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春秋五霸”;“七国争雄”的历史典故。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外国的学者誉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活化石”!它经过先辈们的不断创新、提炼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各种拳术、器械套路和对抗形式。它具有娱乐身心、陶冶情操、表演竞赛、技艺交流、增进友谊、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等功能。是一项注重德艺双馨、文武兼修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p> <p class="ql-block">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起源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了石刀、石锤、木棍等武器,逐渐学会了躲闪、跳跃、翻滚以及运用石器、木棍结合劈、砍、刺等技能。在战场上搏斗经验不断得到总结,促进了武术的萌芽。武术发展于封建社会时期。秦汉时期以来,盛行角力、击剑。随着“宴乐舞”的习俗,手持器械的舞练,时常在饮酒作乐时出现,如“鸿门宴”中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便是这一形式的反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p> <p class="ql-block">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它的內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的历史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变化的。从字的形体上看,“武”字由“止”和“戈”两部份组成;“戈”是古时代在战斗时用来攻击的一种兵器。“术”是方法、技巧、策略。在原始社会,武术这一概念是指人们在狩猎活动中的“搏击”。</p> <p class="ql-block">武术的內容丰富多彩,按其运动形,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快慢、刚柔、虚实等运动变化规律编成的套路练习形式。其中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格斗运动是两个人以上,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斗勇,较技较力的对抗练习形式。</p> <p class="ql-block">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在实用中,其目的在于杀伤、制服对手。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手失去抵抗能力。在现代,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而是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中。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的观点出发,它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手为原则。因此,可以说,武术的搏斗运动具有很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p> <p class="ql-block">经常练习武术,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武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平衡、跳跃、翻滚、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参与运动。系统地进行训练,对人体的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武术动作促使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从而,改善人体脏腑功能,对强身健体十分有益。</p> <p class="ql-block">练习武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考验是多方面的。在练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克服各种困难,经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长年累月,持之以恒。锻炼了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要克服反复练习的枯燥关,俗话说:“拳打千遍,功夫自见”。培养了刻苦耐劳,精益求精,永不自满的品质。当遇到强手,要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了勇敢无畏,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练习,可培养人的勤奋、刻苦、勇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惯和意志品质。</p> <p class="ql-block">武术,无论是套路表演,还是散打比赛,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唐代大诗人李白是个舞剑高手,他的好友赞他“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说明了武术,无论是竞技表演,还是斗智斗勇的对抗性比赛,都能引人入胜,留连忘返,给人予以美的享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武术运动,內涵丰富。群众性的武术体育活动,便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手段。随着武术在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广泛传播,还可以促进与国外武术爱好者的人文交流。他们通过练习中国武术,更加了解认识中国文化,探求东方文明。武术,通过体育竞技比赛、文化交流等途径,在与世界人民友好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