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盘门景区

塞北森林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美篇名:塞北森林</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2696536</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盘门,古称蟠门,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东大街49号。周敬王六年(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所筑春秋吴国都城,盘门为吴都八门之一。因门上曾悬有木制蟠龙,以示镇慑越国,又因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得名。</p><p class="ql-block"> 盘门总体布局和建筑结构基本保持元末明初旧观,水陆两门南北交错并列,总平面呈曲尺形,朝向东偏南10度。盘门是元明清三代陆续修建的遗构,是中国唯一保留完整的水陆并列古城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有“北看长城之雄,南看盘门之秀”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5日,盘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一段网络视频,带您走进盘门景区,在此谢过原作者朋友。🙏🙏🙏</p> <p class="ql-block">  盘门景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南隅,名胜古迹众多, 人文景观丰富。景区内的瑞光塔、水陆城门、吴门桥分别为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盘门始建于春秋吴王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由伍子胥督造。瑞光塔是苏州最早的佛塔,始建于三国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吴门桥始建于北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是苏州最高的单拱石桥,飞跨在古运河上。</p><p class="ql-block"> 盘门景区是苏州古城内风貌独特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因此有“北看长城,南看盘门”之誉,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古盘门是苏州仅存的古城门遗迹,也是全国现存唯一的水陆并联城门。始建于公元前514年,现存的盘门为元代重建。盘门景区的精华就在“盘门三景”:古盘门、瑞光塔、吴门桥。盘门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是苏州风貌独特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  周敬王六年(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所筑春秋吴国都城,盘门为吴都八门之一,古称蟠门。因门上曾悬有木制蟠龙,以示镇慑越国,又因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得名。</p><p class="ql-block">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修筑盘门,瓮城为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p><p class="ql-block"> 明初、清初和晚清都曾对盘门进行过修缮。</p><p class="ql-block"> 1976年至1981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先后对年久失修的陆门和水门进行维修加固,并修复城台四周女墙、垛口和登城坡道。</p><p class="ql-block"> 198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整修东段城墙约300米。</p><p class="ql-block"> 1986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在陆门城台原址重建重檐歇山式两层三开间城楼。</p> <p class="ql-block">  进入盘门景区,首先看到的标志性建筑牌坊。牌坊作为一种用以纪念先贤,旌表功德之外,已引申用来表示仪注,引导游客进入游览胜迹的象徵。牌坊正间坊前额为谭以文书《瑞光胜迹》,后为郦方书《赤乌遗踪》,告诉人们:盘门景区瑞光胜迹源自三国时期赤乌年间,额书雄浑纹饰,牌坊檐角高挑,群昂飞动与古塔相得益彰。 </p> <p class="ql-block">  从盘门景区的北门进入,迎面映入眼帘的就是瑞光塔。这座宋代古塔,始建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宋代1008年—1016年间,</span>原有13层,重建后改为7层,瑞光塔高44米、是砖木结构阁楼式塔。