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夏日已至,步履不停。为进一步探究钻研大单元教学策略,打造新课堂,7月7日下午,在工作室主持人的带领下,张景然小学语文新教师培养工作室成员认真聆听了唱晓旭校长关于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培训。</p> <p class="ql-block"> 培训伊始,唱校长强调了大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让老师们更加明确这是义务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以大概念、大任务为中心,形成结构化的多种课型统筹规划和教学设计。</p><p class="ql-block"> 在核心素养时代,学科学习如果不能真正突破“纸上谈兵”,不能与真实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建立紧密联系,不能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真实问题,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就无从谈起。</p> <p class="ql-block"> 唱校长在分享中明确了大单元教学的“四备模式”,即备教材、备学情、备设计和备评价。同时提出了备课时一定要注意单元的整体性,由点状思维到板块思维,要有阶段性文体意识,将横向梳理和纵向梳理有机结合。</p> 备教材 <p class="ql-block"> 部编版新教材的课文内容是梯度性呈现,这就要求老师们采用“双线组织”的视野解读教材,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p><p class="ql-block"> 注意对教材的纵向分析,分析在学这一单元前,学生己经学过什么;学这一单元,要为后面哪些单元服务。分析册与册相关章节之间的关系,建立大概念统领的课程内容结构化模块。一般说来教材整合主要有三种思路:一是调换顺序,二是拓展内容;三是变换情境、例题、练习等。</p><p class="ql-block"> 单元整体教学最重要的一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重组教材内容,明确单元主题,构建新的学习单元,同时指出单元课时安排。</p><p class="ql-block"><br></p> 备学情 <p class="ql-block"> 学情分析分为三阶段:课前、课中、课后。要明晰单元学习时,学生真实起点与逻辑起点之间关系。学情分析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经验、兴趣、价值观分析,对学生知识、技能、思维的分析,以及对学生“预测可能性”的学习困难点分析。同时也不可乎视对学生前面已有内容学业质量是否达标的分析。</p> 备设计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就要考虑创设什么样的学习情境,设计什么样的学习任务。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不能脱离了“真实”的学习情境,因为只有当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学习任务才拥有了驱动力,整合力也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积极体现,并重点关注课后习题,以五年级下册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为例,教师要研读教参、研读教材,最后呈现教学设计。</p> 备评价 <p class="ql-block">“教了就等于学了吗?”</p><p class="ql-block">“期末试卷就等于评价了吗?”</p><p class="ql-block"> 这两个问题敲打着在场老师的心,唱校长指出评价的重要性,并呈现“致敬鲁迅表现性评价表”,向老师们说明分任务和分层次评价的重要性。唱校长的讲解通俗易懂,就如同先站在高处鸟瞰风景,然后再去驻足一朵花一池水。</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认真听取唱校长的分享内容,用心书写听讲笔记,认真探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新思考和新路径,唯恐落下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p> <p class="ql-block"> 培训结束后,张景然校长对成员们的假期各项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接下来我们将运用培训所得投入到单元整体教学备课中,同时为大单元教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深耕细研踏歌行,以研促教谱新篇。此次基于大概念的单元统整教研活动,犹如一场及时雨,让大家共享教育甘霖。不仅让老师们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还提高了大单元整合的建构意识。“教以共进,研以致远”,相信老师们在教研之路上,能够且学且研,且行且思,继续俯首深耕,不负夏韵启新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