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在夏季三伏期间,借助天之阳气通过中药对穴位的刺激达到温经通络、散寒祛湿、理气活血、补气温阳、增强体质、扶正祛邪的目的,从而实现治疗和预防疾病。充分体现了中医春夏养阳的治未病理念。</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三伏灸?</p><p class="ql-block"> 三伏灸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因在每年的三伏天贴敷治疗,所以又称“三伏贴”。三伏灸是我国传统中医药领域中的一种特色疗法,根据“冬病夏治”中医理论,按照“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天人相应理念,借助夏季气温高,阳气旺盛,人体肌肤腠理开泄的天机,选用具有温经通络,益气助阳的药物,贴敷到人体特定的穴位,通过温经通络、调理脏腑发挥平衡阴阳、畅通气血的功能,从而起到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达到治病防病目的。</p> <p class="ql-block">“冬病夏治”可以预防和治疗以下疾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虚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风湿免疫性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强直性脊柱炎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慢性腹泻、便秘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儿科疾病: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宫寒、宫腔积液、盆腔炎、产后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运动系统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平素怕冷、四肢寒凉等。</p> <p class="ql-block">初伏灸:7月15日-7月24日</p><p class="ql-block">中伏灸:7月25日-8月13日</p><p class="ql-block">末伏灸:8月14日-8月23日</p><p class="ql-block">伏后加强灸:8月24日-9月2日</p> <p class="ql-block">预约电话:0534-2638060</p><p class="ql-block">地址:德州市立医院针灸理疗科,病房楼五楼康复。</p> <p class="ql-block">日常贴敷时间</p><p class="ql-block">初伏灸:7月15日-7月24日</p><p class="ql-block">中伏灸:7月25日-8月13日</p><p class="ql-block">末伏灸:8月14日-8月23日</p><p class="ql-block">伏后加强灸:8月24日-9月2日</p> <p class="ql-block">贴敷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在治疗期间应慎食肥甘煎炸之物和生冷刺激性食物;禁食海鲜及鸡、鸭、鹅、牛肉、花生等易发物,以免加重皮损炎性反应或影响治疗效果。</p><p class="ql-block"> 2.贴药当天不宜冲冷水澡;疮面没有愈合前尽量避免洗澡,以防感染。</p><p class="ql-block"> 3.贴药后发疱处理:贴药后皮肤起水疱,是药物发挥作用的正常现象,皮肤起疱的病人疗效会更好,不必紧张。这时应注意保护好创面,不要搔抓,避免抓破引起感染。小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消毒空针刺破抽液,外涂碘伏,避免覆盖患处,宜暴露干燥,必要时可到医院处理疮面。</p><p class="ql-block"> 4.要以病人的耐受度为准,贴药时间一般成人1—2小时,小儿0.5—1小时。贴敷患处出现皮肤红润、痛痒、烧灼感时可取下药膏,用湿软毛巾擦干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