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习俗文化

艺薇

<p class="ql-block">  黎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文化,黎族民歌、黎族舞蹈、黎族竹木器乐、黎族织锦和传统体育,这些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让青少年认识、了解、弘扬海南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对黎锦文化的认同感,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6月20日,王敏老师带领六4班同学一同领略黎族习俗文化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简介黎族概况</p><p class="ql-block"> 黎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1602104人,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大多数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过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1957年在党和政府帮助下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黎族的通俗语言有:哈方言、杞方言、润方言、赛方言、美孚方言。信仰仍处在原始宗教阶段。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亚、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琼中、五指山等县市,其余散居在海南省境内的万宁、儋州、屯昌、琼海等县市以及贵州等省。</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的黎族人口数为1602104人。</p> <p class="ql-block">黎族服饰</p><p class="ql-block"> 黎族传统服饰文化内涵丰富,各方言区差异比较明显(尤其女子服饰),在历史上曾经是区分不同血缘集团和部落群体的重要标志。在传统服饰中,黎族妇女常穿直领、无领、无纽对襟上衣,有的地方穿贯头式上衣,下穿长短不同的筒裙,束发脑后,插以骨簪或银簪,披绣花头巾,戴耳环、项圈和手镯。男子传统装束一般结发于额前或脑后,上衣无领、对胸开襟,下着腰布(吊襜),部分美孚黎男子上衣与女子多大分别。</p> <p class="ql-block">竹筒饭和三色饭</p> <p class="ql-block">山兰米酒</p> <p class="ql-block">鱼茶和肉茶</p> <p class="ql-block">黎族饮食</p><p class="ql-block"> 黎族一般日食三餐,以大米为主,“山栏”香米是黎区特产。三色饭或者五色饭是黎族人们过三月三节日必备的没事之一, 把生鱼、肉掺以炒米粉,加入少许食盐,用陶罐封存制作而成的肉茶、鱼茶是黎家腌制的特色风味食品。山兰米酒是黎族人民过年的酿年酒黎族男子喜好烟、酒。槟榔是妇女的嗜品,吃时和以贝壳灰,用一种青蒌叶包着吃,吃后口唇染红。</p> <p class="ql-block">牛图腾崇拜</p><p class="ql-block"> 黎族人非常崇拜牛。因为耕田种地,婚丧嫁娶等,到处都用牛。人们认为,牛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实体,家家户户都珍藏着一种叫做“牛之魂”的宝石。古代文献中有《牛图》和《牛耕图》的记载。过去,尤其是合亩制地区的黎族更是崇拜牛。每年3月8日,牛节,不能杀牛,不能用牛耕地。而且还要给牛喝一种浸泡了“牛魂石”的“贺酒”,以保护它们的安全,并祝福来年的丰收。</p> <p class="ql-block">鸟图腾崇拜</p><p class="ql-block"> 甘工鸟的故事在黎族地区广为流传。故事讲述了善良、美丽、勤劳、勇敢、聪明的黎族姑娘甘娲疯狂地爱着心爱的情人劳海,但继母却为了金钱而把他嫁给了财主。甘娲不从,家人就将其囚禁在竹笼里,送到婆家。甘娲听到笼子外的燕子歌唱,感叹人不如鸟,于是有了变成鸟的想法。后来甘娲化鸟飞走了,发出“甘工”的悲音,成为黎族人解决问题的吉祥鸟。人们非常喜爱和崇拜甘工鸟。</p> <p class="ql-block">黎族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甜蜜美满向往的传统节日。</p> <p class="ql-block">  黎族的习俗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摸索实践慢慢形成,它反映了黎族人民淳朴、乐观、耿直和刚毅的性格和对人类征服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热爱。</p>