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斯大林确对铁托动了“杀心”<br></br></strong><h3>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南斯拉夫共产党总书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h3></br><h3>1945年,二战结束后不久,铁托领导南斯拉夫共产党建立起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这是紧随苏联之后在欧洲出现的第一个的社会主义国家。铁托一时成了斯大林在欧洲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中最可靠、最得力的盟友。在铁托的建议下,苏联拉上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于1947年成立了一个情报局,其总部就设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可见铁托在斯大林心中的位置非同一般。</h3></br> <h3>然,苏联对东欧各国的严密管控及“老子党”的霸道行径引起了铁托的极大反感。于是乎,为了本国利益,南斯拉夫千方百计地摆脱苏联的控制,自立倾向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不听从莫斯科调遣。1948年初,斯大林与铁托之间的分歧和冲突白热化,最终导致两国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公开对立。同年6月,南斯拉夫被开除出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并指责铁托“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1949年,情报局干脆宣布铁托等南斯拉夫领导人是帝国主义的“间谍和先锋队”、“特务组织”、十恶不赦的“杀人犯”和“法西斯-盖世太保集团”。</h3></br><h3>为了摆脱被孤立的状态,铁托主动与保加利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等国改善关系并从中受益。然,此举却令斯大林恼羞成怒。对南斯拉夫采取了一系列的制裁措施,试图削弱南斯拉夫的影响力。岂料铁托不仅不屈服,而且表现得更强硬。除了抨击苏联大沙国主义,拒绝按苏联模式发展国民经济外,还主动向美国及西方靠拢。这引得斯大林勃然大怒,决定培植亲苏势力,赶铁托下台。谁知还没等苏联动手,斯大林在南共领导层中的赫布朗和茹约维奇这两位苏联代理人就被铁托先发制人地给清除掉了。</h3></br>铁托和茹约维奇<h3>一计不成,再生一计。随后斯大林又唆使南人民军参谋长阿尔索·约瓦诺维奇将军、南斯拉夫驻罗马尼亚大使和另外一些高级军官组成“流亡政府”来分裂、瓦解南斯拉夫政府。然,这些人击毙的被击毙,逮捕的被逮捕,斯大林的这一招又落空了。</h3></br><h3>于是乎,斯大林又摆出一副要灭了南斯拉夫的架势。一方面派遣大批克格勃人员前往南斯拉夫制造暴乱。一方面苏联14万军队大兵压境,待南斯拉夫发生暴动时就采取军事行动。斯大林还动员其“小兄弟”国家在南边境进行军事演习,给铁托施加压力。然,铁托根本不吃这一套。斯大林并未看到南斯拉夫国内的暴动,看到的却是铁托在部署下南斯拉夫人民20余万军民集结边境,随时准备同入侵者血战。</h3></br>南斯拉夫位置图<h3>在对南斯拉夫“黔驴技穷”之际,斯大林不得不对铁托“痛下杀手”了,即派克格勃暗杀铁托。然,此事件并未发生,且这种“暗杀”说不过是一种坊间传闻,并无确凿证据。直到苏联解体后,一位名叫沃尔科格诺夫的俄国著名军事史学家,从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中已解密的档案中,查到了一份苏联国家安全部呈斯大林的请示报告。虽然报告中未标明时间,但根据报告中内容所对应时间段应在1953年2月份,即斯大林逝世前一个月。该报告就是请求批准克格勃对铁托实施暗杀,且内容有三:</h3></br><h3>首先,实施暗杀的人员为非正式特工“马克斯”。所谓“非正式特工”即此人不在克格勃正式编制内。换言之,无论暗杀成败与否,均与苏联无关。其实叫“马科斯”的真名是约瑟夫·罗姆阿利多维奇·格里古力耶维奇,且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克格勃特工。