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博山溶洞,读鲁迅杂文

栎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博山溶洞(朝阳洞)位于樵岭前村东寨峪顶山,是华北地区罕见的大型喀斯特洞穴。经查询,其初步勘探主洞全长约5000余米,已开发1600余米, 有待开发景区达4000余米。洞内一般宽10米左右,最宽处20余米,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方行。高一般3米左右,最高处达50余米,最低处须匍匐方可通过。洞口位于寨峪顶山山腰。洞内常年流水,遍布钟乳石、石笋、石柱、石花等。</span></p> <p class="ql-block">  文学与出汗,由原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编选《鲁迅杂文选讲》中的一篇文章。其讲解:本文写于1927年12月23日,最初发表于1928年1月14日《语丝》周刊第4卷第5期,后收入《而已集》。</p><p class="ql-block"> 1927年,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在毛主席领导下,创立农村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在农村革命深入的同时,文化革命也不断深入。</p><p class="ql-block"> 面对挑战,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革命作家与以梁实秋为代表的“新月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类人猿,类猿人,原人,古人,今人,未来的人……,如果生物真会进化,人性就不能永久不变。不说类猿人,就是原人的脾气,我们大约就很难猜得着的,则我们的脾气,恐怕未来的人也未必会明白。要写永久的人性,实在难哪。</p><p class="ql-block"> 譬如出汗罢,我想,似乎于古有之,于今也有,将来一定暂时也还有,该可以算得较为“永久不变的人性”了。然而“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不知道倘要做长留世上的文字,要充长留世上的文学家,是描写香汗好呢,还是描写臭汗好?这问题倘不先行解决,则在将来文学史上的位置,委实是“岌岌乎殆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