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吗? 只有你不知道的,没有你找不到的!

快乐的渔

<p class="ql-block"><b>六月份最疯狂的事就是到国家美术馆刷建院六十年大展。</b></p><p class="ql-block"><b>一个礼拜一次,赶在一楼撤展之前的7月1日又去了一次,足足五次。</b></p><p class="ql-block"><b>一楼《美美与共》和《致敬经典》撤展后,为了补拍几张图片,7月6号再次光顾,这样算下来我去了六次,应该不会创这次观展记录吧</b></p><p class="ql-block"><b>国家美术馆这次六十周年大展拿出了足够的诚意,把压箱底的宝贝悉数摆上展台,尽可能的从全国各大博物馆借出珍品参展,让我们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b></p> <p class="ql-block"><b>我是美术馆的忠实观众,平时上新展基本上都要看看,这与自己的绘画水平和美学知识无关,只是纯粹喜欢和欣赏;</b></p><p class="ql-block"><b>再者感受一下艺术氛围,看看艺术范的潮男潮女,他们在画前本身就是一幅画。</b></p><p class="ql-block"><b>再说对于钱袋菲薄的人而言国家美术馆还有一个超强的吸引力:免费。</b></p><p class="ql-block"><b>根据国际惯例国家美术馆和博物馆都是免费的,让艺术品成为公共资源。</b></p><p class="ql-block"><b>当美术馆欣赏艺术品的人不多。仅我去美术馆看到的,不是大展、特展,平时美术馆里很冷冷清清。</b></p><p class="ql-block"><b>窝在沙发上嗫个小酒看看电视、广场上跳跳舞健健身、公园里拍拍照比看展那要舒畅多了。</b></p><p class="ql-block"><b>美的培养任重而道远。</b></p><p class="ql-block"><b>五月中旬知道五月底要出大展的时候,第一时间预约了5月23日开展那天的票。但那天我要回安徽我父母的家,就把票取消了。</b></p><p class="ql-block"><b>回京后开启了看展模示。</b></p><p class="ql-block"><b>不光自己看,还尽量动员周围的人看。儿子和队友都被说动了。最为遗憾的是儿子没能和我一起去,他约了朋友,好想知道现在年轻人的欣赏眼光。</b></p><p class="ql-block"><b>他回来后直说太值了,这个展太好了,那么多大师的珍品,原先看到的都是印刷品,这次竟然和原画作零距离接触,就是门票二百元也值得去,更何况免费呢。</b></p><p class="ql-block"><b>队友是很好的看展同行人,他有足够的历史知识对美学也有涉猎。这次和他一起看展,拓宽了视野和知识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每次开展回来我都会写看展心得</b><b style="font-size:15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_、 昨天从我父母家回北京后立马订了今天6月8日美术馆的门票,今年是美术馆建馆60周年,把压箱底的东西都拿出来展览了,1、3、4、5、6层都设了展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一八年为了写文章查了傅抱石、关山月、李可染、潘天寿等大师的作品,没想到今天在美术馆里看到了他们的真迹,遗憾的是有些大师的代表作没有看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就说这次的展览有多卷吧,潘玉良和黄永玉只分别展出了一张小版画,没有看到韩美林的作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次看展种草了八大山人,他的画像画出了他的仙骨。整个五楼都是他和石涛的作品,分为两个展厅,他的展厅布置的很有他的风范,清冷的风格;而石涛的则是暖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次看展没有拍作品,只是静静的用心去看,还会再去n次,等到最后一次再把作品收入镜头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发现美术馆的这次展览的前言也押中了今年的高考作文,如果有考生考前去看展可能对写作文也有帮助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说件今天看展好玩的事,由于展已经办了18天了,宣传册已经没有了,想盖美术馆的章就要买明信片盖到明信片上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今天进了美术馆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咖啡店买明信片,没想到咖啡店装修关门了。让前台把章盖到我的包上,讲不行只能盖到纸上。怎么办?不得己把章盖到了餐巾纸上。把章盖到餐巾纸上我可能是第一人吧[微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二、 今天6月14日再刷中国美术馆。人在成长时所受的教育是刻在血液里的,在我最早接受美术教育时接触了潘天寿和潘玉良。今天下意识的在他两个人的画前打了卡(也只在他们的画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今天最受感动的就是看到了邓拓捐献的作品,他倾尽一生所有购买了很多的名画无偿的捐献给了国家。就是这样伟大的一个人在文革中被迫害含冤而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今天还是没有拍图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每次看展回来都有很多想说的,但又不知从哪说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首先能够看出来中国美术馆为了这次展是费了不少的心血,作品也是用心筛选出来的,有很多展品都是从各大博物馆借出来的。展厅也布置的很有特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但再尽心尽力也免不了有瑕疵。它的灯光依然受到群批。灯光这一块在北京各大展上几乎没有收到好评过。就是国博这次的展也被群起批之。