早在二战前就加入了隶属于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国际革命者资助组织”,开始了间谍生涯。为了实施暗杀铁托的计划,克格勃早就为其安排好了可接近铁托的环境和机会。格里古力耶维奇先是持哥斯达黎加护照去了意大利。很快,他便在意大利南美外交人员及哥斯达黎加政客和商人的圈子内混的娴熟,且凭着出色的社交手腕,格里古力耶维奇很快被哥斯达黎加政府任命为驻意大利和南斯拉夫的特命全权大使。1952年下半年,他已经两次成功地前往南斯拉夫,并与铁托的亲信混得“脸熟”,甚至得到了对铁托进行私人拜访的权利。</h3></br> 约瑟夫·罗姆阿利多维奇·格里古力耶维奇<h3>其次,1953年2月,格里古力耶维奇与内务人民委员会的人员在维也纳见面。时,格里古列维奇拿出三种刺杀方案供选择:</h3></br><h3>方案一:约定一次与铁托的私人会见。会见时,格里古力耶维奇藏在身上的一种无声装置将释放出大剂量引起肺部感染的细菌,且被感染者将必死无疑。为防止格里古力耶维奇本人中毒,可以给他注射血清“解药”。</h3></br>方案二:暗杀安排在铁托即将对伦敦进行的访问期间。格里古力耶维奇凭借其与南斯拉夫驻英国大使弗拉基米尔·维列彼特的良好的私人关系,弄到一张南斯拉夫大使馆以铁托名义举行的招待会的请柬。然后,在招待会上用无声手枪完成暗杀,与此同时释放催泪瓦斯,在人群中引起混乱,以便其消灭一切痕迹并逃离现场。方案三:与方案二手法相同,只不过地点改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的一次邀请外交使团出席的正式招待会上。除了上述三套方案外,国家安全部负责人还指示格里古力耶维奇再设计一种更为可靠的办法,即安排一名哥斯达黎加代表送给铁托一个装满珠宝但暗藏毒气的盒子。当铁托打开珠宝盒时,就会吸入盒子夹层释放出来的可以即时致命的毒气。<h3>此次秘密会晤并未最终确定究竟采用哪一种暗杀方案,格里古力耶维奇等待着莫斯科发来的行动的指令。届时,行动方案将最终确定。</h3></br>第三,这份报告中,国家安全部反复强调了因“马科斯的个人品质和间谍经验使他适合于完成这样的任务”,故其为执行此次暗杀行动的不二人选。虽报告中为提及实施暗杀的最终方案是哪一个,但据悉“珠宝盒”方案拟为首选。遗憾的是这份报告呈上不足一月,斯大林便撒手人寰,这一行动也就没了下文。虽然尚无斯大林了解该暗杀计划的证据,但沃尔科格诺夫认为,斯大林是看过并赞成这个计划的。因为此计划的准备工作实际已开始,如格里古力耶维奇不得不给他的妻子写好了一封“诀别信”,一旦暗杀行动失败,便可以以此来掩人耳目,避免把苏联政府卷入其中。换言之,斯大林是“暗杀铁托”计划的始作俑者,一切都是在他的授意下进行的,尽管他没有来的及签署这最后一道执行命令。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h3>若此暗杀方案真的被付诸实施,铁托能否逃过一劫尚难定论。如果斯大林未突然离世,世界上或许会出现一件令世界震惊、世人迷惑的暗杀事件,且格里古力耶维奇或许能像当年刺杀托洛茨基的那位梅尔卡德尔西班牙人一样,获得一枚苏联英雄勋章。如果铁托真的殒命于这次暗杀,国际共运和南联盟的历史将会被改写。</h3></br><h3>1980年5月4日下午3时5分,铁托逝世,享年88岁。铁托生在克罗地亚的库姆罗韦茨村时无人知晓。然,他死在斯洛文尼亚的卢布尔雅那时,却震惊了世界。赶来贝尔格莱德参加铁托葬礼的竟有来自全世界128个国家的209个代表团。其中有三位国家元首、四位国王、8位国家副主席、二十二位总理、四十七位外长……</h3></br>点击播放按钮观看视频南斯拉夫电影《地下》片段<h3>这是南斯拉夫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执导拍摄的电影《地下》中的一个片段。该片于1995年10月25日在法国上映。片中的主题曲选用了《莉莉·玛莲》这首曾超越国界、经久流传的歌曲。所截取的片段为铁托葬礼的真实记录,且在片尾仍可看到当年华国锋主席参加葬礼的镜头……</h3></br><h3>他的“死敌”斯大林仅活了74岁,且他的生命和他的国家均未被斯大林所撼动。然,从他死后的第11年起,南斯拉夫开始断崖式的解体。到了2006年,南斯拉夫彻底地回到了“解放前”,即原南联盟的6个加盟共和国均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国家,还多出来了一个“科索沃”。然,这并非苏联所为,更与俄罗斯无关。看来只有铁托,才能托住南联盟。南联盟的历史也是铁托的历史,可谓“成也铁托,败也铁托”……</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