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兼得话“难忘” “泼水节”中见真情

刘华

<p class="ql-block">——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听课感受</p> <p class="ql-block">《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7课。课文文字优美,感情真挚。讲述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和热情,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篇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内涵。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直接来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革命文化作为语文课程的主题,也是当下语文人关注、探索和实践的重点。</p><p class="ql-block">语文课程标准理念指出:“强调内容的典范性,精选文字兼美的作品,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师应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文以载道,以文化人。</p><p class="ql-block">下面就结合着葫芦岛市世纪小学吕明荟老师在6月20日参加辽宁省革命文化专题研讨会展示的课例,说一说自己的所观、所感和所思。</p><p class="ql-block">一、补充资料,拉近距离</p><p class="ql-block">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吕老师通过资料的补充和利用拉近时间距离,降低学生学习难度。</p><p class="ql-block">1.语言介绍</p><p class="ql-block">揭示课题之后,吕老师有这样的言语介绍“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节日期间,人们会互相泼水、祝福并举行赛龙舟、点孔明灯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泼水节习俗,为深入学习课文做了铺垫。</p><p class="ql-block">在学习怎样欢迎周总理时,吕老师说:“凤凰花在傣族人眼里寓意着幸福与吉祥,傣族人民用自己最喜爱的凤凰花铺成鲜红的地毯迎接周总理。”让学生体会傣族人民对总理的尊敬与热爱。</p><p class="ql-block">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周总理,吕老师还对周总理进行了介绍。这些介绍补白并拉近了学生与总理之间的距离。</p><p class="ql-block">在学习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吕老师说:“在泼水节这天,泼出的水越多,祝福就越多。”把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爱,傣族人民对总理的爱,含蓄地引发出来。</p><p class="ql-block">2.图片呈现</p><p class="ql-block">吕老师用图片呈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这样看着看着,总理的形象就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加鲜明。</p><p class="ql-block">3.音频播放</p><p class="ql-block">在学习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播放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配乐。音乐起到了烘托氛围的作用,学生在乐曲声中读文,体会到了总理和人民在一起的幸福与愉悦。</p><p class="ql-block">4.视频展示</p><p class="ql-block">在学习周总理和人民互相泼水的场面时,吕老师说:“当时的总理已经63岁,这位老人来到傣族人民中间,载歌载舞。傣族人民欢迎他,祝福他!”这段话自然而然地生发出这节课的课眼:“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总理人民心连心。”此后,吕老师带领孩子们观看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原视频,重温当时的盛况,感受到了无比的开心和幸福,学生们对课文的学习热情也达到了高潮。</p><p class="ql-block">我的启示:</p><p class="ql-block">资料的补充和使用要成为教学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首要任务。</p><p class="ql-block">在补充资料时一定要谨慎选取,不可随意;内容恰当,数量合适;言语精准,适恰使用。确保资料用在“关键”“必须”处。</p><p class="ql-block">二、复沓朗读,升华情感</p><p class="ql-block">李明新委员说:“朗读不但可以培养敏锐的语感,而且有利于感受文学作品的意蕴和人物形象,使朗读者和听者都沉浸于感情的世界中,从而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吕老师在整堂课当中,根据低年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尤其是对文章结尾6、7两段“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进行了多次朗读的引导。开课奠定情感基调时,呈现幸福与难忘;在欢迎周总理到来时,怀揣兴奋与期待;在感受周总理的形象中,体悟激动与敬爱; 在结课前又回扣课文,回味想念与感动。</p><p class="ql-block">我的启示:</p><p class="ql-block">老师要带领学生反复读文,引导学生读言、读意、读情,实现文道统一。</p><p class="ql-block">抓住关键词句,指导学生入心、入境、入情地朗读,深化认同,体悟情感,这是进行革命文化主题教育最重要的手段。</p><p class="ql-block">选择关键的复沓句段,要能达到凸显主题,升华情感的目的。</p><p class="ql-block">呈现复沓句段的时机,要顺其自然,水到渠成。</p><p class="ql-block">复沓句段的朗读程度,随着学习的推进,随着情感的深入,一定要呈现出层层递进,越来越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三、突出重点,感受形象</p><p class="ql-block">1.