灯带的位置、防反光的玻璃都不尽如人意。他们讲上海博物馆灯光这一块儿解决的比较好。我还没有去过上博,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八大山人与石涛五楼的展,可以看到主办方是用心了,据讲八大山人作品有几幅在上博没有借岀来,从别的博物馆借出了很多,应该是史上他俩最豪华的展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可能我的认识水平实在有限,八大山人的画我看不出冷,看到的是暖,在我看来他的画里充满了温暖,冷没看出来,看出来了仙气,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他对世间的嘲讽也体现在他的画里。仔细看能够看到他透过动物的各种眼神来表达对世间的不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最近在看陈丹青的《纽约琐记》,心里有点纳闷,他的《西藏组画》达不到上这个展的水平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个展没有他的《西藏组画》总感觉到缺了一点,关于新疆有《开往乌鲁木齐》,可是关于西藏的没有发现画幅,也许我漏掉了。我想西藏的题材总绕不开他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他说过美术馆在藏品上是慈祥的、在时间上是公道的,国家美术馆是画家的梦想;他又讲过现在的美术馆就在争议权谋中行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如果真要进美术馆把他的《西藏组画》无偿的捐了不就行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画家最后的天花板都是美术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塞尚,对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现代绘画之父法国人塞尚,临终时喊的人竟然是他家乡美术馆馆长的名字,因为这个人拒绝了他的画进美术馆,那是死不瞑目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三、 今天6月21日第三次去美术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还是10:00多钟,但进馆时排了好长时间的队。前两次去11:00多的时候馆里人很少,有的画前可以静静的欣赏。今天直到我4:30出馆,人流还很多。马上学生要放假了,人流会更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今天看画我最深的感触就是:自由的灵魂、原生的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绘画的影响、既生瑜何生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八大山人、石涛;齐白石、吴昌硕;徐悲鸿、徐风眠、常玉;吴冠中、赵无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八大山人和常玉、林风眠,吴冠中和赵无极的也都喜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次大展常玉的作品不多就一幅,赵无极的也是。想看常玉的画就要到台湾去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想一想林风眠也是很可悲,2千多幅画自己亲手毁掉是什么感觉,心都在狠狠的滴血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四、 今天6月28日4刷中国美术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早上10:00出发的时候天上下了久违的瓢泼大雨,有刹那间的犹豫还是去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每次去看展都有不同的心理历程,今天真的是感动到泪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伟大的艺术家不仅仅表现在艺术上,还有那宽阔的胸怀!是他们的捐赠丰润了美术馆的藏品,让参观者能够享受视觉盛宴,把美传播给普通百姓,让艺术工作者更好的借鉴和创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五、 今天7月1日也是我的生日,队友陪我一起去美术馆,这是我第五次去看展了,对展已经是十分的了解了。《美美与共》和《致敬经典》两个厅的画基本上都能背出来了,做他的向导绰绰有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我不会首先把我的观感告诉他,只是看不明白的抽象画时,我们两个人会一起去探讨,他知识面比较广,能告诉我很多东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他最感兴趣的展厅是塔高水长(弘扬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美术作品展),在里面不停的拍拍拍,说说不定今后工作中能用到。喜欢石涛的画也喜欢徐悲鸿的马,对八大山人也感兴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有一点和我不一样,他不怎么太喜欢常玉的马,我是最喜欢常玉的这幅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我们又互相在自己喜欢的图片前打了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六、 今天7月6日第六次去美术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准备写美术馆建馆60年大展的美篇了,发现还少几张图片就再去补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昨天刚看了牙齿口腔还有点痛,今天就不准备仔细看了,补拍需要的几张图片就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想到还没打卡美术馆准备的爱心礼物:坐垫,到服务台用身份证押着借出一个坐垫打了几张卡。