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一小学教育集团总校区中语组读书分享活动

刘欢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讲到: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好老师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事,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要成为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 读书——成为了老师们的毕生追求。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过读书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跟着总书记的脚步, 我校语文老师也坚持日日读书,日日有所收获。让我们共享中语组语文老师们的读书瞬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p><p class="ql-block"> 瞧,我们的老师通过阅读品类丰富的读物,丰富自己的视野,充盈自己的知识储备。</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读书,更是从书中获益良多:房文英老师读《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之后感言:做班主任工作的这几年,我何尝真正的反思过自己。读梅老师的书,我开始“留一只眼睛给自己”,边读边思考梅老师所说:“一个职业化的教师,是一个站在讲台上认真做教育的教师,是一个明白自我道德价值和人身价值的人”的真正内涵,知道了:“一个职业化的班主任是明白自己价值微小和学生自身成长重要的班主任,是一个放低自己而不去盲目引领的班主任”。书中很多话,至今记忆深刻:“班级是一个大平台,班主任可以做并且只能做的就是搭建、运营这个平台。这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舞台,舞台越宽广,学生的发展就越有多种可能”。</p> <p class="ql-block">  冶岩老师读《学生特殊问题发现与应对——给普通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感受到目前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很重要,很多时候老师若能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就会有好的效果。当今世界,学校和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给予了更多的期望。我们要用孩子心灵深处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执着去追求教育的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  范瑞琪老师面对“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崭新的课程内容组织形态,一线教师如何设计与实施?”这一问题,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这本书,收获满满:例如如何基于学习任务群理解大单元教学?大单元的“大”,不是单纯地指聚集越来越多的内容,而是指以素养目标为线索来组织单元,从而迭代累积形成更大的具有意义的认知网络。也就是说,通过大单元,学生得到的不是惰性知识,而是知识网络。是融合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习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等关键要素来建构语文学习单元;运用大任务、真问题驱动学生沉浸到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会运用语文积累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提升。</p> <p class="ql-block">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大法。朗读往往创造出语文课堂的美好境界。刘欢老师阅读《语文读出来》这本书,从“不同的文体该如何进行朗读教学”这一解读切入,试图扩大朗读的范围,丰富朗读的路径和维度,打破固有的认知,丰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  黄凤媛老师读《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这本书,是对陶行知光辉的一生进行介绍,深受感动。作者通过大量生动的事实,多侧面多层次地刻画了陶先生“爱满天下”的胸怀,“捧着一颗心来,还带半根草去”的品格和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的凛然正气。同时,作者也表现作为人民教育家的陶先生,在各个时期在教育上的重大创造与建树。掩卷之后,结合自己的教育生涯不禁产生深思、反思。通过本书的阅读,可以正确指我们教学的方向,在阅读中体会爱满天下的真正内涵。</p> <p class="ql-block">  肖雪老师读《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明白了:课堂上不是只有学习任务,还需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培养。课堂,是生成智慧和陶冶情感的园地。课堂,是很有意思的。每天,我们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是教育学书上没有的,这就经常需要我们运用教育机智来解决问题,而教育机智往往体现了一个老师的教育思想。课堂,每天都发生很多事,但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郭晓晶老师读《给孩子们上文学课》这本书,学到了 “文学所对应的,不只是语文一块小小的区域,而是整个人生。”文学是阳光雨露,是人间烟火,是孩子内心的精神支柱。给孩子上文学课,不是期待他们变成陶渊明,或者变成海子,文学课应该是教材和习题之外的温情地带,远离应试的功利,回到生命的本身,让孩子于尘埃弥漫处窥见一点光亮,让他们的精神世界更为开阔辽远。</p> <p class="ql-block">  廖玉婷老师读《儿童的语文》这本书时仿佛在聆听于老师的谆谆教诲,又像是和他面对面在交流,阅读那些经典案例更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说,于老师是为小学语文而生的,他的生命在小学语文的轨道上镌刻出了精彩的弧线,这是他的人生价值,也是留给小语人宝贵的财富。通过阅读,我们对为“什么教语文?”“语文教什么?”“怎样教语文?”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有了一定的感悟。只有尊重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尊重儿童人格和自尊心,遵循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儿童有效习得语文知识,这是我们从于永正老师身上所学到的,也是我们所期盼的高度。教育任重道远,愿所有老师齐心协力,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儿童快乐成长的乐园,努力让语文丰富我们和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成就我们和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愿每位老师常与书为伴,以书籍陶冶性情,以书籍涵养气质,以书籍提升专业素养,遇见美好,遇见更好的的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监制:张丽丽</p><p class="ql-block">审核:梁丽 吴宇翔</p><p class="ql-block">责编:樊永娜</p><p class="ql-block">文稿:刘欢</p><p class="ql-block">图片:总校中语组教师</p>

语文

老师

教学

学习

学生

朗读

教育

班主任

读书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