恒的生命流动中去记录生命真实的图像叙述,从而使个体生命超脱有限的人生苦痛,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之中寻找生命的存在意义,以此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独特生存哲学。中国文人画是写心的艺术。文人画作者大多有道、释、禅的人生观与文化心态。文人画家游离于权力中心之外,远离庙堂,寄情山野,表现为一种空间构图上的“心理距离”,与凡尘俗世拉开了距离,这正契合英国美学家布洛的“距离”说。如王维在《雪溪图》中,使用一河两岸的构图。文人画用笔古淡,看似疏淡的线条表现,实则是用笔“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哲学关系表达。文人画用墨高枯,淡雅素洁,皴法自在率真,用色古雅平淡,淡远重于瑰丽,具有浓厚的黑白二色的象征意味。</p><p class="ql-block"> 画画只是我的业余爱好,退休后的雅趣,偶尔为之,有朋友看上了,无偿奉送。八十年代,我父亲与中央美院教授王森然先生结为忘年交,告诉我森然老人极为豪爽,向他求画的人有求必应,包括小区里看自行车的人,也收藏有王森然的画。(杨小涟)</p> <p class="ql-block">此幅作品已赠给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阁赋</p> <p class="ql-block">抄录外公周志安作《牧牛歌》</p> <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画</p> <p class="ql-block">作品“盘锦红”,记录了辽宁旅游所见。画中录下我写的词一首:</p><p class="ql-block">渔家傲 盘锦</p><p class="ql-block">盘锦月上剑南饮,中秋河蟹味尝品。客中五人发小今,往事寻,五羊楼里观粤锦。</p><p class="ql-block">南人北来秋景喑,长白山顶风吹凛。候鸟飞来倦归林,游辽沈,红海滩上惊红甚。</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杨小涟,1960出生于广州。中国旅游报社记者,广西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研究生导师。1996年与友人胡雁溪合作出版《清代民窑彩瓷500图》,北京书画收藏家协会聘请其担任瓷器鉴定委员会委员。2022年10月《乔梓诗文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