好巧,这次我领到的是荷花坐垫,和夏天很契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在里面呆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出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可能是因为一楼的《美美与共》和《致敬经典》两个最珍贵的展撤了,今天看展的人少了很同,很多画前可以尽情地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依然是家长带着孩子看展的多。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这么小就有机会接触这么多名家的作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在一幅版画前就听到一个年轻的妈妈在给孩子详细的讲解着版画的制作过程,这颗艺术的火苗就此埋进了这个孩子的心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也许这一代的孩子里也会出现塞尚、梵高,走上更高的国际舞台。</b></p> <p class="ql-block"><b>占了身处北京看展的便利,有时间就可以去饱饱眼福</b></p><p class="ql-block"><b>第一次去我没有做任何功课,进去后也没有看观展指南,从第一层开始认认真真地看,尽量不漏掉任何一幅,听从自己的内心和感觉,寻觅自己喜爱的。没有拍图片,只是在看到自己特喜欢的画时,如果人不是特多恰巧又有单独看展的人,就让他们帮我在画前打个卡。</b></p><p class="ql-block"><b>第二次看展依然如此。</b></p><p class="ql-block"><b>发现现在的小姑娘、小伙子真的好热情好有爱心,让他们帮助打卡时都是很爽快的就答应了,而且尽可能寻找最佳的角度来拍摄,拍好后还让看一看,有没有不满意的,要不然再拍。每次我都会很真挚的感谢他们,不会挑三捡四。还要问他们要不要我帮他们打个卡,他们都会很礼貌地谢绝了,不知是嫌弃我这个中年大妈的拍照技术,还是他们真的只是看展不打卡。</b></p><p class="ql-block"><b>美术馆这次力求各方面都尽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每天上午十点和下午两点都有免费讲解,有很多志愿者讲解员。前两次我没有跟,直到自己全部看完后第三次跟了一个讲解员。</b></p><p class="ql-block"><b>我始终认为第一次看展就跟讲解员,他的眼光他的喜爱就会pua(影响)我,看展就没有自己的喜爱了,是借助别人的眼光来欣赏美。</b></p><p class="ql-block"><b>我第二次看展时在八大山人展厅有一个游学团,我们同在八大的四轴荷花图前,老师在讲解在看到八大大面积留白时会想到什么,就听有的小朋友老在讲什么时候去看鸭子的白眼,一定是看展前家长或老师告诉他了八大善长画动物白眼。这次在这么珍贵的机会前这个孩子看到的可能就是动物的白眼了,对白眼的深意小朋友又能了解多少呢,不如让他用自己的眼去欣赏纯粹的美。</b></p><p class="ql-block"><b>第四次去尽可能地拍了片。但由于展馆老旧和被借珍品博物馆对展厅灯光的要求,图片不好拍,光线暗玻璃又反光。这一点一直被诟病。</b></p><p class="ql-block"><b>拍好片临闭馆前还去看了在三楼放的美术馆记录片。</b></p><p class="ql-block"><b>这个纪录片真的把我看哭了。</b></p><p class="ql-block"><b>在美术馆成立的一个甲子年间共有九仟八百多位捐赠者捐赠了美术作品三万余件</b></p><p class="ql-block"><b>正是一代一代人无私的捐赠更加充实了美术馆收藏,这些藏品在捐赠者的照耀下更加耀眼。我们在欣赏画作时,不仅仅是作品的艺术性,还有藏在作品里一个个爱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记住下面这些名字吧</b></p><p class="ql-block"><b>邓拓</b></p><p class="ql-block"><b>他写下“君爱文明非爱宝,身为物主不为奴”诗句后,在一九六四年把他所有的145仵中国古代绘画无偿捐献给国家。这些藏品年代上至宋元下至明清,填补了美术馆古代藏品的空白。</b></p><p class="ql-block"><b>其中最有名的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潇湘竹石图》</b></p><p class="ql-block"><b>这件藏品原是吴佩孚秘书长白坚夫所拥有,他手里有两幅苏轼的作品,一幅是《潇湘竹石图》另外一幅是《枯木怪石图》。他把《枯木怪石图》卖给了日本人。</b></p><p class="ql-block"><b>为了不让《潇湘竹石图》在落入异族,1961年邓拓变卖了14件藏品再加上《燕山夜话》的稿费凑够五千元买下《潇湘竹石图》</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玻璃板太反光拍不出效果来。这件藏品是陈列在大厅中央展示柜里的,观看的人每天都要排长队。手沾到展示台玻璃上都被工作人员喊把手拿下来。宝贝的不得了。</b></p> <p class="ql-block"><b>德国收藏家路德维希</b></p> <p class="ql-block"><b>德国收藏家路德维希夫妇认为世界美术史上不能没有中国,于1996年向国家美术馆捐献了欧美现代艺术大师的117幅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张路德维希的画像是由美国画家沃霍尔画的。沃霍尔是谁?