抓住关键词语</p><p class="ql-block">文中关键词句是文道结合的生发点,在教学中吕老师用多种方式朗读、理解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的学习中,品味语言,感受周总理崇高、伟大的亲民形象以及人民对总理的热爱。</p><p class="ql-block">如,学习傣族人民怎样欢迎周总理时,吕老师这样启发:“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猜一猜人们可能从哪里赶来?”学生们纷纷回答,吕老师又说:“从各个地方纷纷赶来,就是哪个词?”学生回答:“四面八方”。吕老师:“傣族人民为什么匆匆赶来,而不是慢慢地走来呢?”学生:“因为人们想迫切见到周总理”。吕老师通过抓住“四面八方”和“赶”这两个关键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品一品傣族人民想要见到周总理的迫切心情,体会到总理与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感。</p><p class="ql-block">2.对照理解图文</p><p class="ql-block">图文对照学文是低年段教学的重要手段,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语言、拓展想象、发展思维、提高审美的作用。在学习课文第4、5段时,吕老师出示课文插图,问道:“你看到周总理了吗?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周总理的?”这一安排旨在完成课后第二个问题,“看看插图,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读一读”。还有一个小细节的设计也能看出图文对照学习的直观想象和促进理解作用。“真是和蔼可亲,关爱人民的好总理。看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笑容满面。”吕老师:“同样笑容满面的还有谁?”学生:“所有的人。”从直观看插图到回扣语言文字,通过图文对照学习,积累了语言,体会了“笑容满面”蕴含的意义。周总理的爱民形象更加鲜活,傣族人民对总理的爱也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3.学习复述课文</p><p class="ql-block">课程标准在各学段都提出了讲述革命故事的要求,重视复述能力的培养。复述的方式引领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复述故事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加深对领袖崇敬和热爱之情的过程。</p><p class="ql-block">本节课第一个课后问题是“朗读课文,用下面的词语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吕老师设置了“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开心和幸福,云南地方电视台要进行采访,向全国各族人民介绍周总理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教学情境,并分层设计。先是边复述,边板贴揭示关键词语——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并描述泼水的过程。接下来,借助填空的支架,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泼水节的热闹场面。最后,指名学生独立完整地讲一讲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p><p class="ql-block">我的启示:</p><p class="ql-block">抓住关键词语,抓住课后问题,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文本的育人价值,始终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各个年段教学的重点。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尤其不能忽略这个重点。要根据每学段、每单元、每一课、每课时的具体目标要求,以始为终,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扎扎实实地落实既定目标。</p><p class="ql-block">四、拓展运用,发展素养</p><p class="ql-block">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学生识字、写字、诵读、积累、探究的兴趣,并注意将语言积累梳理与体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p><p class="ql-block">在学习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的部分,吕老师这样设计:“想象画面,清清的水,泼啊,洒啊!泼在老年人身上,可能会祝福什么?泼在青年人身上……泼在小朋友身上……”“周总理为傣族人民泼洒祝福,傣族人民又在祝福总理什么呢?”学生纷纷展开想象,根据对象的不同,说出不同的祝福。使学生实现了在表达中积累、发展语言和思维,并进一步体会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感。</p><p class="ql-block">我的启示:</p><p class="ql-block">学生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学习中感知领袖形象,学习积累语言,感受语言魅力,发展思维能力。这也是革命领袖题材课文的重要教学价值。要根据学段要求、学情和文本的特点,进行合适而有创意的设计和训练。</p><p class="ql-block">吕老师通过丰富的资料拉近时间距离,通过多元朗读创设真实情境,通过图文对照启发想象画面,通过识写读练发展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周恩来总理的爱民亲民形象,以及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热爱。根植了学生的红色基因,夯实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这节课为低年段革命文化主题教育教学提供了策略,开辟了路径。可谓:言意兼得话“难忘”,“泼水节”中见真情。</p>

周总理

傣族

学生

人民

泼水节

课文

老师

总理

学习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