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北上之一—哈尔滨

半日闲

<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14日我和老伴开始了找北的行程,我们先飞向哈尔滨中转至海拉尔,再从漠河返回哈尔滨,两次途经哈尔滨有近三天时间。</p><p class="ql-block">出机场,灿烂的落日迎接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在火车站旁,从29楼可以俯瞰这座百年老火车站,京哈铁路、哈齐(齐齐哈尔)高铁、哈牡(牡丹江)客运专线、哈佳(佳木斯)快速铁路和滨北线五条铁路线汇聚于站台,白色的高铁和绿色的普快车来车往,挺繁忙。</p><p class="ql-block">(因隔着外墙脏玻璃,照片不太清楚)</p> <p class="ql-block">火车穿过的大桥是哈尔滨最早的立交桥霁虹桥,建于1926年,是连接哈尔滨道里、南岗和道外的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从火车站站前广场沿红军街一路有不少老建筑,走一站多路可至红博广场。</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将近120年的老楼依然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贵宾楼西餐厅,它曾先后作为中东铁路公司宾馆和俄国总领事馆,赫鲁晓夫、张学良等政要都曾下榻这里,大楼的雨搭依然是1936年的原物。</p> <p class="ql-block">红军街124号建于1921年,原为契斯恰科夫茶庄。</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便是黑龙江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一个世纪前这里就是哈尔滨的中心,1900年建造的圣·尼古拉教堂和围绕他铺设开的六条大道形成为最初的城市结构。如今,教堂虽已在1966年被拆毁,这个中心被称为红博广场,原教堂位置上树立了圆形雕塑金色雪花。站在这里环顾四周,每个路口都有一个标志性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西南侧是1945年落成的苏联红军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东大直街一侧“哈尔滨市少年宫”的红顶大楼是梅耶洛维奇大楼。</p> <p class="ql-block">东大直街上的秋林公司</p> <p class="ql-block">广场红军街一侧的黑龙江省博物馆坐落在原莫斯科商场旧址里,今年刚好是博物馆建馆百年纪念,他们布展了“哈尔滨往事—20世纪初哈埠社会生活展”,重现哈尔滨民风民情及哈尔滨时代变迁的历史过程,对了解哈尔滨这座城市非常有帮助。</p> <p class="ql-block">从展览序厅墙面老胶片老火车站和火车头可以看出,火车对这座城市的重要。确实,有别于内地其它城市,哈尔滨是座先有火车站后有城市的城市,堪称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现在东北地区便捷密集的铁路网,依然是基于中东铁路的框架而搭建,围绕中东铁路的历代纷争,左右了哈尔滨和整个东北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1860年,沙皇俄国从清廷手中夺得了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这个太平洋的重要港口后,将其与俄境内的西伯利亚铁路打通,成为俄方的重要战略部署,最便捷的是让铁路直接穿越中国的东北地区,从而节省环绕国境线的1000多公里。此时,清政府甲午战争战败,1896年李鸿章赴莫斯科与沙俄签订《中俄御敌相互援助条约》,(亦称《中俄密约》),试图协俄共防日本,而俄方的条件之一,便是与清政府协定,共同修建这条横跨中国东北的“中国东方铁路”。</p><p class="ql-block">1897年至1903年,以哈尔滨为中心,东至绥芬河,西至满洲里,南至旅顺及大连,总长约2400公里的T字型铁路干线在中国东北铺展开来,与此同时,合约的另一项约定浮上水面,“铁路附属地”即铁路沿线两侧的土地以及沿线的每个站点,沙俄享有等同于租界内的所有权力,致使中东铁路沿线俨然成为一个国中之国。借此,大量的俄军驻军、商人和移民先后随铁路涌入附属地,沿线大小城镇开始兴起,处于T形铁路中枢位置的哈尔滨也迅速从村庄发展成为一座国际大都市。</p><p class="ql-block">在之后的50年中,中东铁路几易其主,长春至旅顺段在日俄战争后被日本接管。改名“南满铁路”,北段则先由北洋政府与苏联共管,之后又被苏联转卖给伪满洲国。二战日本战失败后,中东铁路全线改为中苏共管,直至1952年,全线才归还我国。</p> <p class="ql-block">馆藏中东铁路老机车照片</p> <p class="ql-block">馆藏百年钢轨、百年地砖、信号灯等。</p> <p class="ql-block">馆藏老铁路</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桥身铭牌上这样介绍:“大桥设计者科尔别茨,施工负责人连多夫斯基工程师。1900年5月17日大桥开工修建,是哈尔滨第一座跨江桥梁,大桥全长1027.2米,19孔,20个墩台,…桥台结构型式仿效中国古代石拱桥,独具特色,八个大墩的上游迎水面均设有壮美的破冰棱,桥上铺设的钢轨是当时世界上最新的铁轨,每米32公斤,1901年10月2日大桥通车,建成通车。</p><p class="ql-block">该桥于2014年4月17日停止使用,现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左侧为中东铁路哈尔滨滨州铁路桥,右边是后建的松花江特大桥,火车过江的专用大桥。</p> <p class="ql-block">现在老桥成了步行桥,有一段铁道被封存在玻璃栈道下,站在其上“历史的轨迹”就在我们的脚下。</p> <p class="ql-block">桥墩迎水面尖尖的破冰棱</p> <p class="ql-block">有了这条铁路,20世纪初哈尔滨成为了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陆路窗口,同时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到西方去的重要驿站。</p> <p class="ql-block">众多河北、山东等移民的到来并定居,为哈尔滨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群体。