那可是大名鼎鼎了,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14年他所画的毛主席画像以7千6百6拾3万在苏富比拍卖行被拍卖,刷新了西方当代艺术品在亚洲的拍卖纪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靳尚谊 最好的画应该捐给国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他说所有的画都是给观众看的,美术馆是画家最好的归宿,最后的画应该捐给国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家美术馆记录了这位画家艺术探索的轨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20世纪80年代他把《塔吉克新娘》捐给了美术馆;2008年把包括《八大山人》在内的作品捐给了美术馆;2019年他又捐赠了35件作品,这时他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塔吉克新娘</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八大山人</b></p> <p class="ql-block"><b>吴冠中 我把你交给国家了</b></p><p class="ql-block"><b>他把作品也捐给美术馆包括最得意的两幅作品《画中人》和《野草 》</b></p> <p class="ql-block"><b>熊秉明夫人陆丙安捐赠熊秉明雕塑作品</b></p> <p class="ql-block"><b>容审家族捐赠177方古代及现代重要篆刻作品</b></p> <p class="ql-block"><b>李平凡捐赠的自己作品及藏品一千八百多件,其中包括版画《我们爱和平》</b></p> <p class="ql-block"><b>1991年潘玉良的后人把29件潘玉良的作品捐献给了国家美术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1947年潘玉良为周小燕画的肖像</b></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希望美术馆不要让这些宝贝沉睡在库存中,多办一些特展,平时不定期的更新展品,让更多的展品和观众见面,不要出现平时没多少展可看的情况。只有展品多了才有让人跑美术馆的动力,才能开阔视野。</b></p><p class="ql-block"><b>我每次去美术馆都能看到有孩子趴在地上临摹作品,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一件事。他们接触的东西起点越高,今后越有可能走上更高的高点。</b></p><p class="ql-block"><b>就是纯粹做艺术培养,也能提高全民族美学鉴赏水平。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仅仅是经济上,还有文化艺术上。</b></p><p class="ql-block"><b>美术馆应该把这些宝贝经常拿出去和别的国家别的博物馆交流,让更多的特别是国外的艺术品摆在国家美术馆里,让观众能够欣赏到更多的艺术品。</b></p> <p class="ql-block"><b>我始终认为美术馆办展,展品布置和展品同样重要。我们到博物馆去看展,不仅仅是看展品本身,还要欣赏整个环境氛围。</b></p><p class="ql-block"><b>这次美术馆60年大展的布置,基本上我都满意、喜欢。但是对于三楼的个别展厅欣赏不来,展品相似、紧促,缺少吸引力,我去了六次有两个展厅一直都没有看完。这可能也与我对中国山水画鉴赏力水平低有关。</b></p> <p class="ql-block"><b>美术馆这次的选品也算是用心了。在塔高水长这个主题馆不仅能看到严酷的战争题材,还能看到浪漫岁月。无论什么时候人们生活都要充满希望、乐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个雕塑的名字叫《艰苦岁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副油画的名字叫《长征途中贺龙与任弼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战争间隙悠闲饮水的马儿,油画名字叫静静的田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幅油画《红军的米袋》画的真是浪漫,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实物展示呢</b></p> <p class="ql-block"><b>选材也力争多样性,这次选了很多的版画。</b></p><p class="ql-block"><b>在塔高水长那个主题中有很多解放前后的版画,大多数都是小型张,我和队友就讨论为什么那时都是小型张,是因为缺少材料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日本葛饰北斋的版画《千给之海. 甲州火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我最喜欢的版画,日本关野准一郎的版画《莫高窟(古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队友极为叹服的法国的版画《罗伯特·卡帕的商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波兰的版画《客家人》,我和队友在画前站了很久,到底有几张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版画鲁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江碧波的版画《飞夺泸定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徐匡、阿鸽的版画《主人》</b></p> <p class="ql-block"><b>也有一些珍贵的摄影图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73年法国人布鲁诺巴贝拍的泛舟长江.南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1903年拍摄的奥古斯丁罗丹。很感叹照相机刚发明的时候就能拍得如此之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美国的巴巴拉. 摩根1940年拍的图片:致世界的一封信</b></p> <p class="ql-block"><b>雕塑作品也是这次大展的一大亮点,让呆板的展厅活了起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田秉明的雕塑作品:鲁迅头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雕塑:齐白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个雕塑的名字叫《守夜人六号》,每次去左看右看前看后看怎么也看不明白,防御外星人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非洲的雕塑堪称一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把我喜欢的几款印章也放到这一系列里</b></p> <p class="ql-block"><b>这次开展最遗憾的是没能知我最喜欢的画常玉的《马》打个卡,每次去画前都有很多人,老想着下次还有机会,等没有人的时候拍一张干净的。