有层檐、由外壁、回廊和塔心组成。塔体由下向上,逐层收缩,轮廓曲线,质朴秀隽,保存了唐宋时多层塔的结构特点。</p><p class="ql-block"> 1974年,在瑞光塔的第二层窖穴,考古人员发现了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的年号题记。可以肯定,现存的瑞光塔的塔身,是北宋初期遗物。</p><p class="ql-block"> 1978年4月,在第三层塔心的砖龛内,发现一批五代和北宋初期的珍贵文物,有铜质镀金塔两座,地藏、观音、如来佛菩萨像九尊,五代的手抄经卷、北宋的木刻《妙法莲华经》和嵌螺甸藏经漆匣等。</p><p class="ql-block"> 由于瑞光塔就在盘门古堡傍,紧邻大运河之滨的吴门桥,无论从那个角度看,瑞光塔都鹤立鸡群一般光彩照人。瑞光塔是盘门景区最高建筑,无论在盘门景区任何方向,都能看到瑞光塔的宏伟姿态。</p><p class="ql-block"> 如若循梯登塔,临空远眺,可欣赏江南水乡的如画景致,可欣赏尽收眼底的吴中风貌。</p> <p class="ql-block">  瑞光寺初名普济禅院,据史志记载为三国吴赤乌四年(241年)孙权为迎接西域康居国僧人性康而建;十年,孙权为报母恩又建十三层舍利塔于寺中。</p><p class="ql-block"> 根据先后在塔内发现的宝幢木函、佛经、石佛、石础、塔砖等文物上的纪年文字,与塔的平面、结构、外观综合考证,今塔系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至天圣八年( 1030年)所建,当时佛寺名为瑞光禅院。</p> <p class="ql-block">  丽景楼:位于瑞光塔中轴线的西端,东临灵龟池,西为市民广场。苏州历史上曾有丽景楼,据《吴郡志载》“淳熙十二年(1185年)郡学丘崇建,雄威甲于诸楼”。我们现在看到的丽景楼1999年重建的。为仿明清江南楼阁式建筑,重檐歇山顶,底部筑有高台,台高3.15米,东部为阶台和水上舞台,西部为戏台和绿坪广场,二侧为长廊和四角亭,组成了丽景楼景区。</p><p class="ql-block"> 丽景楼气势雄盛,姿态优美,是游人赏景、品茗休闲、娱乐和市民集聚的极佳景点,登楼观景,满园景色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盘门城墙之上的将军楼和吊索闸门</p> <p class="ql-block">  吴门桥:位于苏州古城西南盘门外,为北宋初建清代重修的单孔石桥。桥以苏州金山花岗岩构筑,杂有少量宋代旧桥所遗的武康石。桥身全长66.3米,中宽4.8米,拱券净跨16米,矢高9.85米,拱券石10排,长系石11根,纵联并列砌置。自水盘石面至桥栏顶通高11米。跨古运河(护城河),为陆路出入盘门的必经通道,为江苏省现存最高的单孔古石拱桥。</p><p class="ql-block"> 吴门桥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大运河"附属文物节点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陆门:分内外两重,外门较小,宽约2.6米。高约2.7米,深约6.3米,城门全用花岗岩所砌。内门宽约4.2米,高约5.3米,深约13米,城门用城砖砌筑。城门中间有通天夹道作放闸之用,一旦陆门关闭,水门下闸,敌军纵有铁甲万千,也将在城下却步。陆门外门内原尚有一道城门,上世纪五十年代维修时拆除。</p> <p class="ql-block">  升降陆门的闸</p> <p class="ql-block">  将军楼:在古代是供望御敌之用的,古称戍楼,门上还开有一个"品"字型的小口,这是伍子胥为了防止敌人用火攻烧门而设计的,是我国最早的消防设施。</p> <p class="ql-block">  登临城墙的石头地面,被古今人类踩踏磨蹭的溜光锃亮。</p> <p class="ql-block">  盘门的正反两面:盘门城墙上建有城楼,飞檐翘角,气势不凡。门上匾额题有“吴中锁钥”四个大字,门楼北侧匾额四个大字:“水陆萦迴”,显示出盘门重要的战略地位。城墙上建有锯齿形雉碟、女墙、射孔、闸口、绞关石等各种防御设施,城头旗杆上随风飘扬着吴王的旗帜,并陈列各种兵器……站在盘门城墙上,依然能感觉到春秋时代吴国的强盛与霸气。</p> <p class="ql-block">  盘门内的“翁城”</p> <p class="ql-block">  盘门景区前的牌坊:正面书“瑞光胜蹟”,侧面书“赤乌遗踪”</p> <p class="ql-block">  伍相祠(纪念伍子胥的祠堂)</p> <p class="ql-block">  瑞光塔赞碑:位于瑞光塔院内,是明太祖高皇帝的御赞:大智力人,性定心方,稳首陵穹,脊骨纯钢,瞑目而逝,馀灰塔藏,信有之乎,灵明长存午夜放光。寓哲理和神奇的传说结合起来,如诗如画地展现在世人眼前。赞文是明代大学士(宰相)苏州人文震孟敬书。碑通高457厘米,宽190厘米,是苏州名胜古迹中最大的一块御赞碑。碑帽与碑身两侧精雕九条龙,九是阳之极数,表示至高无上,只有御碑才可以这种装饰。</p> <p class="ql-block">  长廊:走在钟鼓楼后面的长廊,远眺丽景楼胜景,有心旷神怡之感。越过瑞光塔,绕过钟鼓楼,走入后面的长廊。整条长廊呈一池三岛的格局。走在古色古香的长廊,可以远眺对面的吴中胜景~丽景楼。</p> <p class="ql-block">  恭候您的光临,诚望赐墨留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