</p> <p class="ql-block">有了这条铁路,仅仅20年时间,哈尔滨就成长为远东第二大国际性都市,聚集30多个国家的侨民,20多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总领馆,成为东北亚商贸中心,被称为东方莫斯科、远东小巴黎。</p> <p class="ql-block">1927年哈尔滨电业公司铺设的电车轨道竣工,电车通车,图为,电车从霁虹桥上驶过。</p> <p class="ql-block">三十年代,哈尔滨机场落成</p> <p class="ql-block">20世纪的木制冰箱</p> <p class="ql-block">保险柜</p> <p class="ql-block">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和经济的发展,定居在哈尔滨的俄侨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1908年,俄侨组建了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随后,哈尔滨中东铁路局将俄罗斯第二阿穆尔铁路乐团调往哈尔滨,成为哈尔滨交响乐团的前身。在20、30年代乐团的鼎盛时期,乐团曾被后人誉为“远东第一交响乐团”、“老哈角”。渐渐地,哈尔滨不仅成为接受西方音乐和艺术的窗口,也使这座城市促进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同时,这里还创造了我国许多与音乐有关的“第一”:第一架钢琴抵达哈尔滨,第一部交响乐在哈尔滨演奏,第一所音乐学校在哈尔滨成立,第一支交响乐团在哈尔滨成立,哈尔滨成为亚洲唯一获得联合国授予的“音乐之都”称号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看,他们的排水窨井盖也充满艺术。</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上的音乐之都窨井盖</p> <p class="ql-block">火车站的哈尔滨火车站窨井盖</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上的抗洪纪念塔窨井盖</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与松花江间为纪念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而建的防洪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上的垃圾桶也很艺术很干净。</p> <p class="ql-block">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中央大街是最能体现哈尔滨特别气质的地方,走在20年代铺就的长方形面包石上,欣赏着各式老建筑,伴着街头音乐播放的异国手风琴曲,旖旎浪漫,洋味十足,很是享受。</p> <p class="ql-block">建于1906年的原松浦洋行是中央大街标志性建筑之一,如今一楼是松浦俄式西餐厅。</p> <p class="ql-block">华梅西餐厅是中央大街上最红的俄餐厅,连门口的面包铺都要排队购买,我们买了她的老式方包,外形和中央大街上的面包石一个样,当地人称它为槽子面包,质地松软,中间有少量果脯,不太甜,带上火车走中东铁路很合适。</p> <p class="ql-block">隔街相对的马迭尔宾馆、冷饮厅和她的鲜花阳台。</p> <p class="ql-block">五元一根的马迭尔冰棍。</p> <p class="ql-block">我品尝了马迭尔酸奶,不太酸也不很甜,看上去是不加色素的奶黄色。</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移民城市,移民们将自己的信仰带到这里,鼎盛时,哈尔滨拥有70多座各种宗教教堂,被称为“教堂之城”。圣 ·索菲亚教堂建于1907年,是一座拜占庭式东正教堂,曾为俄军随军教堂,也是远东最大的东正教堂。由于历史原因,曾停用做为仓库 ,教堂内部被拆除一空,直到1997年才修复成目前的样貌,除了斑驳的墙体和复原的吊灯之外,不能寻找到任何教堂的原貌,即便如此,圣·索菲娅教堂依然是哈尔滨的标志之一,也是目前哈尔滨最精美的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教堂的广场上时常有各种演出,室内有管弦乐团表演,夜里亮灯时更是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的道里与道外都因商业而兴起。上面的道里展现了犹太人和白俄商人的建设成果,而下面的道外则显示了华商的成就,20世纪20年代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在道外置地,他们借鉴道内巴洛克建筑的热烈与繁华,与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相结合,诞生了中华巴洛克,在列巴洛克式的外立面造型上出现了蝙蝠、石榴、金蝉、牡丹等有吉祥意义的中式图案,内部多为前店后厂的商业模式和传统的中式四合院作为居住和仓储空间也被运用到建筑中。这一大片百年建筑,被保留下来,正在修复,透过其沧桑的面容,仍然可以一窥当年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从头道街至九道街的历史建筑,如纯化医院、老鼎丰和亨得利钟表眼镜店等,都是老道外历史的美丽烙印。</p> <p class="ql-block">纯化医院</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小馆</p> <p class="ql-block">已修复的老鼎丰历史建筑,“老鼎丰”品牌是黑龙江省著名商标,始创于浙江绍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进入哈尔滨也已100多年。入内,不少哈埠本地人在此堂食,我们买了雪糕,坐下边吃边歇息,再买些红肠、糕点带回家,老鼎丰有众多自己的品牌冷饮,可惜带不回哦。</p> <p class="ql-block">10元一杯的雪糕</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博物馆的视频《凝固乐章》</p> <p class="ql-block"> 部分文字参考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