最终错过了。下次再看到这幅画,不知道在哪里什么时候了。我喜欢的画基本上都打了卡,还有一幅吹蒲公英的小姑娘也没打卡。</b></p><p class="ql-block"><b>这次写这个美篇整理图片发现,我喜欢的画是单一的、干净的、纯洁的、孤独的但又充满希望的画。我常说我心里住着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女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常玉的这匹马画出了“寄蜉蝣于天地,秒沧海之一粟”的意境。只见一只小小的马被置身于一片苍茫景色之中,充满了安静、孤寂、疏离但又是高贵不妥协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我这次看展最喜欢的一幅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幅画是何多苓的处女作《吹风已经觉醒》,画于1981年。也是这次大展中我最喜欢的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八大山人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我最喜欢这幅《荷花》(通屏四联),当时我和队友两个人探讨了半天,是先画再裁还是先裁再画。队友就说如果是先裁后画能对幛的这么工整那太了不起了,特别是看到他另外一幅通屏六联图《山水图》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幅画是吴冠中的《春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幅画是俄罗斯画家列德涅夫的作品《池塘边的女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副是俄罗斯画家彼特罗夫的《铁路边的房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幅是徐明华的油画《镜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幅是潘天寿的中国画《睡猫》。这幅画的图签很有意思,小鸭里是个酒字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幅是谢稚柳的《草原牧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幅是许江的《五原葵》,画面充满着勃勃生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幅是意大利画家嘉里亚尼的《离开西安》。队友还有帮忙打卡的那个小伙子都问我,为什么会喜欢这幅画?为什么呢?我也说不清楚,但它就有一种魔力深深吸引我。我每次走进这个展厅,都忍不住在它面前停留很久很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幅是韩国人李斗植的《时尚外出》</b></p> <p class="ql-block"><b>下面就让我们享受视觉盛宴吧!就是拍的片子质量不理想。</b></p><p class="ql-block"><b>遗憾的是在美篇上我不是会员,只能发100张图片,太多的图片不能发出来让大家欣赏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吴作人为齐白石画的肖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当时齐白石已经90岁高龄了,画的过程中有的时候有冲瞌睡。就是在睡着时他始终保持着右手拇指与食指捻笔管的习惯动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我很喜欢那一幅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徐悲鸿的《奔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父亲常书鸿(被称为敦煌守护者)的油画《平地一声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女儿常沙娜的油画《水莲》</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关山月的《绿色长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幅画是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据说他是用故宫朱砂画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赵无极的《水墨抽象画》,这也是这次大展中赵无极唯一的一张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艾中信的油画《通往乌鲁木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毕加索的水墨画《人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1996年路德维希夫妇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的。路德维希本人很喜欢这幅画,要不要捐这幅画他犹豫了,他的朋友对他说,这幅画充满了中国元素,应该归中国所有。他们欣然捐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看这幅画时浑身起鸡皮疙瘩,灵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德国画家基弗的油画《亚拉里克的坟墓》</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